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475 1
2011-05-23
现代社会三大部类生产实现条件的模型分析(下)
秦凤白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奇台工作站,新疆 奇台 831800)

三、社会三大部类再生产实现条件
鉴于现代社会中以教育、科学、文化、信息技术服务等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愈来愈大,笔者认为在分析和研究现代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时应将第三产业从传统的两大部类生产中独立出来,进而将整个社会生产分为三大部类:第一部类(Ⅰ)为实物性生产资料的生产,第二部类(Ⅱ)为实物性生活资料的生产,第三部类(Ⅲ)为劳务生产(包括精神生产)。第三部类(Ⅲ)又可分为两大方面:为生产服务的劳务生产与为生活服务的劳务生产,其中为生产服务的劳务称之为生产性劳务,为生活服务的劳务称之为生活性劳务,以区别于第一部类(Ⅰ)的实物性生产资料与第二部类(Ⅱ)的实物性生活资料。
为说明问题简化起见,假设下列前提条件:考察对象为纯粹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资本家或企业家与普通工人或普通劳动者两个阶级或阶层,全部不变资本都在一个生产周期或一年之内耗费完毕,所有产品均为商品并都按照价值交换,无对外贸易等。
根据商品价值三要素原理(W = c + v + m)表示社会三大部类产品构成关系如下:
Ⅰ、 c + v + m = X (X表示实物性生产资料)
Ⅱ、 c + v + m = Y (Y表示实物性生活资料)
Ⅲ、 c + v + m = Z (Z表示生产性或生活性劳务)
分析实际社会生产过程可知:第一部类、第二部类不变资本存在于实物性生产资料、生产性劳务两种形式,第三部类不变资本存在于实物性生产资料、实物性生活资料、生产性或生活性劳务三种形式;第一部类、第二部类、第三部类可变资本存在于实物性生活资料、生活性劳务两种形式;第一部类、第二部类、第三部类剩余价值存在于实物性生活资料、生活性劳务两种形式。因此,上述关系式中所包含各项内容可表示如下:
Ⅰc =Ⅰ(cx)+Ⅰ(cz),Ⅰv =Ⅰ(vy)+Ⅰ(vz),Ⅰm =Ⅰ(my)+Ⅰ(mz);
Ⅱc =Ⅱ(cx)+Ⅱ(cz),Ⅱv =Ⅱ(vy)+Ⅱ(vz),Ⅱm =Ⅱ(my)+Ⅱ(mz);
Ⅲc = Ⅲ(cx)+ Ⅲ(cy)+ Ⅲ(cz),Ⅲv = Ⅲ(vy)+ Ⅲ(vz),Ⅲm = Ⅲ(my)+ Ⅲ(mz);
Ⅰ(cx)——表示第一部类不变资本中的实物性不变资本或实物性生产资料;
Ⅰ(cz)——表示第一部类不变资本中的劳务性不变资本或生产性劳务;
Ⅰ(vy)——表示第一部类可变资本中的实物性可变资本或实物性生活资料;
Ⅰ(vz)——表示第一部类可变资本中的劳务性可变资本或生活性劳务;
Ⅰ(my)——表示第一部类企业家消费(或社会公共消费)的剩余价值中的实物性生活资料;
Ⅰ(mz)——表示第一部类企业家消费(或社会公共消费)的剩余价值中的生活性劳务;
Ⅱ(cx)——表示第二部类不变资本中的实物性不变资本或实物性生产资料;
Ⅱ(cz)——表示第二部类不变资本中的劳务性不变资本或生产性劳务;
Ⅲ(cx)——表示第三部类不变资本中的实物性生产资料;
Ⅲ(cy)——表示第三部类不变资本中的实物性生活资料;
Ⅲ(cz)——表示第三部类不变资本中的生产性或生活性劳务(包括知识);
其他依次类推。
下面根据三大部类产品构成关系依次分析简单再生产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与扩大再生产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
首先分析三大部类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从上述社会三大部类产品构成关系可得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三大部类产品分解关系:
Ⅰ、  cx + cz + vy + vz + my + mz = X
Ⅱ、  cx + cz + vy + vz + my + mz = Y
Ⅲ、  cx + cy + cz + vy + vz + my + mz = Z
    从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三大部类产品分解关系进而分析其三大部类产品交换关系:按照社会总产品实现所需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原理,第一部类(Ⅰ)关系中包含实物性生活资料内容(含y)和包含生产性或生活性劳务内容(含z)的各项,应与第二部类(Ⅱ)和第三部类(Ⅲ)关系中包含实物性生产资料内容(含x)的各项对等交换;而第二部类(Ⅱ)关系中包含生产性或生活性劳务内容(含z)的各项,应与第三部类(Ⅲ)关系中包含实物性生活资料内容(含y)的各项对等交换。因此可得三大部类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基本条件和派生条件)。
简单再生产基本条件:
1、Ⅰ(cz + v + m)= Ⅱ(cx)+ Ⅲ(cx),
Ⅰ(vy + my)= Ⅱ(cx),Ⅰ(cz + vz + mz)= Ⅲ(cx);
2、Ⅱ(cz + vz + mz)= Ⅲ(cy + vy + my);
简单再生产派生条件:
3、Ⅰ(c + v + m)=Ⅰ(cx)+Ⅱ(cx)+ Ⅲ(cx);
4、Ⅱ(c + v + m)=Ⅰ(vy + my)+ Ⅱ(vy + my)+ Ⅲ(cy + vy + my);
5、Ⅲ(c + v + m)=Ⅰ(cz + vz + mz)+Ⅱ(cz + vz + mz)+ Ⅲ(cz + vz + mz)。
