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44 13
2011-05-31
院士变成“院仕”,伤不起
在我国,院士是终身制,一般享受国家、省市及所在单位的三重津贴。院士增选“两高化”的最大弊端在于,由于“两高”人士拥有强大的行政权力,给权力绑架学术以及特权寻租学术提供了天然的空间。 院士相当于一条有附加价值的产业链 两院院士,乃国家的最高学术称号,象征着国家对个人学术成就的最大肯定。物以稀为贵,凡事一有最,其价值就会成倍上升,除了终身荣誉外,还衍生出经济和行政方面的价值,如副部级待遇、各级ZF的补贴和安家费、科研费等诸多好处。据介绍,在北京之外的一些地方,院士享受相当的特权,年津贴一般不少于十万,有的甚至超过百万,有些地方还给院士分房子、配车、配秘书、配私人医生等等。至于灰色收入就无法计算了,面对这块儿金字招牌,各地“院士崇拜”之风甚盛,连评选院士都成了一些省市和大专院校的政绩工程——有无院士、院士多少往往事关大学评估、学术会议级别和财政拨款的多寡,谁敢不当回事儿?
院士身份为“入仕”加分
其实,看上“院士”头衔的还不止科研单位,许多高官和高管同样觊觎许久,除了为退休以后的待遇计,更有着深层次的政治考量。 众所周知,干部高学历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在诸多提拔机会面前,学历高低往往是一个重要参照,很多人正是抱着“起码不能成为木桶短板”的想法片面追求高学历。然而,竞争是激烈的——你是学士,我是硕士;你是硕士,我是博士;你也是博士?好吧,我是院士!到头了,还比吗?一个高官或者高管若能拥有院士头衔,无疑是对其业务能力的最大肯定,更会在遴选考察对象时让自己豁然“跳出来”,起到加分的作用。
官员当院士只能是公权力的延伸
那些肩负行政领导工作的官员,公务缠身,应酬不暇,文山会海纠集,即使不是日理万机,也不会剩余多少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极其耗费脑髓的科学研究工作,再也不可能保持名副其实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甚至不可能兼为“最优秀的科学家”。 值得注意的是,官员当院士绝非2011年始。2009年,中国科学院新增的35名院士中,8成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现任官员;中国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中,超过85%是现任官员。有识之士就指出这是“官本位”文化的影响,就发出了“官而优则院士”的疑问。2011年官员当院士,只是“权力通吃一贯制”的延续。难道就这样一直延续下去?这将促进还是损害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5-31 12:17:06
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31 12:31:12
中国的学术彻底被毁了,有高成果的教授在最有创新能力的时候没有院士头衔,等老了没用了一堆头衔接踵而至。但是至少还有希望,现在官员院士则将此希望打破,没有关系甭想当院士,就算有学术成果也不行。中国彻底没学术了,看看国内的学术期刊,大多是垃圾,一堆人每天为了凭职称拼命的拉屎,垃圾学术期刊的编辑拼命吃屎,我们看见的则到处是屎。恶心死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31 12:37:39
有些院士 ,是对不起院士二字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31 12:41:27
没有关系甭想当院士,没有关系甭想当官员,没有关系甭想在中国混出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31 12:49:08
院士不是读MBA,还科学一片净土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