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中经常涉及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换算问题。在复利计息的条件下,它的计息期不一定总是一年,计息次数也不一定是每年一次,也可能按半年、季度、月度或日计息,这样一来不仅计息期发生了变化,而且年度内的计息次数也发生了变化。如果给出了年利率并每年计息一次,此时的年利率即为名义利率。当一年内需要复利几次时,实际得到的利息要比按名义利率计算的利息高,其实际利率也会高于名义利率。
当每年复利次数超过一次时,这样的年利率叫做名义利率,而每年只复利一次的利率才是实际利率。
公式:i=(1+r/m)m-1
式中:i为实际利率,r为名义利率,m为每年复利次数。
例:某企业于年初存入10万元,在年利率为10%,半年复利一次的情况下,到第10年末,该企业能得到多少本利和?
依题意,P=10,r=10%,m=2,n=10
则:i=(1+r/m)m-1= i=(1+10%/2)2-1=10.25%
F=P(1+i)n=10×(1+10.25%)10=26.53(万元)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调整后的实际利率往往带有小数点,不便于查表。可以把利率变为r/m,期数相应变为m×n,则有:
F=P(1+r/m) m×n=10×(1+10%/2)20=10×(F/P,5%,20)=26.5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