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1-5-29 11:28:56
89# Anonymous
我同意。

补充下微观部分。前面一个会员提到了reduced form中变量内生性问题,这一部分国内不是没有人做,一般上点档次的论文都要处理,问题在于如何处理?


好的工具变量非常难找,一个“通解”的方法是用内生性变量的滞后期做IV。

与楼上会员(尽管知道id,既然匿名,那就不报id了,呵呵)的看法一致,这在技术上完全可以规避“批评”。

第一,滞后几期IV才起到效果?没有定论,具体问题具体操作。你放滞后三期显著了,就不会用滞后四期,审稿人不可能去查。问题在于,没有合理的理论(针对具体问题)解释到底应该用滞后几期。

第二,overidentification的问题。这很第一个问题有关系,有些时候2SLS的系数显著了,但Sargan检验通不过。然后,一些“不负责任”的研究者就所以调整,以保证Sargan检验能通过。

第三,weak IV(弱工具变量)问题。在很多时候,显著性、Sargan检验和KP weak IV检验同时能通过的模型非常有限。一般能做第一和第二步检验的已然不易,很多人把Weak IV的检验就“省略”了。

第四,Robustness check。 肯定是怎么有利于“规避风险”怎么做。大家平心想想,能通过上面三个检验就像考上中国那几所名校一样难,好不容易又考研成功,如今要申请博士了,谁希望功亏一篑呢?这时候,当然如何省事如何安全,就如何做。Robustness check并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如何检验,研究者可以去除极端值(比如最前的5%,或者最后的5%),也可以加减变量(但加谁减谁,还是有自主权的)


我的师傅有句话:我们应该以严格的标准来批判自己的模型和结果,并且立足于驳倒它。只有当Identification(识别)被反复攻击和批判之后,我们才能有自信认为,我们做对了第一步,且是最重要的一步。然后经过严格的检验和再次批判,我们才能相信自己的结果基本“靠谱”(make sense)。最后,要从逻辑上证明自己做的模型确实在解释论文提出的问题,并且这样的test是有趣和有必要的。

关于这一点,恐怕很多人在经历数据整理,模型测试之后,都难以下狠心做到。事实上,我们视结果为自己的孩子,都不忍心批评他或者抛弃他。可正因如此,国内目前的实证(大部分)还处于自娱自乐或者不靠谱的程度——也极大地挫伤了年轻学者和研究生从事学术的积极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91# 夸克之一

非常同意, IV这玩意儿是个艺术~, 很多人在做2sls时,都不会去看看first stage里面的R^2究竟有多大(时间序列的IV问题不大, cross-section层面的问题就大了去了), 很多R^2都小的可怜,还继续IV, 估计参数的统计分布都不是正态的了,还闭着眼睛做检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1:38:48
what is real value of writing paper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1:39:22
some one write a peper for several years.
sig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1:39:49
stop make paper with less valu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1:40:08
do something that is meaningfu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1:41:13
need more accumulation before you write something.
then you will see thei giant and your weaknes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1:41:34
then you can become stronge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1:59:40
你导师人不错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2:03:40
也太厉害了吧,佩服!!!
天下为菊 发表于 2011-5-28 12:14
一个寒假当时写了三篇,一篇被国际贸易问题录用,另外两篇分别被南方经济和世界经济研究拒稿,其中的一篇已经完全舍弃了,另一篇被现代财经录用,六月刊发!从寒假到现在总共写了8篇,录了四篇(国际贸易问题、国际经贸探索、改革、现代财经),舍弃一篇(原因是无修改价值,可能会发个学报,但不能记数了哈),还有两篇正在审,一篇刚完成,准备投稿。 9# 夸克之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2:04:10
尽管有不少人在写文章,但无可否认,好文章还是很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2:06:22
换一个投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2:34:24
发个论文太容易了点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2:37:59
学金融的路过下瞻仰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2:45:35
54# Anonymous
讲的不错,我很佩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3:09:12
楼上的各位对应用微观研究过于苛求了。对于weak IV问题,在很早就被提出来了(我没记错的话是1995年),所以在应用中也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法,到目前为止,有些方法也是相当成熟和稳健的。weak IV是常态,问题不在于该不该用而应该在于该如何用以及如何修正出现的问题。
至于说R square,这更是很难评判的问题,迄今学术界都未有定论。谁都知道时间序列R^2可以很大,而横截面数据估计的则通常小的多,那是因为时间序列不存在横截面那样严重的观察对象的异质性问题。时间序列观察对象是一个,而横截面数据观察对象往往是上千甚至几十万上千万都有可能(大型的census数据),每个人的行为总是有不同的决定因素,反映到模型中就是无法观察的误差项。
搞宏观的以及时间序列的经常对应用微观的估计嗤之以鼻,因为在他们看来R^2那么小,解释力太有限了。但是这能说明宏观数据不存在问题吗?宏观数据往往是汇总的数据,尤其是宏观经济的。汇总数据把大多数人的异质性都抹掉,得到的结果就是事实吗?
我认为一个研究是否合理的依据是:是否经得起各个方面的考验,而不等于计量经济检验。
PS:楼主这样做是在愚弄学术。发一堆没有目的的垃圾论文有什么用?0加上十万个0都是零!有时间还是整整有意义的事情吧。当然如果你为了评职称混饭吃,情有可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3:18:31
真是写稿子的达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3:23:14
106# 三木
weak IV是常态,但如果研究者不提,或者夸大IV的作用就有一点不妥当了。对于新发现和使用的IV,要求苛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苛刻的不是我们,而是审稿人和我们的导师。大家如果只为糊口,混日子还是做得到的。

