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235 0
2006-09-22

《和谐意识形态》不仅是一部科学著作,还是一部鲜明的意识形态著作。

它成功地将自己的理论体系与国家意识形态做了正面的沟通,从而为它们的根本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严肃的、独立的、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这种意识形态特征并非写作之先的某种预设,也无法做出这种预设,读者现在看到的绝大多数结论、论证都可以说是研究过程的某种意外,而研究之初的观念绝大多数都被一一否定了。从预设的角度来分析作者所做的研究,国家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容,本是远离主题不必加以讨论的,然而当本书的理论主体初步具备了之后,作者发现二者之间兼容的程度如此之高,以至于完全可以将二者统一为一个整体,于是预设又一次被抛弃了。

为什么要故作姿态远离政治呢?

既然中国的“政治文化”已经进展到那样的程度,对比一下“文革”时代就可以知道,它已经站在文明之邦的石级之上,它已经有了建设文明之邦的物质基础,因而自然表现出更加开放的意识形态心胸,并且已经用逐步升级的方式表达出了这一心胸,并且这种心胸正是世界历史的大潮流,正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传统,正是中国共产党存在的合理性、执政的前瞻性的表现。那么,作者还有何必要闪烁其词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2 8:17:1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