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营销的空中推广——建设慷慨,广告吝啬
我们现在一讲到旅游宣传促销,首先想到的是新闻炒作,总希望能够不花钱又有最好的效果。很少想到投放广告,总认为广告投入是一种消费,而不是投资,能节约就节约。想不花钱办好事,这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所以,旅游营销必须要有广告的投入。重视城市及旅游宣传尤其对主要客源地的宣传,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据香港旅游协会资料,每增加1美元的旅游宣传投资,可增加123美元的旅游收入。世界旅游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旅游宣传投资,例如美国各州的对外旅游宣传费用都相当可观,1985年纽约州的宣传费用为960万美元,佛罗里达州为900万美元,夏威夷州更高达1400万美元。因此,我国中小城市应加强对旅游业的宣传工作,每年划出一部分经费,其来源可从各级**税收拨款,另一方面也可敦促各有关旅游企业支付一定的宣传费用,群策群力,把宣传工作做好。
从我国的情况看,除杭州、四川省和云南省以外(一年投入宣传费用四五千万元),绝大多数省市对旅游业的支持和投入的力度都不够到位。各省市每年用于旅游宣传促销的费用大约是在200万至5000万之间不等,最少的还不到200万,比如甘肃和青海。
甘肃整体经济实力不足,没有太多资金用于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严重制约着甘肃旅游业的发展。据了解,甘肃周边省份宁夏、陕西、新疆每年旅游宣传促销费用达到二千万元人民币,而甘肃每年宣传费用仅为三百万元。这是甘肃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却无法成为旅游强省的重要原因。
青海是一个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的省份,和其他旅游大省一样,既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神奇的宗教和纯朴民风民俗等人文景观,更拥有壮丽的昆仑山、秀丽的青海湖和迷人的三江源等独特的自然景色,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目的地。再加上近年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大环境同以往相比已经有了根本改观,旅游业大发展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可是,接待总量和旅游收入以及创汇等重要指标与其资源大省的地位还有较大差距。去年接待总量才500多万人,大致相当于一两个大的景区的接待量,而一年不到200万的宣传促销经费也还不如某些景区一年的经费。对于当地旅游主管部门来说,拿区区100多万的费用来拓展国内外两个巨大的市场,实在是杯水车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目前国内费用最宽余的招徕一个游客的费用最多在5角钱左右,而香港近年每招徕一位游客的费用是3至5元港币。花几块钱招徕一个客人,随便赚的是数百甚至上千元,应该是比投资任何产业都要划算的。可见,目前各级**主管部门对旅游宣传促销工作的投入是严重不足的!
旅游=宣传,这几乎可以说是旅游界的一个黄金公式。根据我机构的操作经验,要在一级客源地炒热一个城市一般需要300万。炒热二、三级市场至少需要1500万。但是同甘肃一样,中国许多中小城市因为财力不济,又缺乏项目包装策划和城市资产运营的能力,在旅游宣传方面投入不力,酒香苦于巷子深,面对资金的瓶颈,旅游始终搞不上去,只能花开花落,自生自灭。
旅游营销的致命误区——把特点当卖点
有一句话叫“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误导了很多人。世界是千差万别的,所以特点并不希罕,世界上有多少个人就会有多少个特点,世界上有多少个地区就会有多少个特点。哪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跟别人一样?都不一样,都有差异!如果我们真认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仅限于本地特色来打造我们的旅游品牌,那就大错特错了,而这恰恰是我们的**官员发展旅游最容易犯的错误。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市场上有很多种矿泉水,每种水的矿物质含量都十分不同,如果我们卖水就简单地宣传这是“含钠水”、那是“含钾水”……,这个水能卖得出去吗?肯定卖不动!为什么?因为没有明确地给消费者提供利益和好处。同理,你的城市有北宋古城、我的城市有明代城墙、他的城市有唐代古寺,你的地区有羌族文化、我的地区有藏族民风,他的地区有壮族铜鼓……,这是各个地方的特点,但是请问,这些东西跟游客有什么关系?我不是考古学家、我不是人文学者,凭什么让我一定要来你这儿?中国的古城、古镇谁没见过?中国的民族风情哪里没有?如果你不研究市场营销,你就搞不懂这个问题。说穿了,发展地方特色文化,这还是一个老套的政治命题,只有既挖掘本地特色,又充分研究游客,量出为入,按需打造,把特点变成卖点,才能成为市场经济的命题。