简单再生产的第一个条件表示第一部类的劳务性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及剩余价值三者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与第三部类不变资本中实物性生产资料的价值之和,其中,第一部类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二者中实物性生活资料的价值之和等于第二部类不变资本中实物性生产资料的价值,第一部类全部产品中生产性与生活性劳务的价值之和等于第三部类不变资本中实物性生产资料的价值;第二个条件表示第二部类全部产品中生产性与生活性劳务的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三部类全部产品中实物性生活资料的价值之和;第三个条件表示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总价值必须等于三大部类全部产品中实物性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第四个条件表示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总价值必须等于三大部类全部产品中实物性生活资料的价值总和;第五个条件表示第三部类全部劳务的总价值必须等于三大部类全部产品中生产性与生活性劳务的价值总和。两个基本条件说明了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三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而三个派生条件则说明了三大部类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下面分析三大部类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
1、Ⅰ(c + v + m)>Ⅰ(cx)+ Ⅱ(cx)+ Ⅲ(cx);
2、Ⅱ(c + v + m)>Ⅰ(vy + my /a)+ Ⅱ(vy + my /a)+ Ⅲ(cy + vy + my /a);
3、Ⅲ(c + v + m)>Ⅰ(cz + vz + mz /a)+ Ⅱ(cz + vz + mz /a)+ Ⅲ(cz + vz + mz /a)。
其中,m/a——表示剩余价值中企业家个人消费(或社会公共消费)部分。
扩大再生产的第一个前提条件表示必须有为扩大再生产所需追加的实物性生产资料,即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实物性生产资料除了补偿三大部类耗费的实物性生产资料之外,还必须有所剩余,以满足社会总资本在扩大再生产时追加实物性生产资料的需要,其公式表示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总价值,必须大于三大部类不变资本中实物性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第二个前提条件表示必须有为扩大再生产所需追加的实物性生活资料,即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实物性生活资料除了满足三大部类原有的工人和企业家(或全体劳动者)需要的实物性生活资料之外,还必须有所剩余,以满足社会总资本在扩大再生产时追加实物性生活资料的需要,其公式表示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总价值,必须大于三大部类可变资本与企业家个人消费(或社会公共消费)的剩余价值及第三部类不变资本三者中实物性生活资料的价值总和;第三个前提条件表示必须有为扩大再生产所需追加的生产性与生活性劳务,即第三部类所生产的全部劳务除了满足三大部类原有的生产与生活需要的劳务之外,还必须有所剩余,以满足社会总资本在扩大再生产时追加生产性或生活性劳务的需要,其公式表示第三部类全部劳务的总价值,必须大于三大部类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及企业家个人消费(或社会公共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中生产性与生活性劳务的价值总和。
从上述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三大部类产品分解关系可得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三大部类产品分解关系:
Ⅰ、  cx +Δcx + cz +Δcz + vy +Δvy + vz +Δvz + my /a + mz /a= X
Ⅱ、  cx +Δcx + cz +Δcz + vy +Δvy + vz +Δvz + my /a + mz /a = Y
Ⅲ、  cx +Δcx + cy +Δcy + cz +Δcz + vy +Δvy + vz +Δvz + my /a + / mz /a = Z
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三大部类产品交换关系与前述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三大部类产品交换关系相似,此处从略。依其交换关系可得三大部类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基本条件和派生条件)。
扩大再生产基本条件:
1、Ⅰ(cz +Δcz + v +Δv + m/a)= Ⅱ(cx +Δcx)+ Ⅲ(cx +Δcx),
Ⅰ(vy +Δvy + my /a)= Ⅱ(cx +Δcx),
Ⅰ(cz +Δcz + vz +Δvz + mz /a)= Ⅲ(cx +Δcx);
2、Ⅱ(cz +Δcz + vz +Δvz + mz /a)= Ⅲ(cy +Δcy + vy +Δvy + my /a);
扩大再生产派生条件:
3、Ⅰ(c + v + m)= Ⅰ(cx +Δcx)+ Ⅱ(cx +Δcx)+ Ⅲ(cx +Δcx);
4、Ⅱ(c + v + m)= Ⅰ(vy +Δvy + my /a)+ Ⅱ(vy +Δvy + my /a)+ Ⅲ(cy +Δcy + vy +Δvy + my /a);
