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 五区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Stata专版
373 0
2022-06-17
  作者|范蠡学社商品首席

  来源|范蠡学社

  编辑|潮讯财经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潮讯财经平台立场

  关注“潮讯财经(Chosenkeji)”,回复“我要”,免费领取“500份大宗商品及期货投研资料”!
28微信图片_20220617144513.jpg
  摘要:如此疲弱国内需求,叠加国外宏观压力,咱们要不要粗钢减产?不同的粗钢减产政策出台,对铁矿究竟影响多大?

  1、声明一下,PK交流的目的,旨在探究真相。大家都知道,做投资的,如果离真相越远,亏损可能就会越大。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这个交流对大家都是有益的。

  2、先说结论:

  2.1如果不出钢厂限产政策,铁矿价格将再次上天,我们将无矿可用。道理很简单,按照现在的日均铁水产量和铁矿进口节奏,库存以每周200-300万吨的速度消化,后面还有200天,将继续去库5700-8500万吨。铁矿库存将到地下室。(当然从平衡表中,我怀疑基石计划正在执行中,这是题外话,在此不表)。

  2.2只要发出像样的钢厂限产政策,比如全年粗钢同比去年减少2000或者更高3000万吨,那么铁矿价格将再次入地,港口库存将再次大规模增长,而绝不像泽铁同学说的那样继续去库存。如果是直接出台全年粗钢同比减少5000万吨,或者直接出台铁水减产政策,那么杀伤力更大。

  2.3如果今年仅仅是全年粗钢平控政策,那对铁矿和双焦的压力就有限。

  2.4我们判断,今年必定出粗钢(或者铁水)限产政策,而且不会太晚,力度不会太小。

  3、我们先看看泽铁公开发在公众号的文章。

  为讨论方便,仅截图最关键部分。从这个截图看出,泽铁的三个核心观点是,1)如果按照全国粗钢同比减产在5000万吨,下半年同比减产在1500万吨的情况下(上半年已经减3500万吨),铁矿需求将下降2550万吨(此处他按照1吨铁水1.7吨铁矿需求)。2)如果粗钢减量完全由废钢贡献,对铁矿需求无影响。3)日均铁水做了240万吨、230万吨、220万吨三种类型的平衡表。三种结论,都是要持续去库存。
30微信图片_20220617144536.png 29微信图片_20220617144527.png
  4、那么问题在哪里呢?我们一一剖析。

  4.1,问题1:如果按照全国粗钢同比减产在5000万吨,下半年同比减产在1500万吨的情况下,铁矿需求下降2550万吨。

  计算口径1:从同比上看,泽铁同学和我们计算的没有太大差异。预计上半年粗钢完成同比减产3500万吨(大约数),所以如果全年减少5000万吨粗钢政策出台,那么今年下半年粗钢同比减量目标大致在1500万吨左右。这1500万吨,分三个贡献部分。1)电炉部分。大致可以贡献800万吨。2)高炉炼钢部分,大致可以贡献700万吨。高炉炼钢再拆分到废钢和铁水两块,废钢还可以再减一大块,所以具体到铁水减量,就没多少了。也就不到600万吨。按照1吨铁水需要1.6吨铁矿的大数计算,大致就影响铁矿需求1000万吨,乍一看,似乎是没太大影响,还远不及泽铁自己说的2550万吨影响量。而按照当下铁矿的这个发货节奏,是很差的,要知道今年铁矿的到港量,仅仅上半年就同比减少了2000万吨左右(俄乌战争影响),太差了。因此,未来铁矿,无论如何是不够的。所以得出了结论:即使全年粗钢同比减少5000万吨的政策出台,对下半年的铁水影响也是有限,对铁矿的需求影响也是有限的。铁矿势必还要继续大幅度去库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计算口径2:从环比上看,那就相差实在太大了。如果下半年要同比减少1500万吨粗钢,那对铁矿将是灭顶之灾。测算预估值,大致今年下半年全时段的均值(注意,不是最低值),日均粗钢在248万吨(含电炉),日均铁水在204万吨(剔除铸造生铁和电炉影响),而我们6月的数据,预估日均粗钢大约在305万吨;高炉铁水大约在243万吨左右。按照下半年184天计算,下半年环比减量目标,粗钢减量总量达到(305-248)*184=10488万吨,铁水减量总量达到(243-204)*184=7176万吨。按照1吨铁水大致消耗1.6吨铁矿的大数计算,其铁矿需求减量幅度惊人,可绝对不是泽铁同学说的区区2550万吨。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明白了。泽铁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即把同比当做环比用了。同比去年下半年减量不大,因此认为未来环比影响也不大。实际上,我们只要换一个方式理解就行。去年下半年日均粗钢和日均铁水产量是断崖式的下跌,如果今年下半年,比去年下半年还要减量,难道下跌斜率不是更厉害吗?怎么会没有影响呢?

