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1-6-15 22:22:23
9.麦克马林(E.McMullin)的结构实在论

    麦克马林洞察到实体实在论的弱点,指出它不能说明科学发展对这些实体不断否定和取 代的事实。因此,科学理论所直接描述的不是实体本身,而是实体的结构,科学的发展表现 为对这些实体结构的改善不断取得进步。麦克马林据此认为,科学实在论应该主张理论所描 述的实在的结构符合世界的结构,而不在于断言理论实体的存在。虽然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名 称指谓某一种实体,但它的结构则是连续的、一致的。

10. 费耶阿本德的方法实在论和伦理实在论

    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实在论均非纯粹的本体实在论,而是科学理论探索中的方法实在论,都是在理论的选择、解释和评价中,为解决理论与实在的关系而从方法论意义上进行的探索。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科学实在论是关于(科学)知识的一般理论”,是一种普遍的“方法论原则”。方法实在论坚持科学知识发展的动态性,主张本体论的一元论,并蕴含着历史实在论的观点。另外,费耶阿本德提出观察受理论统摄、观察术语与理论术语无根本性区别的重要论点,据此建立了以实在边界的可移动性为基础,以把科学视为参与活动的断言为特点,以伦理学尺度为最终结果的相对主义科学观和实在观的伦理实在论。伦理实在论的主旨是:始于生活(伦理规范),终于实在。

11.普特南的语义实在论

    普特南以科学哲学家特有的宽容和洞察力,把语义分析方法从预设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怀抱中“移置”到科学实在论的立场上,从而强化了科学实在论的理论解释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普特南把重建实在论的“意义”理论作为一个战略性的目标,把给出一个综合的意义图景视为语义分析的目的,力图建立实在论的因果指称论。在普特南看来,一个词的意义的常规形式描述应该是一个“有穷序列或矢量”。它的要素主要包括:适用于词的语句标示,语义标示,对陈规旧套的其他特征的描述,对外延的描述。他坚持认为,一个词的意义就是 “一组语义分析的规则”,指称就是“语词-世界”之间的具体的关系。

12.H.I.布朗的预期实在论

    布朗认为,弱实在论的观点是:某些事物独立于我们认识它的企图而存在着。他把下述两个信条附加到弱实在论之上,从而形成了他所谓的预期实在论(prospective realism):(1)了解这些独立的项目的企图是科学的合情合理的目的;(2)我们追求这种目的的能力由于越来越高级的仪器设备的发展而不断增长。布朗批驳了反实在论的三个主要论据,即历史归纳、不充分决定(underdetermination)和不可通约性。他相信,科学家将继续不断地设计出更加强大的仪器,从而把科学理论置于日益强大的经验约束之下。这使我们返回到预期实在论的命题:没有实在论将会获得成功的保证,但实在论的目标是可以追求的,我们追求这个目标的能力日益增长,因为我们仪器的功能日益增强。

13.形而上学实在论和内在实在论

    普特南和图奥梅拉等人都对形而上学实在论和内在实在论下过定义。按照图奥梅拉的界定,形而上学实在论的观点是:(1)世界是“现成的”,它是由一组固定的对象构成,且独立于人的精神。(2)存在着一个且仅有一个为真的、完美的世界描述。(3)真理是彻底的非认识的概念,即是语言表达和世界的符合。内在实在论否认这三个主张,它坚持认为:(1’)“世界由什么组成”的问题仅在理论或描述中才有意义。因此,世界在某种意义上是通过人的概念图式“人造的”或“加工的”。典型的内在论变种也坚持:(2’)世界能够用一些真的和完善的、但在某种程度上是竞争的方式来描述,(3’)真理是认识的(或依赖于理论的)概念。也就是说,形而上学实在论假定,世界、语言和我们的知识在于超验地给予的感觉,而内在实在论则否认这些超验的假定。

14.逼真认识论实在论(CER)

    劳丹指出,逼真认识论实在论是由下述五个观点构成的:(R1)科学理论(至少是成熟科学)是典型的近似真理,并且在同一领域中较新的理论比较老的理论更接近真理。(R2)在一门成熟科学理论中的观察术语和理论术语真正有所指称。(R3)任何成热科学的成功理论都保留着较早理论的理论关系和明显的指称。(R4)为人们所接受的新理论必须而且应当解释它的前任在其成功的范围内为什么会成功。(R5)R1~R4的论点保证(成熟的)科学理论应当是成功的;事实上,这些论点构成了最好的即使不是唯一的对科学成功的解释。科学经验上的成功(在有详细解释和精确预言的意义上)会给实在论提供严格经验上的确证。劳丹反对这种逼真认识论实在论。

15.测量实在论

    测量实在论在科学解释中所注重的并不是被测量的客体本身,而是被测量的客体的性质或物理量。测量实在论者坚持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测量给出了关于现象的客观特性的信息。存在着任何实体的客观事实,这些事实独立于任何语言的约定,即独立于任何我们所接受并信仰的背景理论。他们把测量对象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看作是有资格的真正实体,而且特别是由于它们的解释价值,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它们的存在。测量的结果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测量系统的积极解释和说明,是科学方法论的有目的的运用,是背景理论原则的生动展开和实现。因此,测量的本质不在于它的操作性,而在于它是实在性、经验性和科学理性的统一。邦格、斯沃耶(C. Swoyer)等人都是测量实在论者的代表。

    科学实在论的变种并不止于这些,例如还有意向实在论(intentional realism,由于理论的倡导者断言与一些理论相对应的实体的存在而使理论一般有所意指的观点)、经验实在论(理论的经验恰当性的证据即是它的真理性的证据)、证据实在论(evidential realism,我们有时有理论为真的证据而恰恰没有在经验上恰当的证据)、动机实在论(motivational realism,实在论是隐藏在创造性科学工作背后的,并值得为之去干的主要动力)、数学实在论(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具体的客观性而不是抽象的实在性)、物理实在论(物理概念的本质就在于它是物理学对客观实在进行语言重构的基元,是物理理论的形式化与物理对象之间的一致性的体现)等等。而且,这类变种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二)哲人科学家的科学实在论变种

