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提纲见于课程网站,连接为http://www.mdn.cn/baisha/dispArticle.Asp?ID=357;其他相关材料链接为http://www.mdn.cn/baisha/List.Asp?ClassID=7&NClassID=26
第一批思考题:
1、请证明在信息对称时,如果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风险中性的,最优的契约安排是将委托权给予代理人。
2、为什么风险态度对道德风险问题而言非常重要,而对逆向选择问题不太重要?
3、为什么显示原理对逆向选择问题而言非常重要,而对对道德风险问题不需要?
4、利用经典的方差-均值法求解道德风险问题时,既然我们的目标是求解最佳工资契约,为什么可以先验地假定工资形式是线性的?
先出这几道吧,几乎所有题目都是教材上没有讲的,请大家自己思考。
最新的跟贴是征求有关上课的意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8 14:14:25编辑过]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聂老师,你好!
能在这里贴出您讲授的《契约理论》教学大纲吗?我也想学习契约理论,一是底子太薄,很多的模型读不懂;二是人不在北京,所以想借助网络的这个平台向聂老师学习,要是您能在网络上讲授《契约经济学》就好了,至少能让我这个初学者入门。去过您的白鲨在线,也拜读过您的及您的导师杨先生的著作和论文,读不懂的地方很多,真是急啊。我在慢慢的补课,请聂老师不吝赐教。
课程提纲见于课程网站,连接为http://www.mdn.cn/baisha/dispArticle.Asp?ID=357。
更新一下,指定教材为Bolton, Patrick, and Mathias Dewatripont, 2005, Contract Theory, MA: MIT Press。
试回答问题3:“为什么显示原理对逆向选择问题而言非常重要,而对对道德风险问题不需要”
肯定有错误,还请老师指教
逆向选择存在revelation problem,是由于委托人完全无法通过某些事先特征来控制代理人行为,因此代理人的特性完全取决于N(自然),因此,委托然需要设计一种机制来使代理人tell truth。
而道德风险问题对于委托人来讲(即控制代理人行为)有两个变量,虽也存在不可控因素N,但还有一个可控因素——X,产量来评估代理人的努力水平,进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来制定最优的工资水平,因此无需额外设计一套机制,也就不存在revelation problem。
回答的肤浅,老师见笑了。
谢谢jeffliu的回复,我觉得他的回答基本正确。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逆向选择是外生变量,对每种类型都对应多种机制,因此需要通过直接显示直接来简化分析。而道德风险是内生变量,不存在所谓的自然“类型”,因此可以考虑在事后通过一种机制来直接筛选。
欢迎网友继续回答其他问题。毫不夸张地说,能够清楚地回答上述问题,表明你深刻地掌握了契约理论的基本原理。
继续...
5、在解决简单的逆向选择问题时,为什么在委托人的规划中,将不同类型的代理人的保留效用设为相同?如果不同呢?
6、为什么在道德风险模型中,委托人都不参加生产?
大哥您好
作为一个经济学的无名小卒,终极爱好者我非常敬仰您。拜读过您的好多著作。
祝您事业蒸蒸日上!!!
从我内心里讲,我一直希望将“契约理论”课程建设成为一门与国际完全接轨的课程。但是,由于诸多因素,这个目标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努力做到最佳。
请听过这门课程(人大明德主楼0208,每周四晚6点)的网友在这里发表意见,或者根据该课程的提纲和习题(链接:http://www.mdn.cn/baisha/List.Asp?ClassID=7&NClassID=26)发表自己的看法。谢谢。
我也同时向所有修习了这门课程的同学发了邮件,并向一些青年才俊征求意见。
5,在解决简单的逆向选择问题时,为什么在委托人的规划中,将不同类型的代理人的保留效用设为相同?如果不同呢?
保留效用设为相同,是为了简化模型及其求解。
实际上,保留效用不同的影响很复杂,我构造了一个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同时存在的模型,当高能力代理人的外部机会足够高时,高能力代理人没有信息租金,而低能力代理人有信息租金。我是一个两状态、两努力水平、两结果高和地,可让我郁闷的是在风险厌恶的代理人假设下,最优合同总是混同合同,尽管高能力代理人和低能力代理人在好几个方面都有差异。后来我到处查了文献,Whinston1983有一篇关于保险的论文是在高能力和低能力代理人只有一个方面的差异的情况下,得到的最优合同是混同合同,而一般的逆向选择也好道德风险也好,他们的模型中至少都有一个连续型变量。
Bolton, Patrick, and Mathias Dewatripont, 2005, Contract Theory, MA: MIT Press。此教材哪里有啊?
聂老师您好,我有个问题,在经典的委托代理模型中,高能力的激励相容约束中,次优结果都是取等号,但是取等号意味着他假装是低能力与不假装无差异,那为什么他一定要不假装呢?还有参与约束,等号也类似,这该如何理解?谢谢
Good question!
这涉及到所谓的开集(open set)问题。通常我们假定,只要代理人的参与约束满足(取等号),那么代理人就会参与契约。
背后的逻辑如下:假定A的保留效用是10,那么参与约束就是>=10。取一个一般化的值10+e,e趋于无穷小。当e趋于0时,我们就得到了等号。因此,只要变量是连续的,那么等式约束没有问题。在离散变量的情况下,一般需要严格不等式,例如海盗分金的经典博弈问题。
http://www.amazon.com/Contract-Theory-Patrick-Bolton/dp/0262025760
这本书挺新的,好像国外也是06年刚出的书,国内没有影印版,已能到图书馆借来印了,自己学习,不算侵权,hehe
聂老师您好,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一下,一个企业家给一个投资者提供一份合约,如果企业家具有绝对的谈判能力,在事前他提供给投资者的预期收入只会等于 投资者事前提供的资金,如果合约可以考虑后来的重新谈判,如果设谈判租金的划分为nash谈判解,即平分租金,那事前企业家提供给投资者的预期货币收入+事后的谈判租金=投资者投入的资金 吗?
如果企业家具有绝对谈判力,那么他给予投资者的预期收入应该等于资金加上正常的利息。
如果存在事后再谈判,那么除了以上部分,就要再加上一半的超额利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