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ni 发表于 2011-6-23 10:50 
一,这么说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不能够流利地说母语喽?
这么说月薪八千的收费员和年薪十万的抄表工必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喽?而许多大学生工资甚至不如技校生乃至农民工,是因为后者受教育程度不如前者喽?——典型的经济学小白。
另,看来你连什么叫做必要条件,什么叫做充要条件都不懂。
==> 食客同学,文盲也可以流利的说母语,但不能读报纸,哈哈。
在我眼里坦白讲 您的危害大于经济学文盲,要知道一知半解比不知道还可怕。
你对经济史一无所知,简单讲中国的工业化开始于洋务运动,北洋水师的提督们的英文水平与英国人无异 (别又吓到你了,呵呵),喜欢跳舞,打桥牌。
然后就是一战间,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间,我讲过一战之前有个小全球化,中国的灯油是Standard oil, Shell oil 生产运过来的,纺织品吗,棉花是美国南部生产,英国纺织,
衣服的染料吗,是德国的化学公司垄断。一战开打后,全世界很多衣服都是没有颜色的,因为德国的染料运不出来。结果是各个国家都寻求自给自足,中国的民族工业算是赶上了
这一波。但战后由于战时的自给自足,国际产能过剩,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困顿不堪,如此导致二战。
中国的比较像样的工业化是1950后,但农业人口还是大头。1980后的经济改革是第四次工业化,旨在完成把农业人口转变为工业人口为主的伟业。
你提到的民国工业,是工业刚刚在国家有点苗条的情况下,工业人口极少,共产党开始在城市搞工人运动吃了大亏,后来毛才认识到中国还是农业社会,才搞农村包围城市和土地改革。
现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要完成整个的农业人口当工业人口的转变,是历史性的,涉及的人数达2,3亿农民工,如何拿民国比附现在?
一,偷换概念是吧?回头看看为什么提到流利地说母语问题.
二,呵呵,怎么?今天许多工人工资是仅仅是客观条件不够?说你经济学小白一点也没有委屈你.当然,你不仅仅如此,还是政治学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