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级复旦哥自述:
研三了,找工作了
在家里人的再三“吹风“之下,开始准备考公务员
可是已经没有以前那么认真的尽头了
同时,也在应届生网和复旦就业网上网投网申
每周接连不停的笔试面试
很累很倦,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后的出路在哪里
想看书,可是没时间
每天睁眼起来,就是考公务员和找工作
心态也很不好,脾气很很大
所幸的是,我找工作,还算顺利
一直接连不停的OFFER,金融机构的OFFER拿了一大堆
周围人都是羡慕的眼光
可是我不知道自己的想要什么
真的很迷茫,我好想一直待在学校里不用毕业
可是有没心思考博,因为我年纪也不小了
现实!!!!
最后一个学期了,一开学不久
就又拿了两个金融机构大0FFER,而且待遇都还可以
钱不少,事情不忙,而且有技术含量
同时还有两家很不错的律所,不过钱不多
但是公务员考试挂了
经过一番考量,最后选择了现在这家单位
央企—金融机构—法务
然后这边开始让我上班
于是,我一边上班一边写论文
论文=煎熬
还好,工作不累,刚开始主要是学习
很不幸,被上海市抽中毕业论文盲审
请了两天假,提前搞好交给了学院
比非盲审的同学还要快
现在焦急的等盲审结果
我手头上没有很详细的数据,全班155人
我只记得关系比较不错的同学的工作
客观的来说,法硕找工作都两极分化,好的很好。
这跟各方面条件都有关。
法硕就业的确和第一学历有关系
但不是绝对的,还要看你个人的综合能力以及你在这研究生三年里的付出
新闻报道是真的,现在法律、法学的人太多了
找工作时都“相互撞车”
复旦的法硕在上海就业还是不错,不过今年上海财大的法硕就业也相当好
现在的确一些公检法不招法硕,但还是有一些招的,看地方
07级清华哥哥自述法硕就业:
由于我本科是一所普通大学念的,我那时和师弟师妹们刚上法硕一样,怀着对学校巨大的自豪感,对未来工作的预期是无比美好的,我那时和身边没工作过的同学(我们这届大概一半)讨论未来的就业和工作时,外企如飞利浦、宝洁的inhouse法务、外资咨询公司如麦肯锡的咨询师、外资律所职业干练如boston legal里的金领律师、高盛、大摩的IBD、留学美国读JD都是我们认为理想的、可预期的职业,有政治抱负的同学,会向往部委公务员。那时候的我们,憧憬和幻想占据了我们的头脑。至于薪资水平,我们很多同学觉得,年薪10万应该是最底限,至于工作地点,北京上海是唯二选择,回到深圳都是委屈自己了。那时候,投行和外资律所是我们最心仪的工作,博士和美国顶级法学院的JD是读完法硕后继续深造的顺其自然的方向,户口、房价这些东西要不觉得信手拈来,要不觉得如同浮云,我们大多数同学考上法硕之后,完美的职业生涯和不菲的薪资待遇在等待着我们。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TOP2的高校的研究生。我们是一群天之骄子。
我非常清晰的记得,开学那天,有个工作过做过律师的同学对我们的憧憬持谨慎态度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的态度是不屑和不以为然。
很多时候,站得越高,摔的越惨。很不幸,那时候,我也是那么想的。
每年10月至下一年的2月之间,主要是理工科和外企签约的日期,对我们法硕而言,这个阶段会有国考的初试,另外,中石油、中石化、中粮集团、五矿等国资委控股的央企会在这个阶段大张旗鼓的开始宣讲,悄无声息的结束招人。我印象很深的是,这个阶段法硕签约的人非常少,少部分条件极其卓越的人会签约,大部分的人只是一窝蜂的投简历,我在这个阶段,通过邮箱发现我投了有200多封简历。上述所有地方我都投过,但是全部没有回音。