    科学家(尤其是科学实验家)大都信奉科学实在论,但只是在哲人科学家身上,才有意识地形成了比较自觉的科学实在论观点。在这里,我想选择三位现代超级哲人科学家,阐述一下他们各自的实在论观点。

1. 彭加勒的关系实在论

    彭加勒是关系实在论(relation-realism)的先驱。在彭加勒看来,实在即是关系,真实对象之间的真正关系是我们能够得到的唯一实在。科学能够达到的并不是像朴素的教条主义者所设想的事物本身,而只是事物之间的关系。他把客观实在理解为世界的和谐(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主体间性(人之间的关系)。他说:“我们称之为客观实在的东西,归根结底对大多数思维者是共同的,而且对所有的思维者也应当是共同的,我们将看到,这种共同的部分只能是数学定律所表示的和谐而已。正是这种和谐,才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才是我们所能得到的唯一真理。”彭加勒有时并不否认细胞、原子之类的实在(他在佩兰实验之后明确承认原子是一种实在),但他认为这些细胞排列的方式和导致个体统一的方式是比孤立的要素更为有趣、更为深刻的实在。他实际上更看重关系而不是实体。彭加勒认为,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实验真理和数学真理),这种追求是可以达到的。但是,绝对真理是没有的,真理是一个逐步逼近的过程。科学虽有危机和革命,但这种革命并未否定科学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旧理论依然在其适用范围内具有客观价值,新理论依然包含着旧理论中的真关系。

2. 爱因斯坦的综合实在论

    综合实在论(synthetic realism)是我为爱因斯坦的科学实在论所取的专门名称。爱因斯坦的主导哲学思想是理性论的实在论(这是创立相对论的坚实的认识论基础)和经验约定论(它是构筑相对论理论框架的有力的方法论工具),当然他的早期哲学思想中也包含着相当明显的怀疑的经验论(它是破除绝对时空观的锐利武器)。因此,爱因斯坦的实在论思想是实在论和经验论、理性论、约定论等异质因素的有机的化合,而不是简单的混合。爱因斯坦的物理实在概念包含着物理实体、物理事件、时空关系、因果关系、物理性质等本体论范畴,以及现象、经验、理论等认识论论因素。他的综合实在论在诸多范畴、因素和成分之间保持了“必要的能力”,既保留了古典实在论的某些色彩,也体现了当代实在论的一些气质。

3. 玻尔的经验实在论

    郭贵春认为玻尔是一位经验实在论者。玻尔擎起反对唯心主义、先验主义和机械实在论的旗帜,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精练的语言,独特地揭示了量子时代理性与实在的特征,表明了科学理性发展的新抉择。玻尔对量子力学的理性重建表现在用抽象化取代形象化,用互补性取代因果性,用统计解释代替个体解释,用主客体统一的测量理论取代经典测量观。玻尔并不否认微观粒子的实在性,但他对这些粒子的实体本身与其存在状态作了区分,对波函数所描述的状态从量子力学形式体系的要求上作了具体的解释。这种解释使得玻尔把整个量子现象的描述看作是客观的经验实在,这种经验实在构成了整个人类关于微观世界的知识大厦的基础。玻尔的物理指导思想的焦点不在于本体论的断言,而在于清晰的经验描述。正是从这样一个视角,玻尔将观察经验与符号形式结合起来,形成了他独特的经验实在论思想。

(三)科学实在论分类

    科学实在论的表述见仁见智,科学实在论的变种花样翻新,容易使人茫然无措、不得要领。因此,有必要加以归类,科学哲学家们也正是这样做的。

    哈金采取了两分法:关于实体的实在论和关于理论的实在论。他认为二者的重大差异在于,后者是关于科学目的学说,即担负着某种价值的学说,而前者则在价值上更加中立。

    劳丹则采取了三分法:本体论的实在论(认为世界具有独立于作为认识者的我们的确定性)、语义学的实在论(断定科学理论、科学定律和科学假设是就世界所做出的或真或假的断言)、认识论的实在论(我们有权将得到最好确证的自然科学理论接受为真)。劳丹接受两种而拒斥第三种实在论。

    费耶阿本德从方法论的功能去考察,认为科学史上有三种实在论类型。其一是对被选定为研究基础的理论进行实在论解释的选择实在论。其二是关于理论实体的表征实在论,即科学理论引入了新的理论实体,这些理论实体都被假定表征了特定的实在客体。其三是关于理论评价的实证实在论,认为就实在做出判断等于断言某一特殊幻像比另一个幻像更为可取。

    董光壁依据物理实在判据的强弱等级把实在论分为三级。客观实在论:物理实在的要素在具体测量作用完成之前已经存在。经验实在论:物理实在的要素同被测量的对象相联系而存在,但同测量仪器的选择无关,只强调因测量作用而存在。因果实在论:物理实在的要素被认为是可精确预言的测量作用结果的原因,它既不要求物理实在的要素在测量之前存在,也不要求物理实在要素与测量结果同时发生。

    郭贵春从对解释对象的层次分析方面,将科学实在论分为三个层次:关于客体的实在论、关于测量的实在论、关于理论实体的实在论。从研究的方法论结构分类,则有本体论实在论、认识论实在论、意向实在论、方法实在论、参照实在论(referential realism)、语义实在论。

    不少人还依据科学实在论在本体论、认识论和语义学诸方面承诺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强实在论、弱实在论或硬实在论、软实在论以及最低限度的科学实在论(MSR)、温和的科学实在论(MOSR)、极端的科学实在论(ESR)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5 22:23:45
9.麦克马林(E.McMullin)的结构实在论

