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关于保险公司的地位,实际上取决于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程度,所谓保险营销员素质的底下,这都是些次要的。在现在的大金融体系下,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和规模都是都是保险公司所不能比拟的,券商在解决大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发挥的作用也远非保险公司所能相提并论的。在大多数人(甚至决策层)眼里,保险公司不过是关键时候擦屁股的角色,大多数时候,保险不会让我们的资产增值,而且由于保险产品性质的独特性,责任不向银行产品和其他金融产品(股票/基金/债券)权责清晰,造成了在人们心目中长期的负面影响,这是整个行业短期内不能超越的问题。
其次,这与监管层的监管政策直接相关,保监会监管政策的松散,导致行业不规范竞争的加剧,剧烈的竞争虽然客观上会提高监管层在保险公司中的权威,但客观上会导致整个行业由于竞争混乱而导致行业社会地位的整体下降。这与保险公司牌照取得的相对容易可以看出。
最后,当然这与公司行业行为的某些激进做法直接相关,不用提电话车险和寿险营销员产品营销方式对人们造成的负面影响了。曾经一个热度不亚于当今电力/烟草和通信产业的一个行业,由于种种的原因而沦落到如此不被重视的地步。
对于斑竹的苦恼,完全没有必要,人们总是去追求那些看起来很有前途的职业,这是无可厚非的,整体而言,保险公司的待遇不能和银行/证券相提并论,如果再考虑到社会地位的因素,学生转行的行为是无可厚非的。基本上可以说,当今这个世界上,那些所谓“成功”的人士,并没有几个是从事保险出身的。即使从事相关的行业,也不过是看中该行业的某些属性,比如说相对稳定的现金流,这里面标志性的人物是巴菲特。当然你也可以举例马明哲,他的确算得上是一个奇迹。平安的优势在于通过内部严格的命令执行,较为合理的管理政策,通过有效控制成本和内耗,获得相对整个行业的超额收益,或者借此优势获得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接下来通过取得各种金融牌照的努力,形成整个横跨保险/银行/证券的综合性金融集团。通过整合内部经营结构,通过各类型金融产品的交叉销售,充分利用自身销售渠道和各类数据共共享,进一步降低公司经营成本,并逐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获得对其他金融企业的绝对竞争优势。
当然,如果你是平安的股东,基本上你应该是很乐观的。但至于说员工,员工的利益和股东往往是不一致的吧。大多数学生这辈子做大股东的概率比作小职员的概率要小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选择转行是一种理性现象。作为教师,除了对该行业保持持续的关注和研究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对于学生的行为,没必要苛求,保持淡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