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94 3
2011-05-21
周小川:中国需注意高储蓄率带来的周期性问题


问题:“高储蓄率带来的周期性问题”是一个什么样的周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5-21 13:05:37
1# zplwg

高储蓄,消费不足,高投资,然后用乘数—加速数模型分析。
消费是相对稳定的,而投资变化大,自然形成经济周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2 22:42:48
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乘数--加速数模型)
[编辑]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概述
  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是把投资水平和国民收入变化率联系起来解释国民收入周期波动的一种理论,是最具影响的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乘数一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是凯恩斯主义者提出的 。凯恩斯主义认为引起经济周期的因素是总需求,在总需求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投资。这种理论正是把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结合起来说明投资如何自发地引起周期性经济波动。

  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中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其根源正在于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具体来说,乘数一加速原理所说明的是:

  第一,在经济中投资、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如果**支出为既定的(即**不干预经济),只靠经济本身的力量自发调节,那么,就会形成经济周期。经济周期中各阶段的出现,正是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这种自发调节中,投资是关键的,经济周期主要是投资引起的。

  第二,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具体过程是,投资增加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内生产总值的更大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更大增加又通过加速效应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然而,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需求与资源的限制无法再增加,这时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投资的减少又会由于乘数的作用使国内生产总值继续减少。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又使经济进入衰退。衰退持续一定时期后由于固定资产更新,即大规模的机器设备更新又使投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再增加,从而经济进入另一次繁荣。正是由于乘数与加速原理的共同作用,经济中就形成了由繁荣到衰退,又由衰退到繁荣的周期性运动。

  第三,**可以通过于预经济的政策来减轻、甚至消除经济周期的波动。

  乘数-加速原理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会通过加速数对投资产生加速作用,而投资的变化又会通过投资乘数使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变化,加速数和投资乘数的这种交织作用便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周而复始的上下波动。

[编辑]一.加速原理
  在国民经济中,投资与国民收入是相互影响的。乘数原理说明了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而加速原理要说明国民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的影响。

  所以说,加速原理是论证投资取决于国民收入(或产量)变动率的理论。

  其公式如下:

It = Io + Do = a(Yt − Yt − 1) + Do 公式(1)
  在上式中,It代表总投资,它由两部分组成:净投资Io(即新增加的投资) 和重置投资Do(即折旧净投资)。 Io取决于加速系数a和本期收入Yt与上期收入Yt − 1的差异。

  加速系数(a)指产量增加一定量所需要增加的净投资量,即净投资量与产量增加一定量所需要增加的技术水平。

  其公式:

公式(2)
ΔK :所需要增加的投资
ΔQ :每增加一单位产量
  例如,如果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之下,增加100万元的产量需要增加的净投资为200万元,则加速系数为2。

  与加速系数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资本—产量比率,即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或者资本量与产量之比。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加速系数与资本—产量比率的数值是相同的。

[编辑]二、乘数—加速模型
  乘数—加速模型就是把这两种原理结合起来,以说明经济周期的原因。这一模型的表述为这样一个公式:

Yt = Ct + It + Gt     公式(1)
  上式中Yt为现期收入,Ct为现期消费,It为现期投资,Gt为现期**支出。这个公式说明了,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现期收入等于现期消费、现期投资与现期**支出之和(不考虑开放经济中的净出口)。

  现期消费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c和前期收入Yt − 1;

Ct = cYt − 1      公式(2)
  现期投资取决于加速系数(a)和消费的变动(Ct − Ct − 1);

It = a(Ct − Ct − 1) = a(cYt − 1 − cYt − 2) = ac(Yt − 1 − Yt − 2)       公式(3)
  (3)式说明了在考虑消费时,投资最终仍取决于收入的变动,即加速原理说明的关系。

  设现期**支出为即定的,即:Ct = Gt 公式(4)

  把(2)、(3)、(4)式代入(1)式则得出:

