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663 9
2011-06-16
笔者了解到,欧盟于近日提出了修订欧洲议会和理事会第(EC) 2160/2003号法规附件II及第(EC) 2073/2005号法规附件I——关于家禽肉内沙门氏菌的委员会法规草案。该草案的目的是修改第2073/2005号法规,通过制定鲜家禽肉沙门氏菌食品安全标准细则落实第2160/2003号法规。该标准是为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而设置的。
第(EC)2160/2003号法规规定,自2010年底起,除非符合25g样品沙门氏菌含量标准,否则原鸡类育种禽群、蛋鸡、嫩鸡和火鸡鲜家禽肉,不得投放市场供人消费。该法规还规定,应制定该标准的细则,尤其是抽样计划与分析方法。并建议以ISO 6579水平分析方法为基准法, 在产品有效期内投放市场期间,5份25g样品不得含血清型沙门氏菌。
那么,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面对该项法规的变化对我国新鲜禽肉出口企业带来的影响呢?为了了解相关的信息,笔者咨询了在食品检测领域享有盛誉的第三方检测机构PONY谱尼测试。
PONY谱尼测试的专家告诉笔者,1885年沙门氏等在霍乱流行时分离到猪霍乱沙门氏菌,故定名为沙门氏菌属。沙门氏菌属有的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物都致病。值得提出的是,蛋、家禽和肉类产品是沙门氏菌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感染主要取决于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食用者的身体状况,受威胁最大的是小孩、老年人及免疫缺陷个体。
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常位列榜首。我国内陆地区也以沙门氏菌为首位。在美国,每年大约报告40000例沙门氏菌感染病例。但实际的感染人数可能要达20倍以上,因为许多轻型病人可能未确诊,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大约有1000人因急性沙门氏菌感染而被夺去了生命。因而,出于对人体健康的考虑,国际社会不断出台愈加严格的法规来减少沙门氏菌对食品的污染性。此次欧盟拟修订新鲜禽肉中沙门氏菌法规也是基于为民众食品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由此,PONY谱尼测试的专家建议相关产品生产及出口企业,一定要密切关注国际法规的变化,不断提高在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水平,并积极地到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产品送检,从而保障产品安全,有效规避风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6-20 15:17:45
涉塑”产品范围广泛 国家全力排查塑化剂
笔者了解到,台湾地区 “塑化剂”事件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地区的高度重视,一系列应对措施正在
有条不紊地施行。
首先,加大了对台湾地区和其他国家进口的产品增加了检测频次。连日来,各监管部门正在对已确认曾向
大陆销售的16家台湾企业产品加大追查力度,并采取召回、封存及销毁措施。目前,已禁止进口台湾“涉
塑”的294家企业973种产品。
第二,有关部门持续对内地食品及食品添加剂进行监测和抽检,进一步扩大监测和抽检种类,加大检测力
度。对前期发现问题的产品,有关部门正在加紧调查,相关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对问题产品,
有关部门已采取行动,追查问题产品流向,对流入市场问题产品已采取下架销毁等处理措施。下一步,有
关部门将继续强化口岸防控、风险排查等措施,深入追查追缴问题产品,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非法添加
邻苯二甲酸酯等非食用物质的单位和个人,一律吊销证照,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根据统一部署,各地监管部门会深入企业一线,监督指导各类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和餐饮
服务单位全面开展自查自检工作,通过检查购货渠道、自检产品质量等措施,深入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对
不按照要求自查自检,生产、经营和使用有问题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要严肃处理。
那么,国内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应对因产品不合规所带来的生存风险呢?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访了在产品检测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的第三方检测机构PONY谱尼测试。
PONY谱尼测试专家告诉笔者,塑化剂风波再一次把产品安全问题提上了日程,而此次国家有关部门重拳出
击,全力整理“涉塑”产品,正是体现出对民众健康的重视,对企业实现更好发展的监督。
PONY谱尼测试专家指出,基于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性,国际社会纷纷出台相应的指令进行管制,产品范围
包括消费品、食品、药品、日化产品、电子产品等等。那么,面对日益严格而且范围广泛的管控,PONY谱
尼测试专家建议相关产品生产企业,一定要密切关注国家法规和产品出口国家及地区的法规指令,产品生
产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加强产品的原辅料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积极寻找健康、环保的替代
品,并携手第三方检测机构,做好产品的检测工作。只有保证了产品质量,才能维持企业的美誉度,才能
在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拥有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0 18:01:52
我思故我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30 13:20:08
增塑剂遭遇严格管控  在港被列入恒常检测范围
笔者了解到,国家卫生部已紧急将塑化剂列入违法添加剂“黑名单”,并明确了相应的检测方法。 在塑化剂风波发生后,台湾“卫生署”已设定5月31日为终止塑化剂DEHP的“大限”,届时使用起云剂的运动饮料、果汁、茶饮等5大类食品,都须提供检验安全证明。近日,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专家小组日前决定把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列入恒常检测范围内,并以每公斤食物含1.5毫克为行动水平,任何食物超过这水平便不准在市面发售。
