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1-5-22 20:00:39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5-22 19:14
pengleigz 发表于 2011-5-22 17:00
1、劳动者收入,是单位时间劳动者收入。
2、在某件商品上耗费的劳动时间*单位劳动时间收入=某件商品的价格。
3、劳动时间是消费者个人的时间。比如你买的手机耗费的时间,就是你的时间。我买的手机耗费的就是我的时间。
你在手机上耗费的时间=手机价格/你单位时间的收入
我在手机上耗费的时间=手机价格/我单位时间的收入
你的回复和我的理解还是有些差距。

这是我对你观点的理解: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5-22 00:23
我明白了。

你的“劳动者收入”是指“单位简单劳动时间所对应的钱数”

你的“劳动时间”是指“商品中折算为简单劳动时间的时间量”

所以,就有:

商品价格 = 商品中折算为简单劳动时间的时间量 *  单位简单劳动时间所对应的钱数
我是不是理解错了?
你理解错了。
劳动收入=某个消费者的单位时间所得到的钱数。
劳动时间=某个消费者在商品上实际耗费的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2 20:05:33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5-22 19:31
如果我的语气不大好,那我道歉。
没事,我觉得大家讨论问题只要针对问题本身就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2 20:56:12
**不通的帖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4 22:30:06
31# pengleigz

鉴于你的回复,我得重新考虑 P = T * sigma 这个式子。

按你的说法,这里的P仍为商品价格,这里的sigma为某个消费者的单位时间所赚得的收入,这里的T是某个消费者在该件商品上花费的时间。

我想了一段时间,或许你说得有点道理。

下面是我想到的对 P = T * sigma 的推导及解释:

-----------------------------------------------------------------------------------------------

除sigma之外,我们定义lambda为单位货币留于自用的效用。

于是,sigma * lambda就是单位时间用于挣钱所得到的效用。

若将该商品的边际效用记为MU,即每增加消费一个这种商品所带给消费者的效用增量,那么按照边际效用递减规律,MU与商品消费量q呈反向关系,即MU(q)是q的减函数。

那么,MU / T表示什么?1 / T是单位时间能够消费该商品的个数,比如0.2个之类的,那么MU / T就表示投入在该商品上一单位时间所能够得到的效用增量。

如果sigma * lambda < MU / T,那么我会将时间从挣钱活动中抽出来投入到使用商品的活动中,这样我会增加更多的效用。

但是,增加商品的使用,会使得MU递减,直到:

sigma * lambda = MU / T

成立时为止。

若sigma * lambda > MU / T,那么我会将时间从使用商品的活动中抽出来,投入到挣钱活动中,这样会获得更多的效用增量。

此时,MU会增加,直到:sigma * lambda = MU / T成立时为止。

于是,我们有了第一个均衡式:

(1)sigma * lambda = MU / T

接着,是第二个均衡式,学过西经的应该都知道,是:

(2)lambda = MU / P

于是,我们将(2)式带入(1)式,得到:

sigma * MU / P = MU / T

约去MU,可得到:

P = T * sigma

这就是 P = T * sigma 的推导。

-----------------------------------------------------------------------------------------------

这也许就是你潜意识里的想法,所以你才提出了 P = T * sigma 这个式子。

推导只是第一步,是我对你的观点的思考与探索,第二步似乎应该是探讨P与T的关系。

但这里有一个严重的问题,你发现了么?

P是什么?商品价格。T是什么?完全消费掉一件商品的时间(它可不是由消费者自己决定的!)。它们都是给定量!

你认为是P决定T这完全是没有根据的!

但问题不止是这么简单!还有更严重的:既然P与T都是给定的,那么为什么 P = sigma * T 会恰好成立?

更直接的问法是:P = sigma * T 的推导过程有没有错误?

我希望你能够思考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远比P决定T还是T决定P更加基础、更加重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4 23:06:36
1、P = sigma * T ,m兄的推导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从三者的定义来看,它们量上的关系是一目了然的。
2、不过,你提到了时间和效用的关系问题,这确实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此前,我提出过一个时间等边际原理,即等边际时,耗费在任何自主活动上的最后一单位时间取得的效用相等。这个原理可以最终统一价值论。
3、我写这个帖子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按照劳动论,消费者在商品上耗费的劳动时间(即劳动量)比是由商品的价格比决定的。这和我们前面讨论的边际效用比由价格比决定是一致的。
4、老实说,在这个坛子上这么多年,真正能够认真讨论问题的,我只碰到m兄你一个。希望多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6 16:34:10
pengleigz 发表于 2011-5-24 23:06
1、P = sigma * T ,m兄的推导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从三者的定义来看,它们量上的关系是一目了然的。
2、不过,你提到了时间和效用的关系问题,这确实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此前,我提出过一个时间等边际原理,即等边际时,耗费在任何自主活动上的最后一单位时间取得的效用相等。这个原理可以最终统一价值论。
3、我写这个帖子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按照劳动论,消费者在商品上耗费的劳动时间(即劳动量)比是由商品的价格比决定的。这和我们前面讨论的边际效用比由价格比决定是一致的。
4、老实说,在这个坛子上这么多年,真正能够认真讨论问题的,我只碰到m兄你一个。希望多讨论。
我总算明白你的意思了。

你将 T 说成是“消费者在商品上消耗的劳动时间”,但实际上,你想说的是:消费者认为该商品中所蕴含的劳动者的劳动量!