    麦克马林洞察到实体实在论的弱点,指出它不能说明科学发展对这些实体不断否定和取 代的事实。因此,科学理论所直接描述的不是实体本身,而是实体的结构,科学的发展表现 为对这些实体结构的改善不断取得进步。麦克马林据此认为,科学实在论应该主张理论所描 述的实在的结构符合世界的结构,而不在于断言理论实体的存在。虽然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名 称指谓某一种实体,但它的结构则是连续的、一致的。

10. 费耶阿本德的方法实在论和伦理实在论

    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实在论均非纯粹的本体实在论,而是科学理论探索中的方法实在论,都是在理论的选择、解释和评价中,为解决理论与实在的关系而从方法论意义上进行的探索。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科学实在论是关于(科学)知识的一般理论”,是一种普遍的“方法论原则”。方法实在论坚持科学知识发展的动态性,主张本体论的一元论,并蕴含着历史实在论的观点。另外,费耶阿本德提出观察受理论统摄、观察术语与理论术语无根本性区别的重要论点,据此建立了以实在边界的可移动性为基础,以把科学视为参与活动的断言为特点,以伦理学尺度为最终结果的相对主义科学观和实在观的伦理实在论。伦理实在论的主旨是:始于生活(伦理规范),终于实在。

11.普特南的语义实在论

    普特南以科学哲学家特有的宽容和洞察力,把语义分析方法从预设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怀抱中“移置”到科学实在论的立场上,从而强化了科学实在论的理论解释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普特南把重建实在论的“意义”理论作为一个战略性的目标,把给出一个综合的意义图景视为语义分析的目的,力图建立实在论的因果指称论。在普特南看来,一个词的意义的常规形式描述应该是一个“有穷序列或矢量”。它的要素主要包括:适用于词的语句标示,语义标示,对陈规旧套的其他特征的描述,对外延的描述。他坚持认为,一个词的意义就是 “一组语义分析的规则”,指称就是“语词-世界”之间的具体的关系。

12.H.I.布朗的预期实在论

    布朗认为,弱实在论的观点是:某些事物独立于我们认识它的企图而存在着。他把下述两个信条附加到弱实在论之上,从而形成了他所谓的预期实在论(prospective realism):(1)了解这些独立的项目的企图是科学的合情合理的目的;(2)我们追求这种目的的能力由于越来越高级的仪器设备的发展而不断增长。布朗批驳了反实在论的三个主要论据,即历史归纳、不充分决定(underdetermination)和不可通约性。他相信,科学家将继续不断地设计出更加强大的仪器,从而把科学理论置于日益强大的经验约束之下。这使我们返回到预期实在论的命题:没有实在论将会获得成功的保证,但实在论的目标是可以追求的,我们追求这个目标的能力日益增长,因为我们仪器的功能日益增强。

13.形而上学实在论和内在实在论

    普特南和图奥梅拉等人都对形而上学实在论和内在实在论下过定义。按照图奥梅拉的界定,形而上学实在论的观点是:(1)世界是“现成的”,它是由一组固定的对象构成,且独立于人的精神。(2)存在着一个且仅有一个为真的、完美的世界描述。(3)真理是彻底的非认识的概念,即是语言表达和世界的符合。内在实在论否认这三个主张,它坚持认为:(1’)“世界由什么组成”的问题仅在理论或描述中才有意义。因此,世界在某种意义上是通过人的概念图式“人造的”或“加工的”。典型的内在论变种也坚持:(2’)世界能够用一些真的和完善的、但在某种程度上是竞争的方式来描述,(3’)真理是认识的(或依赖于理论的)概念。也就是说,形而上学实在论假定,世界、语言和我们的知识在于超验地给予的感觉,而内在实在论则否认这些超验的假定。

14.逼真认识论实在论(CER)

    劳丹指出,逼真认识论实在论是由下述五个观点构成的:(R1)科学理论(至少是成熟科学)是典型的近似真理,并且在同一领域中较新的理论比较老的理论更接近真理。(R2)在一门成熟科学理论中的观察术语和理论术语真正有所指称。(R3)任何成热科学的成功理论都保留着较早理论的理论关系和明显的指称。(R4)为人们所接受的新理论必须而且应当解释它的前任在其成功的范围内为什么会成功。(R5)R1~R4的论点保证(成熟的)科学理论应当是成功的;事实上,这些论点构成了最好的即使不是唯一的对科学成功的解释。科学经验上的成功(在有详细解释和精确预言的意义上)会给实在论提供严格经验上的确证。劳丹反对这种逼真认识论实在论。

15.测量实在论

    测量实在论在科学解释中所注重的并不是被测量的客体本身,而是被测量的客体的性质或物理量。测量实在论者坚持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测量给出了关于现象的客观特性的信息。存在着任何实体的客观事实,这些事实独立于任何语言的约定,即独立于任何我们所接受并信仰的背景理论。他们把测量对象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看作是有资格的真正实体,而且特别是由于它们的解释价值,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它们的存在。测量的结果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测量系统的积极解释和说明,是科学方法论的有目的的运用,是背景理论原则的生动展开和实现。因此,测量的本质不在于它的操作性,而在于它是实在性、经验性和科学理性的统一。邦格、斯沃耶(C. Swoyer)等人都是测量实在论者的代表。

    科学实在论的变种并不止于这些,例如还有意向实在论(intentional realism,由于理论的倡导者断言与一些理论相对应的实体的存在而使理论一般有所意指的观点)、经验实在论(理论的经验恰当性的证据即是它的真理性的证据)、证据实在论(evidential realism,我们有时有理论为真的证据而恰恰没有在经验上恰当的证据)、动机实在论(motivational realism,实在论是隐藏在创造性科学工作背后的,并值得为之去干的主要动力)、数学实在论(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具体的客观性而不是抽象的实在性)、物理实在论(物理概念的本质就在于它是物理学对客观实在进行语言重构的基元,是物理理论的形式化与物理对象之间的一致性的体现)等等。而且,这类变种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二)哲人科学家的科学实在论变种

