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测度,本人参考已有文献的做法,手工整理了三种指标,样本区间是2011-2020年全国31个省份。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使用其中一到两个,也可以构建综合性指标来做研究。
1、技术交易市场规模。参考李莉(2014)的做法,采用技术转让市场交易规模来衡量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技术转让市场规模=技术市场交易合同金额/GDP。)如果某地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知识产权的复制、侵占行为就会得到控制,企业只有通过在技术市场进行合法的交易来获得知识产权的所有权或使用权。
[1]李莉,闫斌,顾春霞.知识产权保护、信息不对称与高科技企业资本结构[J].管理世界,2014(11):1-9.DOI:10.19744/j.cnki.11-1235/f.2014.11.002.
2、未侵权率。参考吴超鹏和唐菂(2016)的做法,采用各地区专利负责部门的专利执法情况衡量。(专利未被侵权率= 1 减去各地区知识产权局当年受理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数除以该省份截至当年累计授权专利数。)专利未被侵权率越大表示知识产权保护越好。
[1]吴超鹏,唐菂.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6,51(11):125-139.
3、律师比例。参考卢现祥(2020)的做法,采用每万人专职律师人数来衡量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某地区的专职律师从业人数越多,该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效果会越好。
[1]卢现祥,笪琼瑶.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J].江汉论坛,2020(11):19-30.
纯手工整理,有任何问题可以留言。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