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2大哲学思想都是伟大的,它们都是对世界认识的高度抽象。但是它们都是无法证实的,因为人类无法感知到“感知之外”,也就无法证实或证否意识外到底有没有外部世界。世俗的看待这2大哲学思想,唯物主义世界观应该是正确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应该是错误的,实证不断的吻合着唯物主义观点。我本人是信仰唯物主义的,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再比如前几天有位网友引用唯心主义哲学代表人之一罗素评论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话“原材料在被认识到的过程中发生转变”,来反驳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在我看来也是可笑的,唯心主义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是精神发展的过程,你怎能拿唯心主义描述过程的术语“认识的过程”来反驳唯物主义的物质发展过程不以意志为转移呢?
伯特兰•罗素是英国杰出的经验论者、科学家与唯物论者,也是我行我素的原子论者,他相信简单成分的语言 (句子,或是更恰当地说,命题) 可以指称由简单成分的实在 (事实) 引起的简单成分的经验 (感官作用)。在知识理论与逻辑学上,罗素都是个极简主义者 ( minimalist );他试着化约世界的复杂性以及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使其达到最简单的“原子”成分。根据罗素创立的学派主张,哲学应该以分析为主,分解成分,并且理解这些成分如何结合起来 (相反地,英国的黑格尔主义者总是坚持,每件事都连结着其他事。无法掌握全体就无法理解部分 )。因此,我们的语言也必须加以澄清、改善与“观念化”,必须根据逻辑重新理清文法,以便更精确地反映世界的结构。


jackloo 发表于 2011-6-11 16:41
这个论坛里有些人对哲学不理解,我觉得有必要开个帖子大概的说一下哲学。
哲学,是解释世界本源的学说。人类所感知的这个世界,都是意识中的世界,在这个意识的世界里,有天有地、有风有雨、有你有我、有红有绿,那么这个意识的世界,是自生于意识内,还是受反馈于意识外?也就是说,人类所感知的这个世界发展,到底是自身意识活动的变化,还是外部世界的变化作用于意识?针对这个分歧,哲学分为2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中的世界发展,是外部世界的变化在意识中的反映;唯心主义认为,意识中的世界发展,仅仅是自身意识活动的变化,根本就不存在外部世界,而只有意识世界。我看这几天有人说到还可以“不唯”或者“唯它”,说这样的话就表示他不懂哲学,意识中的世界,怎么可能既不是意识世界、又不是外部世界在意识中的反映呢?除此之外,怎么可能有第三个选择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分别按照自己的基本观点,去解释何谓“世界”,前者称之为“物质世界”,后者称之为“意识世界”,并各自建立起一整套理论框架,比如“实在”就是“物质”,“过程”是“物质运动过程”,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实在”即“被感知”,“过程”是“认识的过程”,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在唯物主义哲学中,因为世界是外部世界,所以外部世界的“客观实在”是“物质”、是“客观”,意识中的世界是外部世界的反馈,是“意识”、是“主观”,意识自身也是外部世界的“客观实在”之一,也是物质。物质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第二位的,意识反映着物质,意识也是物质,所以才叫唯物。在唯心主义哲学中,因为世界是意识世界,所以意识世界中的“被感知”到的东西是“物”,而意识本身,是“理”、“理念”、“精神”、“观念”,因“理念”而生“感知”,因“感知”而“有物”。理是第一位的,物是第二位的,理产生了物,物是理的派生或者物是理的影,所以才叫唯心。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2大哲学思想都是伟大的,它们都是对世界认识的高度抽象。但是它们都是无法证实的,因为人类无法感知到“感知之外”,也就无法证实或证否意识外到底有没有外部世界。世俗的看待这2大哲学思想,唯物主义世界观应该是正确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应该是错误的,实证不断的吻合着唯物主义观点。我本人是信仰唯物主义的,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有些人对哲学的高度抽象不太理解,产生了一些认知上的偏差,最常见的错误是,把这个哲学派别的观点,经过另一个派别的重新解释,再用来反驳这个派别。比如说唯物主义反驳唯心主义的“神的存在”,首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存在”本身就是两码事,其次关于“神”也是两码事,所以这样的反驳就是一场鸡同鸭讲的闹剧,只不过世俗的经验更吻合唯物主义,而永远不能证实唯物主义、证否唯心主义。再比如前几天有位网友引用唯心主义哲学代表人之一罗素评论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话“原材料在被认识到的过程中发生转变”,来反驳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在我看来也是可笑的,唯心主义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是精神发展的过程,你怎能拿唯心主义描述过程的术语“认识的过程”来反驳唯物主义的物质发展过程不以意志为转移呢?
概要说完哲学,再说说科学的哲学,只针对科学中“存在即被感知”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做个简单说明。
我的理解,“存在即被感知”不是科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定义,因为对一个概念定义来说,它为真则它的逆否也一定为真,而且在概念的内涵以内永恒为真。如果“存在即被感知”为真,则“不被感知即为不存在”也为真。唯心主义哲学中“不被感知即为不存在”是完全正确的,但科学理论中的“不被感知即为不存在”看似没有问题其实是有很大问题的。首先,“不被感知即为不存在”表示科学探索是无意义的,既然不存在,那还要科学探索做什么,研究发现个不存在的东西?其次,从曾经的对某的未感知,到现在感知到该某“曾经已经存在”,互相矛盾。所以我说科学中“存在即被感知”不是一个概念定义,而只是对“实证”这唯一科学手段的阐述,完整的意思是“感知到存在的唯一方法是实证”。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1-6-11 21:57
8# jackloo
我不能认同维基百科把罗素看作“唯物论”者,虽然他反对唯心主义哲学,承认外部世界和人的认识的客观实在性,但把感觉、观念也看作是客观实在,认为客观实在依赖于意识,所以我认为他所说的外部的客观实在世界,依然是意识世界的派生,罗素依然是一个唯心主义哲学家。
…… 不被感知即为客观实在,也不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不依赖于感知的外部的客观实在,任何以感知为条件的客观实在,都是唯心主义。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116619&page=1&from^^uid=1123236
lz这里有两个自相矛盾之处:
1 你认为罗素“把感觉、观念也看作是客观实在”——所以是唯心主义哲学家;
可你自己却在主帖中认为:“意识自身也是外部世界的“客观实在”之一,也是物质。”……此为自相矛盾之一!
2 你一边说“不被感知即为客观实在”——不是唯物主义”;
一边又说“客观实在不依赖感知”——才是唯物主义;……此为自相矛盾之二!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1-6-12 11:15
16# hohai_abc
赫赫铭儿:lz这里有两个自相矛盾之处:
1 你认为罗素“把感觉、观念也看作是客观实在”——所以是唯心主义哲学家;
可你自己却在主帖中认为:“意识自身也是外部世界的“客观实在”之一,也是物质。”……此为自相矛盾之一!
2 你一边说“不被感知即为客观实在”——不是唯物主义”;
一边又说“客观实在不依赖感知”——才是唯物主义;……此为自相矛盾之二!
hohai_abc:第一个问题我不敢妄加猜测楼主的意思,我不能多说什么。
第二个问题版主先生明显错了,这两句怎么会有矛盾呢?既然客观实在不依赖于感知,那么被与不被感知都不能作为客观存在的判断。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116619&page=2&from^^uid=1123236
如果“客观存在”没有任何判断标准:
那上百米的章鱼,上千米的白鲸,亩产小麦上万斤,还有遥遥无期的共产主义,以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等等;……它们算不算“客观存在”尼??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