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wb.gz 发表于 2011-6-6 19:06
我真诚地建议:你的这一类文章在这个版面可能不是很适宜。因为在这里大家谈的说的跟风的所谓的辩证法就是指书本上的那一套逻辑,至于这学问的真实状态是包含了多少各各不同的学派观点等等,大概是没几个人理解甚至是没几个人知道的——这结局就是赞扬者不知所赞,贬低者不知所贬。
恩格斯曾评论黑格尔唯心主义是一种思辨的创世说。我看完《逻辑学》之后,发现黑格尔那里的一切事物的源头,全能的、生出一切的、具有全部发育潜力的东西,的确是个神秘的说不清的东西,被叫做绝对理念。但黑格尔是可知论者,而且他的几乎全部思辨都建立在他对那个时代的科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上,所以他所描述的那个世界在内容上并不让人感到陌生,如果我们不停留在他的神秘的术语上,而只是牢牢的抓住我们自己所观察到的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就会看到他的思辨创世说在抽象的意义上是一切事物演化轮廓的真实摹写。我们不要他的绝对理念,而从直接的事物出发,寻找真正具有发育潜能的东西。自然科学已经找到了许多这样的“全能”的源头以取代神秘的绝对理念。
一个最好不过的考察对象就是生物发育过程,干细胞就是一个未规定的但却具有发育成特定生物的全部器官、组织潜能的源头。活的干细胞在体内的微环境的引导下定向发育,成为各种不再有退路的器官,这多么像人的成长历程!起初没有规定非要从事什么,随着不断的定向发展,变成了某种人。干细胞并不知道自己会变成手还是心脏,但它在适宜的条件下,既能变成手,也可变成心脏,不过这是不可逆的即不可再选一次的。
唯物主义之所以必将胜利,原因之一就是他的能说清楚的出发点可以被一切人理解。干细胞这样的全能开端在黑格尔《逻辑学》中被抽象为有,也就是存在。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式本身没有错,但并不能因此就承认抽象事物是存在的,而非要承认一个抽象的存在物作为开端:存在的概念。这个开端是不容反驳的,但对于他的体系来说是多余的,因为他在其它地方已经说过没有完全抽象的存在物。“世界上没有抽象的水果,但有苹果”。但他自己在开端上就犯了这个错误,把类当作实体了。抽象概念只有在遍称其所指的对象时才是不神秘的,才能发挥思维之威力。如我说:自然数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这句话说出了成千上万的命题,因为它把每个自然数都说了一遍。而只有把它理解为成千上万个单个命题它才是不神秘的。
干细胞毕竟是有生命的,而有生命的东西的存在条件是极其苛刻的,那么它自己就需要一个源头,也就是最坚强的东西:没有生命的东西。正因为无生命,正因为杂乱无序,所以对一切条件表现出无法消灭的顽强:本来就没有生命,无论被烧化变成液体,还是进一步加热变成气体在空中漂荡,对它来说都不算什么了不起的变化。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生命的骨架必须是固态。因为生命要成为自成一体的东西必须有一块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以便将自己的新陈代谢和他物的新陈代谢区别开来。所以从气态向液态、固态进行转化是生命所要求的方向。而对固体的概念不能理解过死,在一团气体里选出一个原子核,这个原子核是固态的。因为当用高过它的结合能的能量轰击它时它毕竟可以再进一步撕拆为更小粒子所组成的气体。
各种各样的原子又是分子之母,是可以产生一切分子的具有全部发育潜能的源头。我用发育二字的理由是,原子结合为分子的过程并不是机械的,而是一个热的过程。通过碰撞,结合之后放出的能量越大,就越稳定,那么碰撞就是一种竞赛,把最稳定的结果产生出来,不过是以非常快的速度完成。而这正是化学反应的过程。这是自动进行的,表现了自然运动的自发性。化学的威力正是运用了这种自发性。在机械操作中,我们用手通过螺丝、焊接把组件一个一个接起来,但没有见过谁能这样一个一个的拆散旧分子而组建新分子,把1摩尔的分子这样一个一个的去实现反应,这既无必要,也不可能。
社会历史领域的开端其实就是人类的最早的历史活动:生产劳动,这当然是当之无愧的全能的开端,什么不是人生产出的呢?而生产劳动也就成为了社会的本质。正是通过生产劳动,人类把自己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完成了一个飞跃,为脑的功能的进一步提高给出了前提。劳动的复杂化带来了意识的复杂化。因为记忆力是劳动开拓出的。因为劳动中发现了事物的持存属性,而为了标记这种持存属性就需要在意识里给它留下位置,这就开辟了记忆的空间。记忆适用于把握低级的、少量的知识,而只有找到知识的联系也就是开始去理解,才能把握大量的知识。这样低级知识的大量增加使认识形式被冲破而达到必须去理解原有知识才能增加新知识的地步。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就是要在社会历史领域取消绝对理念作为开端的地位,而用无阶级的氏族公社的原始社会作为人类社会的母体,作为具有完备发育潜能的开端。从母系氏族社会积累出的社会财富及生产能力作为背景,男女在生产上的分工开始让男性掌握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这样在子女继承财产时就要更多考虑父方,从而世系要按照父亲的姓氏来组织,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我们的姓氏不就是按父系吗?不过在很久以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正好相反。在母系时代,由于群婚制,子女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而只能按照母系辨认自己的亲代。开始考虑财产继承的父系时代也就是私有制产生的时代。专偶制家庭、私有制、国家都是发育的结果,而并非开端。恩格斯在此书中通过分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而回答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命运。因为产生一个事物且维系这个事物的存在的条件消失之后,此事物就要灭亡。消失了的条件捧出了新的条件。私有制的产生源于生产的发达与不发达。发达,在于冲破了原始社会的形式,使原始的无阶级社会解体了,阶级产生出来。不发达,是因为还没有把阶级社会冲破,而要继续忍受在阶级对立中积累变革的条件。我认为计算机的发明和自动化机器的大量生产与研究每天都在向着那个目标自觉或不自觉的走去:人类只是触发简单的按键,接下来就会有一连串的有序工作被执行。人类的重复劳动越来越多的通过计算机的循环语句被解放出来,执行中的意外通过计算机的条件语句来应对,而工作的流程则由计算机的顺序执行方式来体现。完全依靠计算机控制的机器大生产就是消灭阶级的物质条件。随着阶级对立的消灭,建立在金钱关系上面的资产阶级家庭关系就要消失,爱情就成为决定婚姻的唯一力量,从而产生新型家庭。随着阶级对立的消灭,国家也退化为真正意义的服务机构了。然而否定之否定规律在社会领域的表现就是人类的永不满足,它的更高形态的具体面貌就是难于指出的了。
看完了这些现实的过程之后,再进行抽象活动,抽去自然、社会历史的特殊性而去看看那种共同的形式的运动,就发现那就是黑格尔所说的“内容在自身所具有的,推动内容前进的辩证法”。在自然里,是自然界的自发运动的热的过程,以热力学第二定律标明方向与不可逆性。而在社会里,就是人类目的的不满足到满足,却永远不满足的内在的推动力。而人的目的又是客观的内在的,与自然规律联系着,然而又以一个个集成的功能化的模块体现出了新的规律。
做这种抽象并非不需要条件,条件就在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自然界的一部分发生了向着社会转化的过程,社会并非在自然之外活动。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