5、Ⅲ(c + v + m)= Ⅰ(cz +Δcz + vz +Δvz + mz /a)+ Ⅱ(cz +Δcz + vz +Δvz + mz /a)+ Ⅲ(cz +Δcz + vz +Δvz + mz /a)。
扩大再生产的第一个实现条件表示第一部类的劳务性不变资本及其追加值、可变资本及其追加值与企业家个人消费(或社会公共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与第三部类不变资本及其追加值中实物性生产资料的价值之和,其中,第一部类可变资本及其追加值与企业家个人消费(或社会公共消费)的剩余价值二者中实物性生活资料的价值之和等于第二部类不变资本及其追加值中实物性生产资料的价值之和,第一部类不变资本及其追加值、可变资本及其追加值与企业家个人消费(或社会公共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中生产性与生活性劳务的价值之和等于第三部类不变资本及其追加值中实物性生产资料的价值之和;第二个实现条件表示第二部类不变资本及其追加值、可变资本及其追加值与企业家个人消费(或社会公共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中生产性与生活性劳务的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三部类不变资本及其追加值、可变资本及其追加值与企业家个人消费(或社会公共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中实物性生活资料的价值之和;第三个实现条件表示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总价值,必须等于三大部类不变资本及其追加值中实物性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第四个实现条件表示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总价值,必须等于三大部类可变资本及其追加值、企业家个人消费(或社会公共消费)的剩余价值与第三部类不变资本及其追加值三者中实物性生活资料的价值总和;第五个实现条件表示第三部类全部劳务的总价值,必须等于三大部类不变资本及其追加值、可变资本及其追加值与企业家个人消费(或社会公共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中生产性与生活性劳务的价值总和。两个基本条件说明了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三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而三个派生条件则说明了三大部类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本文在经济关系简单化和经济活动抽象化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分析说明了现代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三大部类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形式、内容与实现条件。而现代社会三大部类再生产过程的实现条件,对于总体认识现代市场经济过程与宏观调控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促使国民经济高速、高效而高质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实践的发展需要发展的理论,理论的发展需要发展的实践。需要说明,不论人们认可上述范畴修正界定从而运用崭新概念进行解释,还是暂时不认可上述范畴修正界定从而沿用传统概念进行解释,本文关于社会三大部类再生产实现条件的模型结论其形式(数学关系式)均完全相同。孰是孰非?学人钧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1,446,481,576,57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4-925.
[3]秦凤白.廓清劳动价值理论中劳动力与劳动的若干基本关系[J].湖北社会科学,2008,(8).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3-194.
[5]秦凤白.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商品化的必然性[J].社会科学评论,2005,(2).
[6]林子力.论新型等价交换[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4.
[7]关柏春.劳动商品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110.

注:本文发表于《理论纵横》2011年第1期。本文来自: 劳动商品论研究网(http://www.crslmt.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crslmt.com/Article/ShowInfo.asp?InfoID=3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5-23 15:49:38
1# qinfb

两大部类再生产公式讲明了一个最简单的平衡、比例、速度关系。如果往下扩展为三个、四个、N个部类,复杂程度就与数俱增了。无数志士这方面的探索都失败了。我也经历过失败,后来我把再生产公式转换成一种新的棋盘式平衡表——起名为再生产平衡表,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进而无数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帖子我没细看,但我觉得从两个部类的公式扩展到三个部类的公式,没有跨越式的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