如果我们的稿子送审,被枪毙常态,收到一堆意见甚至被骂rubbish也是有的。反过来,如果我们作为审稿人,收到论文发现问题,是不是应该严谨点呢?

要规避weak IV,我的看法是尽量少使用internal IV,当然,确实两难——不用不行,用了也有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3:26:50
三木 发表于 2011-5-29 13:09
我认为一个研究是否合理的依据是:是否经得起各个方面的考验,而不等于计量经济检验。
同意。不过,实证文章用的是应用计量的方法,通过检验是第一步。通过了之中,才能谈其他方面的考验,比如结论是否合理和有指导意义。

退一步讲,一个很好的创意,一个很有新意的结果,当然是我们乐意见到的,但前提它要在技术上获得大多数审稿人的认同才有可能见刊,否则很难给更广泛地接受——也就谈不上受到各方面检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106# 三木

我说的R^2值得是first stage里面产生的,它的大小说明了IV所含有的info, 如果R^2很小有两个问题: IV本身很weak,这个暂且不讨论,另外的问题是传统意义上的显著性检验在这种情况下是很不适用的, betahat/se(betahat) 根本就不服从渐进正态分布.  
搞宏观的为什么对微观的嗤之以鼻?? 我上面的回复貌似没有任何这方面的倾向吧, 另外宏观和微观计量方法上很多都不是一路的, 前者也没理由对后者鄙视阿??  所谓的鄙视 倒是在 学经济的 对 学会计的 (通常没有理论模型) 会有偏见, 反正我从来没见过宏观对微观的鄙视. 事实上,做宏观的是非常重视微观基础的(如DSGE,这个不用我多说吧.)
至于time series data 和panel 或者cross-sectional data, 这两者根本就无法比较的, 何来谁优谁劣的问题. 我也没见过谁拿着aggregate的数据做异质性研究阿. aggregate的time series 尽管不能研究异质性问题,但是它包含了aggregate的系统冲击,这些panel和cross (时间维度太少或没有)是无法在结构上identify的.
我说国内做实证计量的不好,只是针对 那些缺乏理论或者机械地套国外已有理论,闭着眼睛那中国数据run regression的人. 我审过很多这样的文章, 很多人做东西太浮躁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106# 三木

btw, 很多人对微观实证的偏见不是在于R^2 有多大,而在于它通常是reduced form,而非structural model. R^2只是个指标而已, 宏观里面VAR的R2小的可怜,所以宏观很少有人care那玩意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3:43:10
Anonymous 发表于 2011-5-29 13:41
106# 三木

btw, 很多人对微观实证的偏见不是在于R^2 有多大,而在于它通常是reduced form,而非structural model. R^2只是个指标而已, 宏观里面VAR的R2小的可怜,所以宏观很少有人care那玩意儿.
是的。。reduced form经常要被攻击的。。但structural model对微观应用计量而言并不是必须的——要看问题,当且仅当sm是必须的时候才得用。正如structural model的缩写一样,sm——非常形象的一个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112# 夸克之一

哈哈,谢谢更正, 微观不是我的field, 再说下去我得露馅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4:19:49
强人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4:39:44
楼上的一个寒假三篇,这速度也太快了吧。 10# 天下为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4:47:50
不了解来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4:49:24
是在是厉害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4:50:33
本人2个月一篇,自认为在同学里算是快的了,碰到楼主还是要甘拜下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4:55:43
不管怎么样,向楼主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9 14:56:34
世界经济文汇杂志不错,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