  4.2问题2:如果粗钢减量完全由废钢贡献,对铁矿需求无影响。

  粗钢减产政策发布,其未来减量不可能完全由废钢做出贡献。原因何在?

  其一,我们可以去看一下2021年下半年的限产过程,废钢比是剧烈下滑的,即废钢做了巨大减量贡献。可是我们测算过,即使今年也按照这种烈度下滑,其粗钢减量,也不可能完全由废钢替代。

  其二,当高炉长流程炼钢大量减少废钢比的时候,短流程可能会重新获得生命。当前的电炉产能利用率是历史上少见的低位,这种情况是否能一直持续,我是怀疑的,只要疫情后修复经济的路径打通,来自社会的废钢收获量增加,叠加长流程钢厂在限产时期,调低废钢比,一旦电炉钢利润复苏,那么电炉就可以重新多用废钢。从而也影响到整体粗钢的减量在长流程和短流程钢厂之间的分配。

  4.3问题3:日均铁水240万吨、230万吨、220万吨三种类型的平衡表。三种结论,都是要持续去库存。

  毫无疑问,如果维持这么高的铁水,当然是要去库的。但是我们说,全年减产5000万吨粗钢的因,是得不到240,230,220日均铁水的果的。我们上面已经测算过了,如果出现全年5000万吨粗钢减量的政策,下半年日均铁水将去204万吨附近。记住,这204只是下半年的均值,那么最低值,必定要远低于200万吨日均铁水。根本不可能出现220,230,甚至240的日均铁水。那么做这三种平衡表有啥意义呢?大条件一旦发出,这几种情况都不存在了。

  5、讨论完泽铁的文章,咱们自己提几个问题研究一下。

  5.1当下黑色系的矛盾究竟在哪里?

  粗钢产量太大,炉料仍然太贵,终端现实需求太过疲弱。这就是当下整个黑色产业链的核心。

  1)粗钢产量太大。如果我们仔细看统计局的月度粗钢产量,就会知道这点。5月份,我们的粗钢产量已经达到9661万吨,离历史最高点2021年4月的9945万吨,只差一口气。如果继续维持这么高的产量,到年底,我们年产量有多大,诸位测算过吗?将会超过11亿吨粗钢,成为历史之最。在国内需求如此疲弱的当下,在国外宏观压力开始显现的当下,我们要这么大的产量,其意义何在?那么这个问题,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呢?唯有钢厂限产政策,可以立竿见影的缓解这个矛盾。

  2)炉料太贵。如果我们看比价,就会发现,现在无论卷螺和焦炭的比价,卷螺和矿的比价,焦炭和焦煤的比价,都在历史低位。这就说明,核心矛盾还是在铁矿和焦煤上面。要缓解这个矛盾,要么增加进口(靠我们自己国产增加,短期没戏),要么钢厂限产,将空前高涨的产量降下来。目前看,从铁矿和焦煤的进口,需要时间(包括中澳的政策,包括蒙古的疫情修复和铁路通关)才能修复,而钢厂限产政策,却可以立竿见影的缓解这个矛盾。

  3)终端需求太弱。现在材的库存结构,已经很清晰的表明了需求疲弱。核心还是疫情不仅在过去已经造成了人民现金储备的消耗,也在当下,仍然对各项利好政策的拦阻,使之未能完全落地兑现。要缓解这个矛盾,要么等待疫情缓解或者找到更好的疫情防控政策,以让各种经济政策落地形成实物工作量和居民消费量。要么钢厂限产。目前看,疫情缓解和新的更有效的防疫政策出台,不知何时彻底缓解,唯有钢厂限产政策,却可以立竿见影的缓解这个矛盾。

  我们必须清楚看到:1)现在黑色的矛盾还在。还没有解决。2)黑色的矛盾一旦解决,局面就会向其他的方向转化。3)解决矛盾的条件,就在上述两段话里面。

  我们既要盯着当下的矛盾,我们也盯着解决矛盾的条件。因为条件一旦触发,矛盾就会缓解,局面就会转化。

  5.2关于近期整个黑色产业链的结构、纽带和策略。

  1)结构。我们说过,有四种结构。第一种,需求没来,限产没来。继续僵持。第二种,需求来了,限产没来。温和复苏。第三种,需求没来,限产来了。将导致局部负反馈。第四种,需求来了,限产来了。供需错配。

