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leigz 发表于 2011-5-24 23:06 
1、P = sigma * T ,m兄的推导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从三者的定义来看,它们量上的关系是一目了然的。
2、不过,你提到了时间和效用的关系问题,这确实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此前,我提出过一个时间等边际原理,即等边际时,耗费在任何自主活动上的最后一单位时间取得的效用相等。这个原理可以最终统一价值论。
3、我写这个帖子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按照劳动论,消费者在商品上耗费的劳动时间(即劳动量)比是由商品的价格比决定的。这和我们前面讨论的边际效用比由价格比决定是一致的。
4、老实说,在这个坛子上这么多年,真正能够认真讨论问题的,我只碰到m兄你一个。希望多讨论。
我总算明白你的意思了。
你将 T 说成是“消费者在商品上消耗的劳动时间”,但实际上,你想说的是:消费者认为该商品中所蕴含的劳动者的劳动量!
是么?
这么说来我10楼的理解是正确的,而34楼的理解反而错误了。
在10楼中,我提出: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5-22 00:23 
商品价格 = 商品中折算为简单劳动时间的时间量 * 单位简单劳动时间所对应的钱数
这个等式和你说的式子实际上是一回事:
商品价格 = 商品中折算为简单劳动时间的时间量 * 单位简单劳动时间所对应的钱数
= ( 系数a * 消费者认为该商品中所含劳动时间折算为自己劳动时所对应的时间量) * 单位简单劳动时间对应的钱数
= 消费者认为该商品中所含劳动时间折算为自己劳动所对应的劳动时间 * ( 系数a * 单位简单劳动时间对应的钱数 )
= 消费者认为该商品中所含劳动时间折算为自己劳动所对应的劳动时间 * 单位时间消费者劳动所对应的钱数
其中:
系数a = 消费者认为该商品中折算为简单劳动时间的时间量 / 消费者认为该商品中所含劳动时间折算为自己劳动时所对应的时间量
= 消费者认为自己的每一单位劳动时间所折算成的简单劳动时间量
上面不就是你说的式子么?
其实你说的东西和10楼我提出的式子本质上就是同一个东西。
但你在31楼却说我的等式是对你意思的错误理解,现在想来,我并不这么认为。
--------------------------------------------------------------------------------------------------------------------
由于你31楼的误导,我放弃了原来的理解,改换成如下的理解方法:
T 是指“消费者在该商品的
消费上所花的时间”,比如一场电影是1小时30分钟,我要观看这部电影,那么花费的消费时间就是1小时30分,再比如一套房子,我住了10年,那我对这套房子的消费时间就是10年。
这就是我34楼的回复所采用的理解方法。
实际上,现在看来,整个34楼都是错误的,因为我采取了错误的理解方法。
在34楼结尾处我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5-24 22:30 
但问题不止是这么简单!还有更严重的:既然P与T都是给定的,那么为什么 P = sigma * T 会恰好成立?
更直接的问法是:P = sigma * T 的推导过程有没有错误?
因为我走这条路走得不顺畅,采取这种理解方法,即使形式上得到了P = T * sigma 的等式,但其推导过程必定存在让人无法理解的逻辑漏洞。
现在看来我们根本不用去思考这个问题了,因为整个34楼从刚开始就在T的理解上产生了错误!
--------------------------------------------------------------------------------------------------------------------
绕了半天,又回到“商品价格 = 商品中折算为简单劳动时间的时间量 * 单位简单劳动时间所对应的钱数”上面来了。
为了统一口径,我想还是选择一个简单一点的表述:
P = V * theta
这里的V是指消费者自己感觉的商品中所应该含有的劳动量,这里之所以没提时间,是因为马克思采用的时间体系不是指真正的时间,而仅是一种对劳动量的度量方法,那么此处撇开时间看本质反而会减少大家的误会。
这里的theta是指一单位劳动量所对应的钱数。
虽然实质没有变,但这样不是更简单更直接一点了么?
--------------------------------------------------------------------------------------------------------------------
想必你也应该发现,P = V * theta 与 P = MU / lambda 很像,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它们联系起来。
比如V恒等于MU,theta恒等于1 / lambda,那么既然你认为P固定时消费者会调整MU去适应P,那必然也会得到这样的结论:
在P固定时,消费者会调节自身的V,去适应P。
--------------------------------------------------------------------------------------------------------------------
这样的表述应该没有误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