    科学家(尤其是科学实验家)大都信奉科学实在论,但只是在哲人科学家身上,才有意识地形成了比较自觉的科学实在论观点。在这里,我想选择三位现代超级哲人科学家,阐述一下他们各自的实在论观点。

1. 彭加勒的关系实在论

    彭加勒是关系实在论(relation-realism)的先驱。在彭加勒看来,实在即是关系,真实对象之间的真正关系是我们能够得到的唯一实在。科学能够达到的并不是像朴素的教条主义者所设想的事物本身,而只是事物之间的关系。他把客观实在理解为世界的和谐(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主体间性(人之间的关系)。他说:“我们称之为客观实在的东西,归根结底对大多数思维者是共同的,而且对所有的思维者也应当是共同的,我们将看到,这种共同的部分只能是数学定律所表示的和谐而已。正是这种和谐,才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才是我们所能得到的唯一真理。”彭加勒有时并不否认细胞、原子之类的实在(他在佩兰实验之后明确承认原子是一种实在),但他认为这些细胞排列的方式和导致个体统一的方式是比孤立的要素更为有趣、更为深刻的实在。他实际上更看重关系而不是实体。彭加勒认为,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实验真理和数学真理),这种追求是可以达到的。但是,绝对真理是没有的,真理是一个逐步逼近的过程。科学虽有危机和革命,但这种革命并未否定科学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旧理论依然在其适用范围内具有客观价值,新理论依然包含着旧理论中的真关系。

2. 爱因斯坦的综合实在论

    综合实在论(synthetic realism)是我为爱因斯坦的科学实在论所取的专门名称。爱因斯坦的主导哲学思想是理性论的实在论(这是创立相对论的坚实的认识论基础)和经验约定论(它是构筑相对论理论框架的有力的方法论工具),当然他的早期哲学思想中也包含着相当明显的怀疑的经验论(它是破除绝对时空观的锐利武器)。因此,爱因斯坦的实在论思想是实在论和经验论、理性论、约定论等异质因素的有机的化合,而不是简单的混合。爱因斯坦的物理实在概念包含着物理实体、物理事件、时空关系、因果关系、物理性质等本体论范畴,以及现象、经验、理论等认识论论因素。他的综合实在论在诸多范畴、因素和成分之间保持了“必要的能力”,既保留了古典实在论的某些色彩,也体现了当代实在论的一些气质。

3. 玻尔的经验实在论

    郭贵春认为玻尔是一位经验实在论者。玻尔擎起反对唯心主义、先验主义和机械实在论的旗帜,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精练的语言,独特地揭示了量子时代理性与实在的特征,表明了科学理性发展的新抉择。玻尔对量子力学的理性重建表现在用抽象化取代形象化,用互补性取代因果性,用统计解释代替个体解释,用主客体统一的测量理论取代经典测量观。玻尔并不否认微观粒子的实在性,但他对这些粒子的实体本身与其存在状态作了区分,对波函数所描述的状态从量子力学形式体系的要求上作了具体的解释。这种解释使得玻尔把整个量子现象的描述看作是客观的经验实在,这种经验实在构成了整个人类关于微观世界的知识大厦的基础。玻尔的物理指导思想的焦点不在于本体论的断言,而在于清晰的经验描述。正是从这样一个视角,玻尔将观察经验与符号形式结合起来,形成了他独特的经验实在论思想。

(三)科学实在论分类

    科学实在论的表述见仁见智,科学实在论的变种花样翻新,容易使人茫然无措、不得要领。因此,有必要加以归类,科学哲学家们也正是这样做的。

    哈金采取了两分法:关于实体的实在论和关于理论的实在论。他认为二者的重大差异在于,后者是关于科学目的学说,即担负着某种价值的学说,而前者则在价值上更加中立。

    劳丹则采取了三分法:本体论的实在论(认为世界具有独立于作为认识者的我们的确定性)、语义学的实在论(断定科学理论、科学定律和科学假设是就世界所做出的或真或假的断言)、认识论的实在论(我们有权将得到最好确证的自然科学理论接受为真)。劳丹接受两种而拒斥第三种实在论。

    费耶阿本德从方法论的功能去考察,认为科学史上有三种实在论类型。其一是对被选定为研究基础的理论进行实在论解释的选择实在论。其二是关于理论实体的表征实在论,即科学理论引入了新的理论实体,这些理论实体都被假定表征了特定的实在客体。其三是关于理论评价的实证实在论,认为就实在做出判断等于断言某一特殊幻像比另一个幻像更为可取。

    董光壁依据物理实在判据的强弱等级把实在论分为三级。客观实在论:物理实在的要素在具体测量作用完成之前已经存在。经验实在论:物理实在的要素同被测量的对象相联系而存在,但同测量仪器的选择无关,只强调因测量作用而存在。因果实在论:物理实在的要素被认为是可精确预言的测量作用结果的原因,它既不要求物理实在的要素在测量之前存在,也不要求物理实在要素与测量结果同时发生。

    郭贵春从对解释对象的层次分析方面,将科学实在论分为三个层次:关于客体的实在论、关于测量的实在论、关于理论实体的实在论。从研究的方法论结构分类,则有本体论实在论、认识论实在论、意向实在论、方法实在论、参照实在论(referential realism)、语义实在论。

    不少人还依据科学实在论在本体论、认识论和语义学诸方面承诺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强实在论、弱实在论或硬实在论、软实在论以及最低限度的科学实在论(MSR)、温和的科学实在论(MOSR)、极端的科学实在论(ESR)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5 22:26:04
三、对科学实在论的反驳

    现代科学实在论也是在与反实在论和非实在论的诘难与斗争中诞生、发展起来的,随着二者之间的论争的深入和系统化,相互之间也出现了渗透和交叉的趋势。因此,要详尽地了解科学实在论,就有必要了解它的对立面——反实在论或非实在论。

