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1-5-28 22:43
9# 盼铁成钢
该放出来了吧?周六没人“审”还是通不过?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107671&page=1&from^^uid=1123236
没看见3楼早就放出来了么?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1-5-29 19:52
13# 盼铁成钢
长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提出的“按劳分配”的预测有没有误解?现实中所有被解释成“按劳分配”的东西,是真正意义上的“在对社会总产品进行了必要的扣除以后,按照各个劳动者所提供的社会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的分配吗?如果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是不是该澄清这些误解?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107671&page=2&from^^uid=1123236
“在对社会总产品进行了必要的扣除以后”……?
“扣除”不在分配之列么……?
资本家的“扣除”在不在分配之列呢……?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1-5-29 20:39
15# 盼铁成钢
毫无例外,所有的“扣除”,当然都应该在分配之列,但在未来的、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社会,按劳分配,是在扣除以后进行的分配,而且那时已经更本没有了什么资本家的扣除。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107671&page=2&from^^uid=1123236
未来社会的分配是“扣除以后进行的分配”——按劳分配;
那资本主义的分配也是“扣除以后进行的分配”;……算不算按劳分配呢?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1-5-30 11:13
18# 盼铁成钢
个人认为: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预测的实行按劳分配的一个基本必备的客观条件。
并且,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说的实行按劳分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已经彻底消灭了私有制条件下的公有制,是生产已经不再是商品生产的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已经不再具有“资本”性质的公有制,是生产资料(资本)已经不再是获取“利润”、不再是生产资料(资本)的所有者获取“收益”的工具的公有制。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客观条件的公有制,才是能够实行按劳分配的公有制。资本主义社会,并不具备这的客观条件,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不是算不算按劳分配,而是根本就不是按劳分配。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107671&page=2&from^^uid=1123236
原来你的意思是说:
只有消灭了“商品生产”之后,才能实行——按劳分配;
而在我们这个商品经济的时代,只能实行——按要素分配;
……这样理解对么?
人民网强国社区
社会主义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具备在实践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基本必备条件,实践中又哪来存在为不为主呢?因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应该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阶段,创立、实行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分配方式、制度。
人民网强国社区
中国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按劳分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原则,必须坚持,但要成为现实,不管是为主还是为辅,都还相当遥远。在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发展阶段,把现实中原本不是按劳分配的形式、现象和分配所得当做按劳分配来解释,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预测的按劳分配的误读、误解甚至是故意曲解,结果只能是误导。
人民网强国社区
我并不认为:“在我们这个商品经济的时代,只能实行——按要素分配”。相反,我认为:所谓的“按要素分配”制度,恰恰是必须变革的、只能导致两极分化的旧的分配制度。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是既不能长期因袭旧的分配方式、制度,又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如果长期因袭旧的分配方式、制度,必然导致差距不断扩大并走向两极分化,而企图实行按劳分配,无论是为主还是为辅,虽然愿望是好的,却与现实不符合。已经走上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应该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阶段,创立、实行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分配方式、制度。因此,我主张:变革旧的——“亲资本、远劳动”,劳动、勤劳不能致富的分配制度,创立劳动、勤劳也能致富的分配制度。(要想更多地了解我的这一主张,敬请前往https://bbs.pinggu.org/thread-1046986-1-1.html察看拙帖——《变革初次分配中对劳动的不公,创立劳动、勤劳能致富的初次分配制度!》)。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