  未来哪一种结构先出现,就完全决定了未来黑色产业的阶段性走势,而未来的变局,一定是在这四种结构中跳转的。

  在未来的结构变动和跳转中,我们不清楚哪个一定会先来,哪个后来,但是我们知道,某个运动过程一定会来,而且不会太晚。

  2)纽带。这四种结构中,是否会出现趋势行情,取决于这样一个根本的观念:即估值和驱动是共振的,还是严重对立的。如果是对立的,那么就可以有趋势行情,二者互相加持。如果是严重对立的,那就不可能形成趋势行情。那么当下的黑色产业,究竟是共振的还是对立的呢?各位自己可以做出判断和分析。

  3)策略。嫁女儿最好是在她青春灿烂的时候,帮助人最好是雪中送炭的时候,锦上添花和落井下石,从来都不是范蠡老祖师爷的处世之道和交易之道。那么,现在环视整个产业链,有谁需要我们雪中送炭呢?又有谁不值得我们去锦上添花呢?上面讲的黑色核心矛盾就是线索。

  5.3如果维持当下的粗钢产量和生铁产量到年底,将会怎样?

  那是绝对无法想象的。继续保持5月份的粗钢产量,我们全年将达到11亿吨,这将比去年还要高出接近7千万吨。

  请问:

  1)为什么要持续这么高的产量,让我们的钢厂在需求疲弱的当下,走入持续亏损的死胡同呢?

  2)为什么要持续这么高的产量,让我们无矿可用呢?让我们无焦煤焦炭可用呢?

  3)为什么要持续这么高的产量,让我们把便宜留给国外,把国内宝贵资源大量消耗,把污染和高能耗留给自己呢?

  4)为什么要持续这么高的产量,让我们几年来的供给侧成果被打脸呢?

  5)为什么要持续这么高的产量,让我们在美欧危机可能来临的时候,却让钢厂焦化厂不断消耗现金流呢?

  综合以上总总,我们认为减产政策势在必行,只是减产幅度和时间节点,众说纷纭,咱们继续等待政策。不会太晚,因为太晚,就没有意义。不会太小,因为太小,就没有意义。

  6、闲聊两句。

  虽然我不止一次聊下面的话题了,也被许多好心的群友劝止了,但是还是忍不住。

  人嘛,总要有点精神,也要有点盼头,国家如果发展不好,个人再好也好不到哪去。以下仅供探讨,勿喷为盼!!!

  马克思说,生产力离不开劳动者。然而,疫情动不动把劳动者关闭在家,再多的经济政策,也不容易有效的落地。而时间一天天过去,拖得越久,对经济的伤害越大,就像一个溺水的孩童,等待救援的时间是有限的。中国的经济,事实上,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如果我们去关注许多地方财政和就业率的话。

  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发工资。如果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就要很警惕了。

  一个地方政府,最重要的就是发工资。如果连公务员工资都发不出,就要很警惕了。

  现在已经不是讨论要不要救援经济的问题了,而是必须立即救援,用一切有效手段救援。先救了再说。救起来之后,可以再把多余的政策收回去(免得过热)。而现在一切的经济政策,都要首先考虑防疫政策。但是疫情,我们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消退,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又再来。这是否说,我们当下的防疫政策,需要找一条更加有效的模式?

  上海疫情数据说明,死亡率千分之一,而且基本是有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如果按照上海全口径2500万人口计算,这部分人数量是2.5万人,也比较好找。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找一个既能够让绝大多数人民安心支援经济,又能够保全这部分有重症基础疾病老人的两全其美的模式?

  我想应该是有的,并且我们应当尽快找到。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经苦难的民族,每一次的困苦,最终都激发了中国人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志气,这是中国文明和中国人的传统,用一句大家熟知的话: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相信,我们一定有办法,也一定能找到办法。

  【宗迹】潮生科技旗下期货数据终端核心产品,一款专业期货人的必备决策工具,致力于打造期货领域的数据、研报、策略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让大宗商品决策更简单!

  产品的独家特色优势有期货操盘数据、机构持仓动向、主力建仓详情、期货套利分析、策略研报课程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