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
俗话说,知易行难。认识到气候变化议题的重要性,是一回事;要在这个蛮荒之地上真正把经济学切入进去,则是另一回事。1982-1991年间是诺德豪斯在学术领域相对沉寂的一段时期。虽然他的论文发表数量仍然不少,接近30篇,但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的论文仅有1篇,远低于1982年之前的水平。为何会如此呢?这应该就是探索一条新路过程中遭遇巨大困难的一种体现。诺德豪斯在尝试着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整合在一个模型框架里,即:经济系统在运转过程中产生CO2,CO2使得生态系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再影响到经济系统,形成一个循环流;其中,经济系统以新古典增长模型为基础。如今研究气候变化的主流工具——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IAM),就是秉承了这一框架。
Nordhaus(1991)的论文发表标志着IAM的发端。此前的数篇论文都是在为它的出现做模型架构和数值计算上的准备。以诺德豪斯的功底,在一般均衡框架里纳入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非难事。他创造性地把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法引入到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中。如图1所示,横轴代表温室气体下降的百分比,纵轴为实际货币值。若任由市场自发运行,从而温室气体不减少,那么对社会的损害为Z点的高度值。当社会投入资源以降低温室气体时,边际成本是递增的;但温室效应的边际损害将随着温室气体存量的减少而逐步降低,这可视为减排的边际收益。E点为MR=MC的均衡点。此时,社会总成本是区域B的面积,社会总收益是区域B+C的面积,从而减排将带来区域C面积的社会净收益。上述分析思路就是气候变化经济学文献中经常提及的成本-收益分析法的原理。
诺德豪斯面对的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他需要了解生态系统运行方面的大量知识,并对如何取舍以放入模型系统中做出判断。比如图1中温室效应的边际损害曲线,在理论上假设它为向右下方倾斜是容易的,但具体的下降路径是怎样的,边际损害的具体数值是多少,估算起来会很困难。而且,对于只有自然科学常识基础的人,必须具有敏锐的嗅觉和极高的效率,才不至于淹没在知识的海洋里。另一方面,对动态一般均衡系统的跨期优化方程做数值模拟,当时无论是在编程上、算法上还是在硬件设备上,都存在着许多困难。就算以今天的培养方案培养出来的经济学博士,多数在编程上也都属于门外汉。一个已过不惑之年的经济学正教授,却要去寻找合适的程序并从头开始学习它,这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到的。
Nordhaus(1991)的竞争对手是IPCC于1990年发布的第一个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与IPCC的专家们借助超级计算机来模拟全球系统的变化相比,诺德豪斯用的仅仅是一台芯片为486-66处理器的普通电脑。然而,后者在理念上却更胜一筹。IPCC仅仅关注纯粹物理世界的变化,忽略了人对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这使得在碳减排的代价估算上,IPCC的结果比诺德豪斯的高出许多。IPCC在2001年发布的第三个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承认了IAM模型的优势,并也开始在其自己的框架里嵌入更具有微观基础的经济系统模块。
在Nordhaus(1991)之后,纷纷有其他的研究者跟进。但由于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生态领域,现有的知识都还相当有限,IAM却要把它们整合在一起,过于复杂的系统难以分析研究,所以不同的研究者往往只能选择把一部分因素放到模型系统里。较大的自主选择性使得IAM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有的IAM侧重于生态系统,有的侧重于经济系统。十几年的时间里就出现了20多个不同版本的IAM模型,其中较为重要的有MERGE(Manne et al,1995)、DICE(Nordhaus,1994)、RICE(Nordhaus & Yang,1996)、FUND(Tol, 1997)、PAGE(Hope,2006)。著名的“斯特恩报告”在详细的文字分析背后,其基础性的技术工作就是PAGE模型。到了2001年,形势的发展还催生出了一个名为“Integrated Assessment Journal”的新期刊。这反映出基于IAM所做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学科领域。
作为IAM的先驱,诺德豪斯并未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而是在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在Nordhaus(1991)的基础上,他先后发展出DICE和RICE模型。其中,DICE是将整个世界当作一个整体,判断有效的碳减排方案。RICE则在接近现实的程度上更进一步,将世界分为了10个区域,像美国、中国这样的碳排放大国为一个独立区域,其他的区域则包含了多个国家。每个区域为一个独立决策的主体,它们在一定的博弈环境下做出选择。基本的博弈环境有3个,即BAU(没有碳减排承诺)、非纳什均衡解、完全合作解,分别对应了完全不合作、有限合作、完全合作三种情形。由此计算出相应的碳税和碳排放轨迹,为判断未来的形势提供参考。之后,诺德豪斯继续修改和充实DICE、RICE模型,先后推出了RICE-1999、DICE-2007、RICE-2010等不同改进版本。最新的RICE-2010在上一版本模型基础上加入了海平面上升的模块。Nordhaus(2010)使用RICE-2010对哥本哈根协议的结果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即使各国完全按照各自所承诺的方式推动碳减排,也不足以达到将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控制在2℃以内的既定目标。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