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记者蔡晓莉、孙薇薇)3月份以来高居不下的CPI已连续两月超5%,预计5、6月份CPI将进一步攀升,全年物价水平很可能超过2007年(4.8%)高通胀时期,而当年央行先后
加息6次。基于政策操作的历史规律,并结合近期短期国债流标等情况,我们预计央行可能再次加息,端午节假期为政策出台的重要时间窗口。
对于今年的通胀形势,虽然不少市场人士认为,CPI会呈现前高后低走势,但结合翘尾因素、粮食产区旱情的严峻程度以及非食品价格的上涨等因素,今年CPI或将一直在高位盘整。
据我们测算,未来三个月翘尾因素仍处3%以上的高位,特别是6月份为年内次高点(约3.6%),假设5、6月份新涨价因素处于年内均值2.2%-2.3%的区间内,再考虑到0.1-0.2个百分点的统计误差,预计5月份CPI将在5.43%左右,6月CPI将在5.95%左右。
图1:2011年新涨价因素及翘尾因素情况
近期,长江中下游粮食产区旱情仍未有效缓解,据初步统计,重灾区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受旱农田面积近3000万亩,占全国耕地受旱面积的近1/3。从自然规律看,粮食产量在“七连增”后出现欠收的概率也很大。因此,不排除下半年新涨价因素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此外,非食品价格的上涨也成为推动本轮CPI走高的重要因素。4月非食品CPI达2.7个百分点,为历史高点,CPI中枢已经提升。考虑到居住类权重的提高,劳动力、土地等成本的上升都将进一步推高非食品价格,我们预计,今年CPI或将一直在高位盘整
对比07-08年的宏观调控,目前中国仍有加息的空间。2007年2月是中国上一轮负利率时期的起点,在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开始下调基准利率前,共持续了19个月,期间加息6次,累计135个BP。2010年2月中国迎来新一轮负利率时期,至今已持续15个月。期间加息4次(100BP),显然还存在着一定的利率上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