(一)反实在论的主要论据和基本观点

    博伊德指出,反实在论有两类主要传统,即经验论传统和建构论传统。经验论的论证是:经验上等价的理论在证据上是不可区分的,因此知识不能扩展到“不可观察的东西”。这种证据不可区分性论题代表了当代经验论者的关键性的认识论主张。他们强调事实知识总是建立在经验之上,没有任何先验的事实知识。理论主张的证实也不能表明理论是关于世界的本来面貌的知识。建构论的论证是:科学方法论密切地依赖于理论,它最多只是一个建构程序,而不是发现程序,科学史上前后相继的范式在逻辑上是不可通约的,不同的范式反映的是不同的世界。

    H. L. 布朗认为反实在论有三个主要论据:历史归纳、不充分决定和不可通约性。历史归纳论据企图利用科学史的证据得出结论:我们没有恰当的理由宣称任何流行的科学理论的真理性。因为先前曾受到强有力的证据支持的理论现在却一致认为为假,因此目前受到优待的理论也是假的。不充分决定论认为,当我们考虑接受任何普遍概括时,当我们乞灵于观察证据驳斥普遍命题时,当我们考虑相信不可观察物时,都会出现不充分决定的状况。不充分决定说明可达到的观察资料从来也不足以在理论状况方面做出唯一的决定,而实在论者却要求我们在每一个领域达到唯一的理论。不可通约性的论据是,基本的理论序列没有比较评价的客观基础,没有办法在不同的概念系统之间做出选择。因为观察依赖于理论,评价理论的方法论规划随理论而变化,科学理论又是文化产品,从而削弱了理论评价的客观基础。

    莱普林注意到反实在论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个问题是历史的。科学的历史表明,理论科学从根本上说是不连续的;用以支持流行科学的有效证据在本质上是靠不住的,而且证据也不能系统地决定超越于我们经验之外的关于世界的信念。第二个问题涉及到真理或近似真理被归结为理论所能给出的经验成功的解释。真理和成功并非总是对应的,有时不似真的理论也能在经验上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以为它就是真的了)。

    着名的反实在论者范弗拉森这样表述反实在论的立场:科学的目的不见得非要给出一种关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字面上为真的描述,接受一个理论完全可以包括某种弱于(或除了)相信它为真的信念。

    郭贵春认为20世纪以来反实在论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现象论、工具论、约定论、实用主义、逻辑经验论、建构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导致了对科学实在论的怀疑论,即对科学实在论乐观主义的“反动”。反实在论尽管在形式和内容上五花八门,但在基本立场上却具有一致的特征。首先,从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方面来讲,反实在论认为科学实在论早已随着逻辑实证论所谓的“哲学革命”而消亡了,近几十年的复兴,只不过是死灰复燃,回光返照而已。其次,从对理论的经验检验方面来看,反实在论认为科学实在论是毫无意义的,因而是非科学的。再次,从科学解释的方面看,反实在论认为科学实在论的累积观是错误的,真理论是一种模糊的普遍信仰,理论解释的逻辑性是不完备的,等等。

(二)几种有代表性的反实在论或非实在论观点

1. 范弗拉森的建构经验论

    范弗拉森从科学的目的和区分可观察物与不可观察物两个方面向科学实在论提出挑战。他提出了一种反实在论的命题即建构经验论:“科学旨在给予我们经验上合适的理论,而接受一个理论所包含的是仅仅相信它在经验上是合适的。”在这里,所谓的经验合适性指的是理论对世界的更紧密、更经验化的关系,是所有那些现实的、可观察的经验结构部分在理论所许可的某个世界模型中的可嵌入性。

2.法因的自然本体论态度

    法因既不赞成实在论,又不同意反实在论的主张,他提出所谓的自然本体论态度(简称NOA)。法因约定,这样的态度容许科学是不言而喻的,即容许科学为它自己的结果提供它自己的逻辑解释,而不是用实在论或反实在论以总括的方式加以解释。法因建议,如果我们采取这种态度,那么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总括解释就是无用的覆盖物:没有必要,没有正当理由,最终甚至是不可理解的。法因引用爱因斯坦的下述言论为NOA唱赞歌:莫扎特的音乐(演奏“NOA”)似乎如此自然,相比之下,其他作曲家的音乐(演奏“实在论”或“反实在论”)听起来却是人为的和造作的。

四、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 正如本文开头所点明的,现代科学实在论的兴起有其深厚的科学背景和哲学背景。但是,科学实在论的智力根基也许要久远得多。诚如费耶阿本德所说,科学实在论把它的存在和概念归因于常识和综合理论的古老对立。它产生于希腊智者受到对抽象、描述的新种类和对生活的新价值的热爱的指导,否定传统的观点,力图用他们自己的叙述取代它们之时。它是传统和这些叙述之间的斗争,是“哲学和诗之间的古老战役”,它导致把传统视为一个整体,引入了存在和实在的普遍概念。而且,科学实在论的一些变种也从哲学史中汲取了营养或抓住了契机。例如,科学实在论与康德哲学就有关联:用科学对象即最佳说明的科学理论所假定的对象代替了康德的本体(noumena),康德的经验直觉在某种意义上被不仅仅局限于感性直觉的事实直觉代替了,康德的静态先验范畴归根结底被分析为可变的功能范畴,即某种语言的东西或至少是类似于语言实体的某种东西。

    2.与其他哲学流派相比,科学实在论是最贴近科学的哲学学说。它为科学提供了自明的、合乎情理的目的,无论从理解世界的好奇心和来自实际的考虑都是如此。而且,科学史已经表明,追求这样的目标往往不会使我们落空。当然,达到实在论的目的的能力最终取决于理论选择受观察的限制有多么大,不过科学实验日益为实在论提供了最强有力的证据。诚如普特南所说,科学实在论是不使科学的成功成为奇迹的唯一哲学。