是么?

这么说来我10楼的理解是正确的,而34楼的理解反而错误了。

在10楼中,我提出: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5-22 00:23
商品价格 = 商品中折算为简单劳动时间的时间量 *  单位简单劳动时间所对应的钱数
这个等式和你说的式子实际上是一回事:

商品价格 = 商品中折算为简单劳动时间的时间量 * 单位简单劳动时间所对应的钱数

               =  ( 系数a * 消费者认为该商品中所含劳动时间折算为自己劳动时所对应的时间量) * 单位简单劳动时间对应的钱数

               = 消费者认为该商品中所含劳动时间折算为自己劳动所对应的劳动时间 * ( 系数a * 单位简单劳动时间对应的钱数 )

                  = 消费者认为该商品中所含劳动时间折算为自己劳动所对应的劳动时间 * 单位时间消费者劳动所对应的钱数

其中:

系数a = 消费者认为该商品中折算为简单劳动时间的时间量 /  消费者认为该商品中所含劳动时间折算为自己劳动时所对应的时间量

          = 消费者认为自己的每一单位劳动时间所折算成的简单劳动时间量

上面不就是你说的式子么?

其实你说的东西和10楼我提出的式子本质上就是同一个东西。

但你在31楼却说我的等式是对你意思的错误理解,现在想来,我并不这么认为。

--------------------------------------------------------------------------------------------------------------------

由于你31楼的误导,我放弃了原来的理解,改换成如下的理解方法:

T 是指“消费者在该商品的消费上所花的时间”,比如一场电影是1小时30分钟,我要观看这部电影,那么花费的消费时间就是1小时30分,再比如一套房子,我住了10年,那我对这套房子的消费时间就是10年。

这就是我34楼的回复所采用的理解方法。

实际上,现在看来,整个34楼都是错误的,因为我采取了错误的理解方法。

在34楼结尾处我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5-24 22:30
但问题不止是这么简单!还有更严重的:既然P与T都是给定的,那么为什么 P = sigma * T 会恰好成立?
更直接的问法是:P = sigma * T 的推导过程有没有错误?
因为我走这条路走得不顺畅,采取这种理解方法,即使形式上得到了P = T * sigma 的等式,但其推导过程必定存在让人无法理解的逻辑漏洞。

现在看来我们根本不用去思考这个问题了,因为整个34楼从刚开始就在T的理解上产生了错误!

--------------------------------------------------------------------------------------------------------------------

绕了半天,又回到“商品价格 = 商品中折算为简单劳动时间的时间量 *  单位简单劳动时间所对应的钱数”上面来了。

为了统一口径,我想还是选择一个简单一点的表述:

P = V * theta

这里的V是指消费者自己感觉的商品中所应该含有的劳动量,这里之所以没提时间,是因为马克思采用的时间体系不是指真正的时间,而仅是一种对劳动量的度量方法,那么此处撇开时间看本质反而会减少大家的误会。

这里的theta是指一单位劳动量所对应的钱数。

虽然实质没有变,但这样不是更简单更直接一点了么?

--------------------------------------------------------------------------------------------------------------------

想必你也应该发现,P = V * theta 与 P = MU / lambda 很像,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它们联系起来。

比如V恒等于MU,theta恒等于1 / lambda,那么既然你认为P固定时消费者会调整MU去适应P,那必然也会得到这样的结论:

在P固定时,消费者会调节自身的V,去适应P。

--------------------------------------------------------------------------------------------------------------------

这样的表述应该没有误会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6 19:23:19
后半部分是完全正确的,前部分在逻辑上也没有错误。
前面我之所以说你理解错误,是概念上的错误,因为简单劳动时间不仅是个无法定义的概念,而且也是一个不必要的迂回。诚如P = V * theta所表述的,v并不需要用av来表示,虽然在逻辑上也说得通。
我想,我们在消费者根据价格来调节边际效用和劳动量这点上已经没有分歧,但问题依然是:价格和价值,到底谁决定谁?效用论所认为的边际效用比决定价格比还是正确的吗?劳动论认为的劳动量比决定价格比还是正确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