Yt = cYt − 1 + ac(Yt − 1 − Yt − 2) + Gt 公式(5)
  可以通过对c,a,Gt,进行设值计算

  据此可得到乘数—加速模型的完整含义

  (1)在经济中投资、国民收入、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如果**支出为既定(即**不干预经济),只靠经济本身的力量自发调节,那么就会形成经济周期。周期中各阶段的出现,正是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这种自发调节中,投资是关键的,经济周期主要是投资引起的。

  (2)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具体过程是:投资增加引起产量的更大增加,产量的更大增加又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然而,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需求与资源的限制无法再增加,这时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投资的减少又会由于乘数的作用使产量继续减少,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又会使经济进入萧条。萧条持续一定时期后由于产量回升又使投资增加、产量再增加,从而经济进入另一次繁荣。正是由于乘数与加速原理的共同作用,经济中就形成了由繁荣到萧条,又由萧条到繁荣的周期性运动过程。

  (3)**可以通过干预经济的政策来影响经济周期的波动。即利用**的干预(比如**投资变动)就可以影响减轻经济周期的破坏性,甚至消除周期,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2 22:59:34
对萨缪尔森经济增长方式理论—乘数*加速数模型的思辨



1939年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乘数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论文中,提出了乘数*加速数模型概念。在不考虑出口贸易贡献的前提下,萨缪尔森提出的乘数-加速素模型的基本方程如下:在社会经济增长某一历史时期t年的经济增长的预期(过去时期记做t-1,),

Yt = Ct + It + Gt

Ct = β* Yt-1     0<β<1

              It = ν (Ct – Ct-1), ν>0

式中, β = C/Y,产出的边际消费值。即居民消费占系统总产出的比重,为历史统计值。

    其中,ν值为资本产量比K/Y,β、ν称之为加速数,即经济增长效率加速数。则有,

  Yt =β* Yt-1 +ν (Ct – Ct-1) + Gt …….. 3.2.3-①



这个公式只是反映了产出的边际居民消费加速数β 的经济贡献,却没有表达清楚资本的边际产出加速数,以及**采购投入的边际社会加速数的贡献。

(上述内容见高鸿业2000《西方经济学》717页。



萨缪尔森提出的乘数-加速素模型的基本方程的实质,是西方经济社会进步的历史抽象。

其中的加速数分别突出了对居民消费的关注,对资本效率的关注,对**公正能力的关注。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日益注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路线。三个经济增长加速数,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历史统计值, 即:

β = C/Y;   τ = Y/K,;  α1 = C/G 、α2 = Y/G



因此,完全的萨缪尔森乘数-加速素模型为:

Yt = Ct + It + Gt

Ct = β* Yt-1     0<β<1

              It = τ (Kt – Kt-1), τ>0

Gt = (α1 + α2) Gt-1

则 :Yt = β* Yt-1 + τ (Kt – Kt-1) + (α1 + α2) Gt-1……3.2.3- ②



式3.2.3- ②,突出体现了社会全要素效率在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中,诸多环节中的分配,对**的执政能力和社会管理技术,对自然科学技术促进劳动、生产效率的进步,在宏观经济层面提出了评价依据。

我们把式3.2.3- ②的产出,定义为效率产出,记作GDPa,

      由此,可以写出下列公式:   GDP –GDPa/ GDPa*100%.......3.2.3- ③



此式即可表明非效率增长与效率增长之间的相对差距,可以反映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由下式

△ct = A/L * f(k) – (n + d+ ni )* k≥0…….3.2.1-⑨

             A = K* Kμ ……….3.2.2-①



可写出3.2.3- ④如下,

Yt = β* Yt-1 + τ (Kt – Kt-1) + (α1 + α2) Gt-1  - (n + d+ ni ) (It+ Gt-1);



由此可解释,西方发达国家低GDP增长率,而人民生活高消费率的现象。我国GDP的统计方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统计方法存在着不可比的内在机制差距,因此在经济学分析上不能简单地认定“国际上,当GDP达到**程度时,某某产业怎样怎样,…”,从而推断我国的经济增长应当如何如何等,这种以偏概全的学术做法,就是盲人摸象的形而上学。



只有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GDP增长才有现实的经济意义,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只有对GDP全面的理解,经济学的相关阐述才有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