    3.科学实在论在其内在逻辑地发展中,在与反实在论和非实在论的争辩(这种争辩已由绝对的对立逐渐演为相对的互补)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论据,修正自己的观点,改变自己的形式,丰富自己的内容,从而不仅加深了对科学的认识,自身也呈现出兴旺发达的势头。但是也应该看到,科学实在论的一些表述或变种由于缺乏明晰的概念和语义限定而具有某种程度的任意性,这对其今后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4. 有人认为,科学实在论对科学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事后对所得成果的描述方式上,而且事先也提供了研究和启发解决特定问题的战略。也有人认为,目前进行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既不关心科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又不能起到科学哲学所应起的作用,完全脱离当前的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我们认为,科学实在论乃至一般的科学哲学在哥白尼天文学和牛顿力学的诞生、世纪之交分子实在性的争论以及本世纪初叶以来关于量子力学诠释的论战中,确实对科学发展大有促进,但是在所谓的常规科学时期,其作用并不是很明显的。另一方面,当代的科学实在论乃至一般的科学哲学确实也越来越专门化和技术化,这固然深化了对问题的探讨,但的确也远离了科学和科学家。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科学革命时期前后的那种科学与哲学密切结合、哲人科学家群星璀灿的局面,如今已是“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费耶阿本德发出的“回到马赫去!”的呐喊是有一定道理的,真可谓空谷足音。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社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自然辩证法室编:《国外自然科学哲学问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1版。

2 郭贵春:《当代科学实在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1版。

3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编:《分析哲学与科学哲学论文集》,香港:新亚书院,1989年第1版。

4 劳丹:《科学与价值》,殷正坤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

5 劳丹:《进步及其问题》,刘新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第1版。

6 彭加勒:《科学的价值》,李醒民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第1版。

7 金吾伦:科学实在论研究现状概述,北京:《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89年第2期。

8 张来举:科学与实在:费耶阿本德的理解,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年第8期。

9 Bas C. Van Fraassen,The Scientific Image,Clarendon Press,Oxford,1980.

10 J. Leplin ed.,Scientific Realis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4.

11 R. Tuomela,Seience,Action,and Reality,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1985.

12 P. Smith,Realism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13 J. T. Cushing ed.,Science and reality,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84.

14 P. K. Feyerabend,Realism,Rationalism & Scientific Metho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15 P. K. Feyerabend,Problems of Empirici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16 C. Dilworth,Empiricism Vs Realism: High Point in the Debate During the Past 150 Years,Stud. Hist. Phil. Sci.,Vol. 21,No.3,pp.431~462,1990.

17 H. I. Brown,Prospective Realism,Stud. Hist. Phil. Sci.,Vol. 21,No.2,pp.211~242,1990.

18 A. Fine,And Not Anti-Realism Either,NO?S,Vol.18(1984),pp. 51~65.

19 M. R. Gardner,Realism and Instrumentalism in Pre-Newtonian Astronomy,In Testing Scientific Theories,J. Earman ed.,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198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07:28:25
[quote]jackloo 发表于 2011-6-15 22:26
-----------------------------------------------------
LZ引用的上面各种实在论非常好,你可以看到,这些实在论没有一个是你们所说的实体实在论,或者所谓的常识实在论。

而且很多实在论其实是否定那种实体实在论。哈金的实体实在论,其实也与你们所谓常识实在论不同。而他的实体实在论,就被结构实在论所否定。

就好像你们论证说:一条鱼我不感知它时,它依然存在。这种论证不会被上述任何一种实在论接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07:44:32
LZ要了解和研究所谓的唯物主义和实在论,一定要分清如下实在论和非实在论的发展步骤:

1,素朴实在论。认为我们感知到的一切,都是对外在不依赖感知事物的影像。声音颜色都是外在世界的对应。差别只是程度。比如,有人听力差,有人色弱等等。这里的唯物主义者很多都停留在这个阶段。

2,洛克对物质第一性第二性的区分。洛克所谓的第二性指像颜色声音冷热硬软等等物质的属性,这些不是物质本有的属性,而是意识中的存在,这是为所有实在论非实在论者公认的。
而洛克的第一性指物质的广延性,质量,速度等等物理属性。他认为这些是不依赖意识的物质本有属性。

3,贝克莱对第一性的反驳。认为第一性并不比第二性可靠。

4,经典物理学倾向于洛克的第一性主张,并倾向于唯物主义。LZ充其量停留在这个水准上

5,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否定第一性不依赖意识的属性。即:否定质量,广延性等等不依赖观察者。我停留在这个水准上

6,新实在论者抛弃一切关于不依赖意识的物质实体的假设,转而认为实在是一种关系或结构或其他,结构实在论就与毕达哥拉斯的实在是数相似。新的反实在论与实在论的争论,是在这个层次上。这是你我这样业余水平的人无法理解的东西。

7,LZ和这里一切所谓唯物主义者的实在论,停留在素朴实在论和洛克的实在论的水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你们对物理学的非常有限,而我保证你们中的任何一位,没看过任何一本哲学史方面的书籍

