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9853 80
2011-06-19
这里的唯物主义者声称,意识仅仅是大脑的产物,没有意识,物质一样存在,意识起源于大脑。这个论断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但是这个有个问题,这个物质是日常语言中的物质,而非本体论中谈论的物质。这有什么区别呢?

我举个类比来形容:你看一部电影,电影中,儿子B对母亲A说,没有母亲就没有我B。在这部电影中,A显然是B出现的原因,你可以说:B起源于A。但那是电影中的因果关系,不是真实世界中的因果

现在,在感觉经验拍摄的这部电影中,意识起源于物质(感觉经验中物质,非本体论的物质)。但是这部电影是真实(本体论意义)的吗?如果在本体论的真实中,谁能保证物质和意识是实在的?这里就遇到了一个走不出去的物质与意识的循环。

当然,我上面的例子绝对不是说,在本体论的意义上,物质反过来起源于意识。绝对不是这样理解。而是说,这个我们谈论意识起源于外物时,这个外物不是本体论意义的物自体,而是我们只能以感觉经验来描述的已知或未知的物质(非本体论的)。

当然你会说,那是不是成了虚无主义,一切皆空了?我不知道是否该这样理解,但是我理解的非实在论,绝对不会像你们认为的,会赞同意识比物质更真实,或者说物质起源于意识。在本体论意义上,它们同样不真实。一元论的本体论,无论吹嘘物质第一性还是吹嘘意识第一性,都会遇到同样的困难(死循环)。

质疑唯物主义并非就是认同唯心主义。存在即被感知这个判断,可以有多种版本的理解,而不仅仅是贝克莱版本的。质疑唯物主义的同时,可以质疑一切形而上学预设,这是中国学校哲学教育的理解可能有些困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6-19 08:26:28
这个周百五几乎没有哲学素养,逻辑混乱,连自己要说什么都说不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9 08:49:28
“我们只能以感觉经验来描述的已知或未知的物质(非本体论的)。”这是你说的,这是意识起源于物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9 08:54: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9 09:11:07
上面各位,我的帖子是写给notevalue看的,回答他提出的质疑。我和他辩论很久,不需要再厘清很多概念,所以写的简单点他也看得懂。他虽然不会同样我的观点,但是他会理解我的意思。

你们想辩论,请回头仔细看我和他辩论的帖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19 10:13:21
这里应该把“意识”和“感知”区别开来。
任何物都不能脱离与它物的关系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单独存在,而这个关系已经是——“感知”关系;
所以,物与物的“感知”关系是任何物的存在方式,它们之间不存在先后的关系。
至于“意识”,则是所有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仅仅属于人类的“感知”关系;它与其它物的“感知”关系存在先后的关系。
……所以从物与物的角度说——“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严格的、准确的、正确的!
而从人与物的角度说——“存在就是被意识”,则只有在其它物的“感知”已经进入人的“意识”之后,才是严格的、准确的、正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