不管是旅游景区还是商业产品,必须满足“三个点”的条件即:特点、卖点和买点。所谓特点,指产品要有不同于同类产品的功能;所谓卖点,指产品要有独特的功能利益,能满足人的需求,人们愿意购买;所谓买点,指这个产品的卖点要有消费者愿意花商家预期的钱来购买。
八十年代,有一个电视机厂生产出了一个新产品:防摔的电视机。这个产品质量不可谓不优,特点很突出,但是上市之后反响无几,销售十分困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因为消费者买电视主要考虑的是图像画面,不会考虑电视机是否经摔的。
所以这个新产品只有特点,却没有卖点,因为没有人愿意花钱购买,更缺乏买点,所以是个失败的产品策划。就旅游而言特点即人无我有的当地特色文化、景观
卖点就是人们愿意掏钱消费的特点。民族的不是世界的,只有世界愿意买单的才是世界的。
不是所有特点都是卖点,特别在当前遍地开花、全民营销的阶段,旅游景区面临全国性竞争的时候,就连普通的卖点都难于保证景区的成功,更不要说是你的特点了。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要保证景区的成功,要保证城市形象的成功,你必须提炼出大卖点 必须提炼出超级卖点,只有这样景区和城市才能成为热点和焦点。
举一个例子,2009年熊大寻策划机构策划了广西桂平市的旅游,提炼了一个“中国奇城,桂平十八奇”的形象定位,叫板“云南十八怪”,引起了当地人极大的反响,通常的定位最多就想到“天下奇观,广西桂平”,但是用“天下奇观”这个口号的景区和城市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这只是个普通卖点,而熊大寻策划机构提炼出了“十八奇”
,一下子就从普通卖点提升到了超级卖点!具体是哪十八奇,大家可以去看熊大寻策划机构策划桂平的案例。
策划成果:
一、城市及旅游案例:
策划大理:“风花雪月”城市形象口号提出者,从2002年为分水岭,2002年以后大理游客总数上升到500多万人,几乎翻了一倍!实现引资32亿元!本案获中国策划金奖.大理市杨晖副市长:“熊大寻的策划为我们头脑注入核动力”
策划香格里拉:《大香格里拉战略策划报告》经过上报国务院,到2003年,年财政仅5000多万元的迪庆获各种财政拔款及贷款4.2亿元,2003年、2004年成为香格里拉县城镇开发年,机场两次扩建,城市功能完善,大香格里拉门户、中心和客厅的事实形成。
策划昆明:对昆明国际旅游节“狂欢之都”的定位及昆明“天天是春节”、“天天都是旅游节”的策划成为云南省旅游二次创业的标志性起点。
策划南岳衡山:曹时桂局长兴奋地说:“湖南有5000人每天都在思考衡山的定位,一直悬而未解,没想到你刚到衡山一天就完美解决了!”
策划井冈山:被戴诗鹏董事长称为:“20分钟挽救了2个亿的投资”
策划遵义:遵义市市长慕德贵及规划局张继勇局长:“与我们合作过的策划大师不少,脸红过的也不少,唯一能征服四套班子所有人的只有熊大寻的方案,后面我们将请同济大学和中科院,按照熊大寻策划机构的策划来进行规划。”
策划石屏:短短半年炒热石屏县,半年游客增加四倍!以“海菜腔,烟盒舞,花腰歌舞甲天下!”打造“中国原生态歌舞之乡”,形成了轰动全国文化旅游产业的“石屏现象”。石屏县建设局局长:“熊大寻给我们的‘清泉石上流’这个定位,可以用一千年!”
策划怒江:怒江州旅游局李局长感叹:“熊大寻是上帝派来做策划的!”
策划江川:江川县领导评价:“我们在江川30年,不如熊大寻来3天!”其旅游局及文化局两位局长皆用“十分叹服!”四个字评价熊大寻对江川的策划。
策划姚安:姚安县李书记:“熊大寻为我们做的策划:中国顶尖!无懈可击!”
李副县长:“熊大寻的策划太牛了!把姚安策划到了极致!”
策划宿迁:宿迁市缪市长:“熊大寻的策划方案我连看了三遍!我相信宿迁会因为熊大寻而闻名中外。”
策划桂平:桂平市原旅游局董局长:“听了熊老师的策划汇报,我很震撼,我在旅游局八年从未听过如此高远的策划。”桂平市刘副市长:“我非常敬佩熊大寻的才华!相信我们很快就能按照他的方案实现桂平旅游腾飞。”
策划无锡梅里古都:尤镇长:“熊大寻为梅里古都做的策划,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震撼’。”
策划陕西勉县:县委王书记:“我做了十年的领导,看了无数的策划、规划方案,没有一个能达到我的思想水平,只有今天,我服了。要是能早十年认识熊大寻,勉县的旅游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熊大寻的策划太震撼了!”
策划浙江宁海县:县委王书记:“熊大寻的策划方案非常有创意,非常有操作性,我非常欣赏。”
策划四川射洪县:市委书记:“熊大寻策划的中国白酒第一镇项目,要作为市里的特别重大项目来实施。”王县长:“熊大寻的策划方案非常震撼!在场的200多位领导干部每个人都拍手叫好。”
策划兴文县:县领导总结:“熊大寻策划机构发现的几个震撼性的奇景,是我们看了几百遍也没有看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