8,另外我提醒LZ在谈论自然哲学时,一定不要提大街的辩证法。当今世界上,只有社会科学领域才谈论辩证法,而在自然哲学领域,辩证法与主体思想一个地位。这一点我可以100%向你保证,不信你找找中外任何一位专业哲学家是否谈论自然哲学时,提到过辩证法。当然,博依得提到辩证实在论,但是他那里的辩证,是传统意义的辩证,就是类似古希腊辩论术或马克思本人的辩证观的那种辩证,不是自然辩证法中的辩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08:24:20
"在他的自然哲学中,恩格斯设法表明,自然界(而不仅仅是像在马克思的思想中那样在社会和历史中)也是辩证的。他的自然辩证法理论是有争议的,经常被认为是思辩的、不科学的。批评者说,他的自然辩证法理论混淆了社会和自然之间(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界了限),并且他的理论与现代实验自然科学没有很好地符合。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在那里,主体和客体的区别被‘扬弃’了),这个理论可能仍然是有意义的——在一种哲学意义上。”
                                                             ——伊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08:41:54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6-16 08:24
"在他的自然哲学中,恩格斯设法表明,自然界(而不仅仅是像在马克思的思想中那样在社会和历史中)也是辩证的。他的自然辩证法理论是有争议的,经常被认为是思辩的、不科学的。批评者说,他的自然辩证法理论混淆了社会和自然之间(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界了限),并且他的理论与现代实验自然科学没有很好地符合。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在那里,主体和客体的区别被‘扬弃’了),这个理论可能仍然是有意义的——在一种哲学意义上。”
                                                             ——伊耶
------------------------------------------------------------------------------------------------------------------------------------------
完了,我以为你和我是一伙的呢。
我前面总说这世界上没有任何哲学史上提到过恩格斯,你就找出一个伊耶来,你不是让我丢脸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09:40:40
周百五 发表于 2011-6-16 08:41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6-16 08:24
"在他的自然哲学中,恩格斯设法表明,自然界(而不仅仅是像在马克思的思想中那样在社会和历史中)也是辩证的。他的自然辩证法理论是有争议的,经常被认为是思辩的、不科学的。批评者说,他的自然辩证法理论混淆了社会和自然之间(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界了限),并且他的理论与现代实验自然科学没有很好地符合。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在那里,主体和客体的区别被‘扬弃’了),这个理论可能仍然是有意义的——在一种哲学意义上。”
                                                             ——伊耶
------------------------------------------------------------------------------------------------------------------------------------------
完了,我以为你和我是一伙的呢。
我前面总说这世界上没有任何哲学史上提到过恩格斯,你就找出一个伊耶来,你不是让我丢脸吗?
这又有什么呢?谁又能穷尽天下图书或注意或记住每一个细节呢?更不要说,伊耶对恩的辩证法不过是一笔带过,整个关于他的文字,也只不过是区区的一页多些而已,并且主要是谈他对家庭的考察问题。
——归纳法终不是十分可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09:45:04
128# 天涯诗客 观赏内讧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么可笑的事情,围观者千万不能少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09:49:47
借一步 发表于 2011-6-16 09:45
128# 天涯诗客 观赏内讧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么可笑的事情,围观者千万不能少啊············
哈哈,过去只听说过小人,始终未见,今日方知原来如此这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09:53:26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6-16 09:40
[------------------------------------------------------------------------------------------------------------------------------------------
完了,我以为你和我是一伙的呢。
我前面总说这世界上没有任何哲学史上提到过恩格斯,你就找出一个伊耶来,你不是让我丢脸吗?
这又有什么呢?谁又能穷尽天下图书或注意或记住每一个细节呢?更不要说,伊耶对恩的辩证法不过是一笔带过,整个关于他的文字,也只不过是区区的一页多些而已,并且主要是谈他对家庭的考察问题。
——归纳法终不是十分可靠。。
-----------------------------------------------------------
你一点都不幽默,没看出来我说的意思,这一点倒像马克思主义者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09:56:41
130# 天涯诗客 我虽围观却不会落井下石。逻辑不能自洽,这本来在经济学界不是怪事,断定为内讧倒也稀松平常,冷眼围观而已,阁下给别人随便扣个小人的帽子,不太好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11:07:47
129# 借一步
观赏内讧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么可笑的事情,围观者千万不能少啊············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116619&page=13&from^^uid=1123236

哪里是内讧,分明是相反相成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11:33:40
周百五网友,你对各种实在论的理解完全错误,所有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所争论的实在都是理论实在,本体的实在无可辩论也无须辩论,是每个实在论都认同的一部分,而不是你所理解的一个古老过时甚至错误的某个具体实在论。爱因斯坦在1948年的《量子力学与实在》中说,“物理概念涉及到一个实在的外世界,涉及到对自称独立于感知的实在物所建立的观念,这些观念尽可能同感知材料紧密联系。”这里第一句说的是本体实在,后两句说的是理论实在。他反对朴素实在论的“事物通过我们的感官而被察觉到”,而认为被察觉的不是事物而是感知材料,观念联系材料、观念反映本体。另外他还说“实在的存在本质上是空洞的无意义的”,其潜台词绝不是说本体实在不存在,而是说观念、理论实在才对物理学有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11:40:54
jackloo 发表于 2011-6-16 11:33
周百五网友,你对各种实在论的理解完全错误,所有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所争论的实在都是理论实在,本体的实在无可辩论也无须辩论,是每个实在论都认同的一部分,而不是你所理解的一个古老过时甚至错误的某个具体实在论。爱因斯坦在1948年的《量子力学与实在》中说,“物理概念涉及到一个实在的外世界,涉及到对自称独立于感知的实在物所建立的观念,这些观念尽可能同感知材料紧密联系。”这里第一句说的是本体实在,后两句说的是理论实在。他反对朴素实在论的“事物通过我们的感官而被察觉到”,而认为被察觉的不是事物而是感知材料,观念联系材料、观念反映本体。另外他还说“实在的存在本质上是空洞的无意义的”,其潜台词绝不是说本体实在不存在,而是说观念、理论实在才对物理学有意义。
-----------------------------------------------
爱因斯坦谈论量子力学时,他还在与海森堡和玻尔争论实在性的问题。最后争论的结果你知道否?爱因斯坦开始时说,上帝不掷骰子,后来又说,看起来上帝好像确实在掷骰子。

所以,你无法理解爱因斯坦的,因为你不知道他前后的发展。

爱因斯坦开始时,极力吹捧马赫哲学,而马赫就是经验主义。你如果用那个阶段爱因斯坦的话,那你一定得出爱因斯坦是唯心主义的结论。而后来他有反对马赫的哲学。

《量子力学与实在》这篇文章,恰好反应的是爱因斯坦执迷不悟地执着于量子是实体实在的时期。而后来爱因斯坦的思想进展,你了解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11:43:03
123# jackloo

