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37 2
2011-06-03
近日,有两起社会事件引发网友的热议,一件是关于老人的,郑州某老年公寓护工以令人发指的手段虐待老人,引起万人声讨,甚至有一些情绪激烈的网友声称要“人肉”相关人员以泄愤;另一件是关于孩子的,13年如一日含辛茹苦照顾脑瘫双胞胎儿子的慈母最终不堪重负溺死爱子,令无数人唏嘘,甚至众多人发起签名请愿活动,恳请法外施情从轻发落这位不幸的母亲。  在我看来,这两起事件都是人间悲剧,无论是同情还是愤怒,都凸显了人们对社会转型期民生之困的忧虑。每个人都会老去,人人都会想,当有一天我老无所依,是否也会被人殴打、侮辱,所以面对如此骇人听闻的老年公寓,又怎能不愤怒?命运无常,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无法不去想,如果遭遇类似的不幸,是否能靠一己之力有尊严地活着,所以面对韩群凤的无奈,又怎能不同情?
  当事护工已被拘留,涉案老年公寓也被取缔,“虐待老人”的悲剧以感叹号结束;随着韩群凤一案的开庭审理,无论情与法的较量结果如何,“慈母溺死脑瘫儿”的悲剧已经以省略号终结。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悲剧发生了,也就同时结束了,也许更值得我们追问的是:相似的悲剧还不会重来?
  悲剧过后留给人们无尽的感叹,如果我们只停留在感叹的层面,同情也好,愤怒也罢,是否能够避免悲剧重演?当然不能,我们必须超越情感的简单宣泄,冷静思考悲剧的根源。说白了,这两件事,无不折射出我们在公益性事业上ZF投入不足和社会救助缺失的问题。
  如果我稍微“愤青”一点,我会说:只要把三公消费压缩一半,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然而中国的国情很复杂,这样的激愤无济于事。我只想说,做好公益性事业,我们现在完全有这样的基础,一方面,我国的财政收入以远超GDP的速度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的富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富,并且乐于做慈善的也越来越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考量的是ZF的决心和魄力。首先,ZF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公益事业是其责无旁贷的职责,要不断加大政策性投入,要致力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其次,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尤其急迫的是,要健全完善和慈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先富起来的人”乐于捐助、方便捐助、无所顾忌地捐助。
  我还想说,一个不能让人放心老去的大国,不是真正的“大国”,一个让人总是省吃俭用以应对意外的不幸命运的大国,也不是真正的“大国”。老百姓离福利有多远,中国离“崛起”就有多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6-3 21:40:56
不要让ZF再“加大政策性投入”了,即便是“公益事业”。监督好它,实现“小ZF,大社会”,切实把开支往合理的方向调整和减税,才是正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0 22:41:26
顶,俺也同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