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8508
1996年制定的“九五规划”以及2001年制定的“十五规划”都提出“到2010年,中国人口将控制在14亿以内。”2005年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预测2010年中国人口会达到13.7亿。2006年制定的“十一五规划”提出“201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以内”
但2011年4月28日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认为中国大陆2010年总人口只有13.397亿,远远少于预期。其实2010年中国到底有没有13.397亿人口还大有疑问。
在这次人口普查中,15—59岁(1951—1995年出生)人口共9.3962亿人。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依照统计表的年龄比例,以普查公报的12.658亿人总人口(在统计表的12.426亿基础上增加1.8%)计算,5-49岁(1951—1995年出生)共 9.5143亿人。根据生命表,55岁以下人口每年死亡0.22%(56—59岁者更高),那么2000年在1951—1995年出生人口到2010年只应剩下9.3050亿。由此可见,2010年15—59岁人口净重报 912万(9.3962亿—9.3050亿=912万),重报率为0.98%(912万÷93050万=0.98%)。如果其他年龄段的重报率也为0.98%,那么中国的总人口就只有13.267亿(13.397亿÷1.0098=13.267亿)。如果上次人口普查是准确的话,那么这次普查是相当成功的。
但我在《大国空巢》已经分析指出,2000年人口普查额外修正1.8%是没有道理的。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表(总人口12.426亿),5-49岁(1951—1995年出生)人口共9.3398亿,也就是说,即使他们在2000年之后一个都没死,在这次普查中还额外多出564万(9.3962亿-9.3398亿=564万)!以每年死亡0.22%计算,那么2000年在1951—1995年出生人口到2010年还应剩下9.1343亿。由此可见,2010年15—59岁人口净重报 2619万(9.3962亿—9.1343亿=2619万),重报率为2.87%(2619万÷91343万=2.87%)。如果其他年龄段的重报率也为2.87%,那么中国的总人口就只有13.0亿(13.397亿÷1.0287=13.023亿)。
我在《大国空巢》中也已经分析,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表的12.426亿人口也是重报大于漏报。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1945年到1990年出生人口为90759万,以每年死亡0.22%计算,到2000年的时候应该还有88762万。但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1945年到1990年出生人口为91618万。也就是说2000年人口普查光是10-55岁人口就净重报了2856万,重报率为3.22%(2856万÷88762万=3.22%)。如果其他年龄人口也以同样比例重报的话,那么2000年总人口就只有12.038亿(12.426亿÷1.0322=12.038亿)。
根据《瞭望》周刊2010年7月19日发表的梁中堂教授的文章《人口普查数据不容“推算”》,2000年人口普查原始结果显示中国人口确实只有12.0亿人。梁中堂在文章中说:“由于11月5日全国摸底汇总的人口总量没有达到统计部门根据年度人口变动抽样估计的结果,就临时穿插一项在全国复查、补漏的活动。经过半个多月的重复工作又找回来4000多万人,全国登记人口才变成12.4亿。即使这样,它比1999年统计公报还少1430万,比1998年少450多万。于是,有关方面又‘评估’出一个1.81%的漏报率,追加了2227万,达到12.6亿——一个与年度人口变动监测勉强可以衔接的数据。”
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世代更替),发达国家生育率(妇女平均生孩子数)需要维持在2.1。在中国,由于婴幼儿死亡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都比发达国家要高,所以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应该在2.3以上。但是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的生育率只有1.22;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生育率只有1.33。然而,计生委和主流人口学家却认为由于漏报(尤其是低年龄组的超生漏报),将生育率调整为1.8,并将2000年总人口调整为12.658亿。由三百多位专家组成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预测中国人口会在2010年达到13.7亿,并将在2033年达到15亿顶峰。
由于超生等原因,2000年低年龄组(学龄前儿童,尤其是0—4岁人口)人口可能确实是漏报大于重报。2000年总人口可能会比12.038亿要多。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可以大致推测2000年低年龄人口的漏报率。
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0-4岁人口平均每年为1369万人,2005年1%抽样调查显示0—4岁人口平均每年为1380万人,1996-2005年这10年之间,大致平均每年出生1374万人。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06-2010年每年出生人口与1996-2005年每年出生人口大致相当。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显示0—14岁 (1996年到2010年出生)人口为22246万人,平均每年1483万人。那么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低年龄组就只有7.9%的漏报(1483÷1374=1.079)。即便2000年0-9岁年龄组用夸张的10%漏报率计算,那么该年龄段总人口共为17504万人,比统计表的15913万多1591万(漏报1591万),2000年总人口应为12.038亿+1591万=12.197亿(与我在《大国空巢》中的估算结果一致)。同理,2000年的出生人口也用10%的漏报率计算,那么生育率只有1.34(1.22×1.1=1.34),2001年开始的“十五规划”就应该停止计划生育了。但计生委和主流人口学家却将2000年生育率篡改为1.8,阻止停止计划生育长达10年之久!
1982年和199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被公认是准确的,那么,就可以用另一种更为精确的方法估算2010年的人口总数了:增加人口=出生-死亡,2010年总人口=1990年总人口+1990年到2010年增加人口。
2010年人口普查是11月1日,1990年普查是7月1日。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认为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13368万人。1990年全年出生2391万,死亡757万,年增人口1634万,那么1990年7月1日到11月1日这4个月增加人口为545万人(1634万÷12×4=545万),1990年11月1日总人口 = 113368万 + 545万 =113913万。
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认为,1991年到2009年这19年共死亡15750万,其中2005年、2009年分别死亡849万、943万(2005-2009年间平均每年增加23万)。我们假设2010年死亡966万(比2009年增加23万),那么1991年到2010年这20年共死亡16716万。
国家统计公报在1990年之前的每年出生人口与历年人口普查基本一致。但1991年之后,由于不相信已经出现的低生育率,而将每年出生人口往上大幅修正,比如2000年普查显示5—9岁(1991年到1995年出生)人口为9015万,但统计公报将1991年到1995年出生人口改为10694万。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年1%抽样调查显示,1996年到2005年出生人口为13744万,但统计公报改为17810万。
统计公报显示1996-2009年共出生24213万人,也认为2010年年增人口为626万人(上面假设2010年死亡966万,出生人口就应为626万+966万=1592万),那么1996-2010年共出生25805万(24213万+1592万=25805万)。根据生命表,平均每年死亡0.22%,那么到2010年的时候应还有25387万人。但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0-14岁人口(1996-2010年出生)只有22246万人,说明统计公报每年出生人口虚高了14.12%。那么将统计公报的1991年到2010年出生人口下调14.12%,共31984万人。
1990年到2010年这20年增加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31984万-16716万=15268万。2010年普查总人口=1990年人口+1990年到2010年增加人口=113913万+15268万=129181万=12.918亿。我在《大国空巢》中已经分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每年死亡人口有漏报。那么2010年总人口还不到12.918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