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蔽夜现阶段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向是什么?
答案要点:
(1)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我国社会主义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就是要在国民经济的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建立起最佳的比例关系,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各种社会资源能否得到有效利用,能否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不断适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和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2)根据我国经济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我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基本方向应当是:着力提高第一产业即农业的质量,稳步增加产量;继续发展第二产业,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兴起;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地区之间的经济合理布局和均衡健康发展。
(3)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要树立大农业观念,继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努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
(4)要加快交通、通信、能源、重要原材料、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开发与建设。这是当前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条件。要不失时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高度重视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应当放在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上,放在加强对现有企业尤其是老工业基地和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上。
(5)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市场发育,提高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方便和丰富人民生活,而且可以广开就业门路,为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机构改革创造重要条件。要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之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明显提高。
(6)还要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当前特别要强调加快我国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这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当前,党中央已经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这是落实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的思想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从“先富起来”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央根据我国目前的客观经济形势,在扩大内需、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它必将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蔽什么要坚持使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答案要点:
(1)使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地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既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又是对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深刻总结。实践证明,只有确立这样的经济发展方针,才能使国民经济顺利发展,加快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2)要使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坚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方针。持续就是要每年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稳定就是要稳步前进,避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大起大落;协调就是要使国民经济实现按比例发展。比例协调是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才能保证良好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从而真正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3)使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没有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就谈不上良好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经济效益必然表现为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经济增长速度快并不等于经济效益就一定好,不顾经济效益而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失去了经济发展的真正内容和真实意义,而且必然造成社会资源和劳动的损失浪费,最终也无法真正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坚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方针,正是为了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真正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4)为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必须努力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合理确定和安排国民经济中的各种重大比例关系,搞好国民经济管理中的综合平衡,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安排上贯彻量力而行、留有余地的原则,防止和克服各种急于求成的倾向;既要促进经济增长,又要防止出现国民收入超分配,避免造成通货膨胀。总之,必须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位置,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取得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4笔苑治霾业结构调整在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要点:
(1)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才能保证地区之间经济的合理布局,保障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2)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国民经济和人民收入水平从整个来看有了迅速发展和提高,但也要看到,东部沿海地区与广大中西部内陆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也有所扩大。如果听任这种状况继续发展,既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也无法保证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所要求实现的共同富裕。因此,加快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是我国当前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大经济和政治问题。
(3)产业结构的调整,意味着国家在投资方向、投资重点、利率、税收、财政支出等许多方面按照确定的产业政策进行重要调整,以扶持某些产业发展,或抑制某些产业的发展。这种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对促进地区之间经济的合理布局健康发展,是具有重要推动和导向作用的。
(4)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和任务之一,是进行第二产业即工业内部的结构调整,要加快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对于我国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而言,它们的优势恰恰是待开发的资源优势,劣势和短处则是基础设施的严重落后和不足。因此,随着今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方向和任务的确定,国家投资和基本建设的重点,必然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国家将在许多方面采取优惠政策和有力措施来推动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大规模开发中西部地区的各种丰富资源。这种局面的出现和发展,再加上中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身的努力,就有可能加速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最终实现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合理布局和均衡健康发展。
(5)要认真领会和把握当前中央所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背景和重大意义。
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这个重大决策,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既要有紧迫感,又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防止一哄而起。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集中力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的建设。加强电网、通信、广播电视以及大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要抓紧做好若干重大骨干工程的研究论证和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二是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加大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力度。陡坡耕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抓住当前粮食等农产品相对充裕的有利时机,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综合性措施,以粮换林换草。这项工作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尊重农民意愿,搞好试点,逐步推行。
要坚决制止新的毁林毁草开荒。三是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资源等条件,着力发展有自己特色的优势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四是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五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境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东部地区要继续发挥优势,不断提高经济素质和竞争力,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同时,继续采取联合开发、互利合作、对口支援、干部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中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注重实效,扎实工作,努力搞好各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