台湾塑化剂风波波及两岸三地,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眼下,塑化剂事件更是持续不断,继食品、饮料中发现塑化剂之后,台湾当局近日更发现一款名叫“柔妍胶囊”的美容类保健品被检测出毒性更强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种种事件表明,塑化剂竟是如此“亲近”我们的生活。
那么,仿佛是一夜间掀起这场产品安全风波的塑化剂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物质,产品生产厂家又应该如何面对愈加“苛刻”的标准管控呢?为了深入了解相关信息,笔者咨询了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PONY谱尼测试。
PONY谱尼测试专家告诉笔者,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等特性的添加剂。它不仅使用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也会添加在一部分混凝土、墙版泥灰、水泥与石膏等材料中。在不同的材料中,增塑剂所起的效果也不同。在塑料里,它起的作用是使塑料制品更加柔软、具有韧性和弹性、更耐用。
增塑剂种类很多,但最常被使用的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它主要用在聚氯乙烯(PVC)塑料制品中,例如保鲜膜、食品包装、玩具等。很多医用塑料用品,例如导管、输液袋等,也常含有这种物质。它在塑料制品中的含量变化范围很大,从1%到40%都有可能。这次台湾饮料安全事件中的主角,正是DEHP这种物质。
作为一种增塑剂,DEHP只能在工业上使用,根本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以往发生过的DEHP安全事件和调查,主要集中在食品包装材料污染、非食品物质的接触等方面。然而,这次在台湾地区生产的一些食品饮料中发现大量DEHP,则是因为全世界食品常规检验都没有这个项目,这个监管漏洞的存在而使一些黑心厂家有机可乘。
因为增塑剂被人体摄入后的危害性令人触目惊心。因此,国际社会对增塑剂也出台了很多管控标准,涉及的产品包括玩具等消费品、日化产品等等。此次,香港把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列入恒常检测范围正是出于对人体健康的考虑所作的决定。
那么,严格的管控标准必将对相关生产企业的产品生产出口带来一定的影响。由此,PONY谱尼测试专家建议相关企业,一定要在深入了解法规指定的同时把好原、辅料的进口关,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并积极的到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产品送检,保障了产品质量,才能成就企业发展的无限可能,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30 13:20:47
增塑剂遭遇严格管控  在港被列入恒常检测范围
笔者了解到,国家卫生部已紧急将塑化剂列入违法添加剂“黑名单”,并明确了相应的检测方法。 在塑化剂风波发生后,台湾“卫生署”已设定5月31日为终止塑化剂DEHP的“大限”,届时使用起云剂的运动饮料、果汁、茶饮等5大类食品,都须提供检验安全证明。近日,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专家小组日前决定把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列入恒常检测范围内,并以每公斤食物含1.5毫克为行动水平,任何食物超过这水平便不准在市面发售。
台湾塑化剂风波波及两岸三地,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眼下,塑化剂事件更是持续不断,继食品、饮料中发现塑化剂之后,台湾当局近日更发现一款名叫“柔妍胶囊”的美容类保健品被检测出毒性更强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种种事件表明,塑化剂竟是如此“亲近”我们的生活。
那么,仿佛是一夜间掀起这场产品安全风波的塑化剂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物质,产品生产厂家又应该如何面对愈加“苛刻”的标准管控呢?为了深入了解相关信息,笔者咨询了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PONY谱尼测试。
PONY谱尼测试专家告诉笔者,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等特性的添加剂。它不仅使用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也会添加在一部分混凝土、墙版泥灰、水泥与石膏等材料中。在不同的材料中,增塑剂所起的效果也不同。在塑料里,它起的作用是使塑料制品更加柔软、具有韧性和弹性、更耐用。
增塑剂种类很多,但最常被使用的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它主要用在聚氯乙烯(PVC)塑料制品中,例如保鲜膜、食品包装、玩具等。很多医用塑料用品,例如导管、输液袋等,也常含有这种物质。它在塑料制品中的含量变化范围很大,从1%到40%都有可能。这次台湾饮料安全事件中的主角,正是DEHP这种物质。
作为一种增塑剂,DEHP只能在工业上使用,根本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以往发生过的DEHP安全事件和调查,主要集中在食品包装材料污染、非食品物质的接触等方面。然而,这次在台湾地区生产的一些食品饮料中发现大量DEHP,则是因为全世界食品常规检验都没有这个项目,这个监管漏洞的存在而使一些黑心厂家有机可乘。
因为增塑剂被人体摄入后的危害性令人触目惊心。因此,国际社会对增塑剂也出台了很多管控标准,涉及的产品包括玩具等消费品、日化产品等等。此次,香港把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列入恒常检测范围正是出于对人体健康的考虑所作的决定。
那么,严格的管控标准必将对相关生产企业的产品生产出口带来一定的影响。由此,PONY谱尼测试专家建议相关企业,一定要在深入了解法规指定的同时把好原、辅料的进口关,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并积极的到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产品送检,保障了产品质量,才能成就企业发展的无限可能,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4 16:49:18
三聚氰胺厨具器皿安全遇德国BRF警告
笔者了解到,德国联邦风险评估所(BFR)于近日发布警告,呼吁消费者警惕含有三聚氰胺的盘子、塑料

