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93 1
2011-06-11
一、流动性过剩的一般解释?
对于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原因,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如张雪春认为我国流动性过剩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外部看,主要国家的低利率政策、新兴市场国家的巨额贸易顺差,加上对风险溢价的低估、石油输出国累积的石油美元使得全球充斥着大量的流动性。从内部看,我国储蓄大于投资、贸易顺差居高不下、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使得大量资金流入我国导致我国出现流动性过剩[1]。杜程认为我国流动性过剩是由于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中的资产货币化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造成的[2]。在城市化进程中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最终要以货币或资产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资产证券化产品、金融衍生产品还处于萌芽状态,无法吸收足够的流动性,导致我国2006年M[,2]/GDP(衡量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指标)高达1.65,而全球经济M[,2]/GDP平均值大约为1.22,这表明我国大量的财富以货币的形式持有,资本市场没有发挥蓄水池的作用,因而我国出现流动性过剩。张洁认为我国流动性过剩是外汇储备增加、金融财政化和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发放贷款等原因造成的[3];黄晓龙认为非均衡的国际货币体系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的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支配地位,使得美元汇率高估,美国出现持续的经常项目逆差,大量顺差流向新兴经济体,导致这些发展中国家出现汇率升值预期、资本流入加速,从而出现流动性过剩[4]。在讨论流动性过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张雪芳、王妙如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得出对流动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外汇储备变化,其次是企业债券发行额,再次是股票市值,最后是其他一些因素[5]。?
上述文献主要从国内外的宏、微观因素来讨论流动性过剩的形成,很少有文章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原因。一般认为,流动性过剩是由于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超额流动性过剩(excess liquidity)造成的,流动性过剩直接表现为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速度过快。从流动性过剩的定义可以看出流动性过剩主要形成原因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因此本文拟从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对我国目前流动性过剩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抑制流动性过度泛滥的相应政策。?
  二、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探讨:从资产负债表角度?
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展现的是银行体系在某一时点所拥有的资产和负债。银行体系的资产是指其在一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有价物,负债是指社会各团体和个人在一定时点所拥有的对银行体系的债权。货币供应量实际上是非银行经济主体的一种资产,而某部门的资产恰好等于另一部门的负债,货币供应量就是银行系统的负债。所以,货币供应量与银行系统的资产负债业务息息相关。这样,货币供应量进入流通的入口以及某一时点的货币供应量大小都反映在银行系统的资产负债表上[6](P321)。?
(一)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的构成分析?
一般来说,一国整个银行体系(包括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资产可简单分为以下四类:
(1)式左边的资产项目代表银行体系对经济部门的债权,右边的项目代表银行体系对经济部门的负债。在因果关系上,资产增加导致负债增加,资产减少导致负债减少。因此,银行体系负债的变动是银行体系资产变动以及整个经济交易活动的结果。将(1)式移项得到:?
上述因素表明货币供应量之所以增加并进入流通,主要有下面几个因素:一是银行体系收兑黄金、外汇等国际储备资产的变化;二是银行系统购买ZF债券而向财政提供借款;三是对企业、团体及个人发放贷款及购买其发行的债券。这三个因素都是银行体系的资产业务,银行体系对它们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因此,货币供应量增长数额的大小是由银行体系资产业务规模的大小所决定的。?
(二)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实证分析?
在上述分析的整个银行体系对非银行部门的资产业务中,收兑黄金、外汇和购买ZF债券主要是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对企业、团体及个人的贷款和投资则是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定义,货币供应量由、和等构成。其中是流通中的现金;是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数量上为与银行活期存款之和,是标准的货币。以外的短期金融资产只能称为准货币,它们不能充当直接的交易中介,但其具有潜在的购买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现实的货币,因此是货币和准货币的组合,其对现金货币的流通以及整个经济都有影响。根据货币供应量的定义以及我们对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分析,本文利用我国2005~2007年的经济数据得到表1。?
表1  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单位:亿元)?    资金项目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国际收支增减净额     14623   17311   32333
财政收入与支出增减净额   2280.99  2748.96  2000
信用规模增减净额     -20400   10090   -17600
银行内部平衡       13400   12000    8258
合计           -16896.01  18149.96  8475

注: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表1中数据前面的负号表明当年该项减少的净额,正号表明当年该项增加的净额。在“国际收支增减净额”中,我们按照1美元兑换7人民币的汇率把当年增加的外汇储备转换为人民币。“合计”项得到的数据是按照式(3)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在表1中,“合计”项得到的数据是从银行系统资产负债表出发、理论上的当年货币供应量的增量。为了深入分析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原因,我们把表2得到的理论供应量增量数据和实际增量数据对比,得到表2。?
表2  2005~2007年理论增量与实际增量的对比  (单位:亿元)M1供应量增量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理论增量  -16896.01 18149.96   8475
 实际增量   11307.75 18749.48  26491.12
  净差额   28203.76  599.52  18016.12

注:(1)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2)表中净差额为实际增量与理论增量之差。
通过表2我们看出,除了在2006年增量的理论值和实际值比较接近外,其他两年增量的实际值远远高于其理论值,这说明我国货币供应量(尤其是其中和)的过快增长是导致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再考虑实际中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量,就能够更明显地说明我国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货币供应量的实际增量数据与理论供应量增量数据对比见表3所示。?
表3  2005~2007年理论增量与实际增量对比  (单位:亿元)?  资金项目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M1理论供应量增量  -16896.01   18149.96   8475
M2实际供应量增量  45547.78   46822.43  57823.39
净差额       62443.79   28672.47  49348.39


本文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http://www.csscipaper.com/和免费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downpaper.com/ 全文阅读链接:http://www.csscipaper.com/eco/jinrong/5028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6-11 15:58:09
这篇文章有问题啊。
1、“一般来说,一国整个银行体系(包括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资产可简单分为以下四类”  下面没有哪四类
2、“(1)式左边的资产项目”公式在哪里?
3、“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定义,货币供应量由、和等构成。”货币供应到底有什么、什么和什么构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