我们一开始,只是觉得是意外,也不以为意,但是,等到上述单位全部没谱的时候,就开始慌了,眼光也开始放低了,把目标从垄断央企放低到了北京国企,又从北京国企放低到了地方国企;把目标从外资律所放低到金杜,又从金杜降低到那些小律所;城市从北京降低到深圳,再从深圳降低到家里的省会城市;薪酬底限从年薪20万降低到年薪10万,又从年薪10万降低到月薪6000;总之,一切的一切,非常的让人失望。前述所列的那些好单位,虽然也在法硕招人,但是,招的人非常少,少到个位数,能有十分之一的比例就不错了。等到11月份的时候,我们大部分同学开始有些慌了起来,不管有没有去机关的打算,我们都追随大流的报考了国家公务员,更有甚者只要碰上地方的公务员考试就去考,然后我们匆匆的投了简历,但是我发现大部分单位都是石沉大海,后来我都是机械的参加的宣讲会和投简历,宿舍的同学后来都懒得去了,打印了100份简历放在我这里,让我去投的时候顺便帮忙投一下。后来我看着那些动不动就招一两个人的法务职位,我们这边又是一二百多人去投简历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又没戏了。
我到现在,才知道只看历年就业名单,根本就不知道就业那么艰难。拿着上述名单,去对对历年就业名单,看看上述单位出现的几率有多高。我才发现北京户口,税后15万对我们这些大多人都是遥不可及。对于没有找工作的同学来说,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根本判断不出来纸上列举的就业名单和现实的出入在哪里,更无法读出名单背后的无奈与辛酸。很多人会说,法硕里牛人很多,谁谁谁签了个年薪30万的工作。这我承认,但是,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找到年薪20万的工作啊,大部分同学最终选择的工作与自己最初预想的是不一样的,包括我自己在内,许多同学是降低自己的预期目标,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去勉强签约的。每个人对着自己的良心来说,如果一个解决户口、税后15万、准点上下班、年终奖过节费样样不缺的北京央企给你offer,谁会不签呢?你们这些师弟师妹理解我们这些去选调的同学是心怀祖国,支援边疆建设,我承认有部分同学是,但是其中的辛酸和无奈,你们知道多少?不足以向外人道。
法硕中优秀的就业个体,不会比任何专业逊色,但是每届都渺如流星。我了解到的情况,也是一个我不愿意面对但确凿无疑的情况是,他们本身条件确实都很出色的,我们这届唯一被四大行总行签约的那位女生,是保送生,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出众,上届签约工行总行和中信证券的两位都是经管本科的保送生,那位国泰君安的女同学也是本科保送,花旗那位也是保送生,去金杜的那位男生,保送生,去中石油的那位,保送生。
通过这些经历,我发现,虽然那些保送生们和我们一起入学,三年来在一个教室里上课,在一个学校呼吸同一片空气,但是,若人生命运不同,该来的终究会来的,而且是来的那样残酷,绝大部分好的工作机会,真的只向那一小部分人敞开,真的应征了二八定律,20%的人,拿到了80%的工作机会。
直到此刻,我才明白了,对于找工作最重要的证书,是你的本科。
直到此刻,我才明白,找工作不是你有多拼搏,你有多努力能够争取的,你 可以凭借一年的突击考上研究生,但是你无法凭借半年的突击找到好工作。
我真的很深刻的认识到,如果以前本科不够出色,拿法硕来洗白自己,改头换面的可能性真的很小,法硕这个东西,只能锦上添花,不能改头换面,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别让法硕承载太多东西。
对一个家里没有背景的人来说说,一个好工作是对你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审查,是对你过去从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研究生全部积累和努力的认可。你过去曾经努力学过英语,达到出类拔萃,外资律所就会向你招手;你过去热衷财务知识,努力考过注会,投行就会向你招手;你从初中、高中一直努力学习,一直出色,就会在个人经历上无可挑剔,成为那些体制内无可挑剔的选择。人与人的命运为何不同,从这里可以看出端倪,三年前,我们从不同的地方到来,到一个教室呼吸同一片空气,获得同一个学历,但是走向的却不是同一个起点,五年后,差距会更大。
