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在的洛伦兹曲线的统计数据,是家庭成员平均财富支付能力数据,绘制的曲线也就是家庭成员平均财富支付能力。这就与洛伦兹曲线的定义不同。真正的洛伦兹曲线应该是这样,是对人口依据收入高低的累计与社会收入的累计的近似模拟。其数据的收集以个人为单位。为什么洛伦兹曲线是这样的,理由是有一部分人不参加社会收入分配,就是无收入人群。
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较准确的把握的应有三个指标:家庭成员平均财富支付能力、新洛伦兹曲线、无收入人群数量。
新名词解释:
无收入人群:所有在社会中没有收入的人—非劳动力人口、失业人群、学生及培训人员。
家庭成员平均财富支付能力:家庭所有收入的成员平均——现行的洛伦兹曲线的统计数据
新就业人群:第一次工作且时间低于两年的人群
前言
我国的一些基尼系数资料:
2008年,基尼系数是0.49
2009年,基尼系数是0.47
2010年,基尼系数是0.52
对于我国近几年基尼系数的处于高位,始终在0.4的警戒线上
我们先来看我国的两个方面的数据变化——高中、大学学生数及参加培训人数与社会平均就业年龄。
大学生数量:
1977年,只招收29万名大学生
2010年,中国大学生人数预计将达到3000万
高中生数量
现在的高中生大约在3500万到4000万
首先,高中与大学迅速扩招,这使得我国数量庞大的就业群体延缓参加就业,意味着减少了大量的人群未参加社会收入分配。减少了收入分配的人群
第二,我国的专业培训院校及机构的剧增,同样使得许多人未就业或暂停工作。第三,对于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人(15-23岁),家庭收入低的家庭接受这一教育的人数会显著增加,这使得许多家庭的平均收入急剧减少(假如不继续教育),而收入高的家庭,其增加人数变化很少,对其家庭收入的减少作用很小。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来首次就业平均年龄不断提高,增长速度很快(相对于其他国家)那么,这就使得我国的平均就业年龄的大幅提高,因此,对许多经济收入不高的(月收入5000以下)家庭的,将大幅降低其平均财富支付能力。 关键词:无收入人群、家庭成员平均财富支付能力、平均就业年龄、新就业人群数量、教育规模,素质差距收入分配理论,高中以上教育参与率理论。 现今的洛伦兹曲线——家庭平均财富支配力曲线
现今的洛伦兹曲线的数据及画法,这样的洛伦兹曲线,无法反映无收入人群的数量情况。由此推导出的基尼系数,存在极大的误差。特别是无收入人群比重很大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说明社会收入分配的合理程度。
首先,现今算法下,得到的洛伦兹曲线是人口累计百分比与家庭每个成员的平均财富累计百分比,而非收入差距。一个定义是计算人口比重与收入比重的关系的理论,却用家庭平均人财富来计算,这明显不符合定义。不能体现定义的含义。
二、收入分配曲线(洛伦兹曲线)应是反映人们在社会中获得的收入情况,表现人们的付出与回报的的曲线。而原有的洛伦兹曲线是描述社会财富分配公平程度。收入分配体现的是人们付出与回报。财富分配体现的是财富的分配情况。
用家庭为单位计算说明的是家庭贫富差距。还有,有必要对分组加以细分,加大统计数量。同时,分组前要对每个组所占比重进行分析,以确定各组的计量比重。
那么,家庭贫富差距与分配的财富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如何?我认为有以下不同。一、我们首先进行家庭平均,这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掩盖了家庭成员的收入情况的差距。二、进行家庭平均,不能说明家庭中无收入成员的数量。三、这一计算方法,得到的是社会成员可能财富支配能力差距,而不是社会收入分配差距。
那么,人们为什么接受了这一方法。一、当时科学技术没有能提供更好的方法进行计算这一问题,只好用这种最合适的替代方法。二、家庭平均财富是人们财富支配能力的重要体现,能表现几乎所有人的财富支配能力,是对收入分配的整体相似摸拟。以上两个原因是人们接受和认可这一方法的原因。但是,定义与计算方法不符,会带来人们认识上的误差。所以,有必要重新设计计算方法。
这造成的错误有一下方面,一、不能真实的反映人们的收入情况,造成了人们对收入分配的错误认识;二、掩盖了收入差距,减小了收入差距,对于越富有的人,减弱程度越明显;三、无法说明没有收入的人群,忽视了这部分人的影响和作用。
真正的洛伦兹曲线
那么,真实的洛伦兹曲线应该是怎样的呢?应该是首先,线条是在人口数轴上,这部分是没有收入的人,包括儿童与老人及一部分无收入者,之后的的曲线是向右下方凸出,并且最后部分很陡峭。
这是怎么得到的,基础源于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提出了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即一个人年轻时的收入较少,但具有消费的冲动、消费的精力等消费条件,此时的消费会超过收入;进入中年后,收入会逐步增加,收入大于消费,其收入实力既可以偿还年轻时的债务,又可以为今后的老年时代进行积累;退休之后步入老年,收入减少,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形成负储蓄。
那么,对于年龄构成不同的社会,其收入分配就会与其年龄构成相对应,其收入差距也会与年龄构成对应。
对于洛伦兹曲线,由于有无收入人群—未成年人、老人、失业者。所以,前面部分是在X轴上。剩下的有收入人群由于各种原因,会与年龄构成曲线不同。
收入分配的一般性理论
对于刚工作的人群(工作未满2年),他们的工作效率低,容易出现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工作是间长的人,他们拥有的优势是更了解社会运行方式、更好的运用行业规则、更了解行业方面的信息。这样,他们的整体平均工作效率远高于新工作者,得到的收入自然比新手高很多。新的工作者的数量,对收入分配有一定影响,这自然的加大了人们收入的差距。
对于我国,我们的每年新增就业人数从2000年后一直上升,这就使得新就业人群庞大,极大的扩大收入差距,使得收入差距水平较高。
新洛伦兹曲线的绘制
一、可以直接以现有的家庭成员平均财富曲线为主体,辅以无收入人群及各个行业的收入人群比例进行调整。
二、直接对各行各业进行抽样调查,按其人数比例进行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