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2059 19
2006-10-04

我看到张五常的文章里说 “经济学中有两个基本原理,其一,是约束条件下的极大化;其二,是在一般情况下需求曲线斜率为负。”我不太明白,请大家给我解释下可以吗?

谢谢各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0-4 22:32:00

“平面”上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连接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而“球面”上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连接该两点的大圆上的劣弧的长度。

“平面”与“球面”就是两种不同的(约束)条件。不同条件下,极值的意义可能不同,极值的大小可能不同,求极值的方法也可能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5 12:11:00

非常感谢楼上的哦。可以给我举个经济学的例子吗简单说明一下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5 16:55:00

“约束条件下的极大化”不就是理性人假定吗?一般认为,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实现资源配置的。正因为资源是稀缺的,而人的的欲望相对来说又是无穷的,因此人们才努力作出最优化的决策。举例来说吧。“约束条件下的极大化”在消费者行为理论里指的就是“消费者在购买力约束下实现效用最大化”,在厂商理论里就是“厂商在一定的技术约束和市场约束下实现利润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当然,对于经济学的这个定义已经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贝克尔就用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许多生活现象,如婚姻等。但是,我觉得只要把“资源”的内涵扩大一些,前面的那个定义还是很有道理的。比如说现在许多都在研究社会资本。个人认为社会资本就是一种资源。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似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强调的都是资源,但角度不同:人力资本侧重研究个体自身,社会资本侧重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不管人做什么决策,他总是面临着一定的约束的。

这个原理,也就是“最优化原理”在我看来永远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定。除此之外,另外一个假设“均衡原理”在许多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原理认为,许多情况下经济运行存在着一个均衡状态即所有经济主体都不改变其行为,而且所有经济主体的行为相一致。

2楼介绍的有关约束条件的一些性质。不过,我觉得这个答案离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5 17:13:00
以下是引用kaikaihexiao在2006-10-5 12:11:00的发言:可以给我举个经济学的例子吗简单说明一下吗?

比较简单的情形就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收入就是常见的一种约束。月收入1000元与10000元的人很可能在消费上表现得非常不一样,但他们的行为在自己看来都可能是最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5 17:26:00
以下是引用一夫在2006-10-5 16:55:00的发言:这个原理,也就是“最优化原理”在我看来永远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定。除此之外,另外一个假设“均衡原理”在许多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原理认为,许多情况下经济运行存在着一个均衡状态即所有经济主体都不改变其行为,而且所有经济主体的行为相一致…

“均衡”并不对应一个原理,经济学里也没有一个需要假设的“均衡原理”。

均衡是理性个体实现的一种状态,在某些条件下,“经济运行存在着一个均衡状态即所有经济主体都不(首先单独)改变其行为”。但这并不是“均衡原理”,而是人们设想在哪些条件下可能存在“均衡”。这正如物理学可以研究在哪些条件下,物体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但“匀速圆周运动”并不对应某个先导的原理(否则原理太多了,就没有原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