昔时因,今日果。我现在所遭遇的,正是我原来行为造成的结果。昔日我高考的时候努力程度不够,或者毅力不够坚定,因此高考没有上理想的学校,我以为我上高中、大学的时候每天都耽误于打游戏、上网、消磨时光都被时间掩盖了,我以为我耽误的那些时间、混的那些日子除了我自己没人知道,我以为我已经用研究生学历洗白了自己,可是,我这个只是幻想而已,到头来,我过去做的那些事情永远还在那里,永远不会被洗掉。
每次面对爸爸妈妈关切的问题找工作的问题,我都不忍心告诉他们找工作如此艰难的实情,我真的不愿意欺骗他们,从到去深圳两年,到高昂的学费,我已经无数次欺骗过、安慰过他们,到了找工作了,我真的无法隐瞒他们了,想着找工作的那些委屈和辛酸,我真怕说出我想回家就业让他们伤心,哪位父母不盼望子女在北京扎根,我想着电话那头爸妈殷切的希望,眼泪就夺眶而出。
我知道,很多法硕的同学,在研究生的三年里学习的很努力,很用功,完全在能力和知识上完全提升了自己,但是,很悲惨的是,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得到不了和保送生和本科出色的硕士同学一样的机会,现在很多单位收简历,都卡第一学历和专业卡的特别严,我上述列举的那些机构,甚至包括国家公务员,全部对本科学校和专业要求很苛刻,像我们这样以前本科不出色的,很难获得通过简历的机会。法硕就业,已经不是这个专业的优劣问题,而成为对没有上过清华北大、但是有清华梦梦想的群体的孩子们的歧视,我知道这很不公平,但是,面对竞争压力如此大的求职现状,这就是残酷的社会现实,除了接受,别无他法。
我每次看到招聘的人,都会用眼睛凝望着他,我会真诚的告诉他,这份工作我真的能胜任,我和那些同学一样,我真的能胜任,我三年间学的绝对比他们好,那位招聘的工作人员会微笑的告诉我说:“谢谢你对我们单位的兴趣,我相信你是一位优秀的人才,但是你真的不适合我们单位对岗位的需求,祝福你好运”。
天天向前 发表于 2011-5-27 12:57
复旦,上财研究生的本科一般的很多,相信很多人知道.在上海就业,它们依然很好.985是加分,但也没必要过分强调,不如读研期间好好努力.至少在上海,在复旦,上财,你可以做到.
competition123 发表于 2011-5-27 16:08
实在看不下去了。。
1. lz不要随便拿2篇文章,2个人的言论就下主观性很强的结论,还取一个很夸张的标题,并影射金融,圈内都知道,清北在金融圈的强大,包括在上海。
2. 哪怕就文章本身,清华那个的期望本来就是20w ,税后15万(税前也得18w了吧),差的6000*12~13加奖金补贴也是8,9w。 复旦那个觉得周围10w都属于不错的。所以两者期望值本来就不同。。
3. LZ是上海某考研培训机构的吧,不要总是试图引导大家了。 哪怕很多结论你自己觉得很正确,但其实未必,甚至可能错的厉害。。
幸福小旦旦 发表于 2011-5-28 08:57
23# kevinmclaren
复旦毕业基本都能落户的,打分够的.不像北京,北清出来都很难在北京有户口.上海不光有外企,证券基金私募也是很发达的,上交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金所等都在上海.北京有的上海也不会没有,只能说北京的国企多些.你去国企能求个稳但能拿多少钱,工资十年不涨,十几W吧,现在是什么概念,刚好一个家庭开销.复旦毕业的包括法硕毕业的,去外企真不多.你让大家来投票,愿意去上海的绝对比北京多.上海才是金融中心.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