对于已知世界里的东西属不属于客观实在,上述各派应该没有很大的差别;因为已在实践中“感知”到的东西,当然属于——客观实在。
不过对于未知世界里的东西是不是客观实在,各派的差别就很大了:
1 唯物主义者认为未知世界里的东西也属于客观实在,并且是——绝对存在;
2 唯心主义者认为未知世界里的东西不属于客观实在,而属于——绝对上帝;
3 实证主义者认为未知世界里的东西属不属于客观实在——不知道,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感知”和“实证”。
相形之下: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表现出一种强不知以为知的宗教情结,且分别是——“拜物教”和“拜上帝教”;
而实证主义则表现出一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科学态度,并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扩展已知的——客观实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11:43:18
134# jackloo

      对我们未知世界来谈论什么实在论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12:08:00
134# jackloo
爱因斯坦在1948年的《量子力学与实在》中说,“物理概念涉及到一个实在的外世界,涉及到对自称独立于感知的实在物所建立的观念,这些观念尽可能同感知材料紧密联系。”这里第一句说的是本体实在,后两句说的是理论实在。他反对朴素实在论的“事物通过我们的感官而被察觉到”,而认为被察觉的不是事物而是感知材料,观念联系材料、观念反映本体。另外他还说“实在的存在本质上是空洞的无意义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116619&page=14&from^^uid=1123236

实在的存在本质上是空洞的无意义的”——非常赞同爱因斯坦的这句话!
因为这个“本质”也属于未知世界;……所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互不相让,争相对未知世界做出绝对化判断,的确是空洞的无意义的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12:08:13
周百五网友错误理解了理论实在,把理论实在绝对化,使之脱离了对本体实在的依赖,从而说出了“自在的西瓜即使被感知也不存在,自在的西瓜到底什么样你不知道”这种自相矛盾的话。用爱因斯坦的观点来描述应该是这样: 直接描述这个自在的西瓜在物理学上是无意义的,我们直接感受这个自在西瓜的是它的个大汁多味甜,我们对这个自在西瓜的最高意识是理解这个自在西瓜的结构与关系,物理学所描述的是西瓜的结构与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12:12:51
jackloo 发表于 2011-6-16 12:08
周百五网友错误理解了理论实在,把理论实在绝对化,使之脱离了对本体实在的依赖,从而说出了“自在的西瓜即使被感知也不存在,自在的西瓜到底什么样你不知道”这种自相矛盾的话。用爱因斯坦的观点来描述应该是这样: 直接描述这个自在的西瓜在物理学上是无意义的,我们直接感受这个自在西瓜的是它的个大汁多味甜,我们对这个自在西瓜的最高意识是理解这个自在西瓜的结构与关系,物理学所描述的是西瓜的结构与关系。
--------------------------------------------------------------
说真的,你这样一说,我才知道,你还停留在朴素实在论的基础上呢。

你上面讲到的那些实在论,很多都不是唯物主义,比如什么辩证实在论,关系实在论,结构实在论等等。

本来想再发帖和你辩论,现在我一点兴趣都没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12:17:57
jackloo 发表于 2011-6-16 12:08
周百五网友错误理解了理论实在,把理论实在绝对化,使之脱离了对本体实在的依赖,从而说出了“自在的西瓜即使被感知也不存在,自在的西瓜到底什么样你不知道”这种自相矛盾的话。用爱因斯坦的观点来描述应该是这样: 直接描述这个自在的西瓜在物理学上是无意义的,我们直接感受这个自在西瓜的是它的个大汁多味甜,我们对这个自在西瓜的最高意识是理解这个自在西瓜的结构与关系,物理学所描述的是西瓜的结构与关系。
体验到交流之困难了吧,我认为还是承认他们是正确的为好,楼主你就行行好,就当做好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12:19:07
楼主先生,归根到底一句话,一切都是幻觉,共勉共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12:25:58
140# 周百五
说真的,你这样一说,我才知道,你还停留在朴素实在论的基础上呢。
你上面讲到的那些实在论,很多都不是唯物主义,比如什么辩证实在论,关系实在论,结构实在论等等。
本来想再发帖和你辩论,现在我一点兴趣都没有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116619&page=14&from^^uid=1123236

其实你应该看到各方已经有所进步:没有人再坚持哲学意义上的绝对存在,而是逐步统一到爱因斯坦的科学意义上的相对存在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12:32:35
借一步 发表于 2011-6-16 09:56
130# 天涯诗客 我虽围观却不会落井下石。逻辑不能自洽,这本来在经济学界不是怪事,断定为内讧倒也稀松平常,冷眼围观而已,阁下给别人随便扣个小人的帽子,不太好吧?
狡辩的水平太差,并且不诚实。。。。。鄙视一个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12:46:16
好吧,为了符合周百五网友所认为的那个不是朴素实在论的标准,再加上一句话“甚至质量、速度、时空也还是对自在西瓜的感知材料”,但这能改变科学必须以唯物主义为基点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12:57:57
145# jackloo
好吧,为了符合周百五网友所认为的那个不是朴素实在论的标准,再加上一句话“甚至质量、速度、时空也还是对自在西瓜的感知材料”,但这能改变科学必须以唯物主义为基点吗?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116619&page=15&from^^uid=1123236

唯物主义强调——不依赖感知的客观实在,
而科学则强调——依赖于感知的客观实在;
所以,科学不能以唯物主义为基点,只能以实证主义为基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13:00:09
唯物对面是唯心是你们“辩证”的观点。
科学必须以唯物为基点也是你们的观点。

就想听听怎么把所谓唯物主义里那个大大的人字去掉,可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13:27:17
唯物主义错就错在“”子上,它把大大的“”字去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14:28:13
哲学真是一个很哲学的课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6 17:17:12
唯物主义(及唯心主义)关注的是——感知之外的世界是什么?
而科学关注的则是——感知之中的世界是什么?
……所以根本就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