碗和其他厨具等食品接触产品。BFR认为70摄氏度以下温度是这些产品的健康温度范围;一旦加热到一定

温度则会释放出三聚氰胺和甲醛,给人体带来健康危害
BFR建议消费者不要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器皿和厨房用具进行煎炸、加热及微波。具体的研究结果和要求如

下:根据(EU) No 10/2011 关于与食品接触的塑料物料和制品法规,含有三聚氰胺的食品接触塑料,如器

皿和厨房用具,三聚氰胺迁移量应当不大于(≤)30mg/kg;甲醛迁移量不大于(≤)15 mg/kg。
此外,从中国香港以及内地出口至欧盟的含有三聚氰胺的厨房用具也受到欧盟(EC)284/2013的规管。同

时,(EU) No 10/2011法规表明产品中的甲醛也必须符合新的迁移限量。
为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笔者咨询了在食品出口检测领域具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PONY谱尼测试。
PONY谱尼测试专家告诉笔者,含有三聚氰胺的食品接触产品在经过加热或微波后,其所释放出来的甲醛和

三聚氰胺迁移量大大超过了常规人体接受水平,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以密胺餐具为例,它又被称作

仿瓷餐具,由密胺树脂粉加热加压铸模而成。而密胺树脂,是由三聚氰胺和甲醛聚合而成,如果原材料树

脂聚合不好,将会残留三聚氰胺,并在加热至120℃左右时析出,对人体造成安全隐患。
欧盟本土几乎没有塑料餐厨生产企业,80%的产品依赖中国进口。鉴于不断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欧盟

出台了近乎苛刻的标准来管控餐厨用品的生产和进口,这也使得产品召回事件频频发生,2010年欧盟对我

出口的塑料餐具的通报将近60起。
愈加严格的标准给我国的塑料餐厨出口企业带来了严峻的压力和挑战。由此,PONY谱尼测试专家建议相关

产品出口企业,一定要熟悉欧盟等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法规标准,加强企业生产管理,不断改善生产工艺,

并积极地携手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寻求产品转型建议,生产出合规的产品。从而降低出口风

险,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开创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