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机关干部分房是什么逻辑2011年06月16日 10:13
来源:红网 作者:慕毅飞
苍南县第四期安居房是浙江温州市首个限价
商品房项目,共850套,总投资约3亿。面对这么多本应分给困难群众的的安居住房,苍南县ZF却出台了这样的规定:“限价商品房销售对象优先考虑属中等收入群体并符合享受房改政策而未享受的对象,其中主要为:苍南县党政机关和其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在职干部、职工”(6月15日
中国广播网)。
见过决策自肥的,但没见过决策自肥到如此肆无忌惮的。这在苍南造成的社会影响,肯定很大,也很恶劣。苍南群众向媒体反映的情况就是:“数百套安居房被乡镇领导瓜分”。准确地说,这850套限价商品房是这样分配的:乡镇368套、县机关单位318套、教师64套、引进人才50套、拆迁安置50套。不争的事实是,机关单位的公职人员拿走了这850套房子中的绝大部分。
谁都知道,在温州苍南这样一个房屋价格动辄达到每平米两万元的地方,房子不仅是紧缺的资源,而且还是特别敏感的资源;眼下又是干群关系相对比较紧张,加强社会管理特别强调关注民生的时候。苍南如此分房,逆势而上,顶风行事,来这么一个公然置民生于不顾,公然向百姓炫权、炫势、炫地位的动作,实在是太不合时宜了。
就算机关干部也要住房,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也是重要的民生工作,但肯定要考虑轻重缓急。我们懂的道理,苍南的决策者不可能不懂。先给机关干部分房,他们依据的是什么逻辑呢?听听苍南方面有关负责人的解释吧:“一下子来,我们没这么大的能力。”“先解决我们公职人员。老百姓是属于第二批来解决。”如此排序,考虑的是“先易后难”,否则,“内部购买的对象七零八落,到社会上会更乱,到时候怎么收拾啊?”
原来如此。房源紧缺,为何不先满足困难群众?从机关干部的角度看,纵然住房有困难,也该有一点先忧后乐的境界;况且他们已经中等收入了,要自己解决住的问题,也该比困难群众有更多的办法。至于因为房源太少,在社会上分房会乱得没法收拾,这逻辑就更站不住脚了:有房分不好,会乱;没房不分,反倒不乱?本来供求就特别紧张,有一点房源,就应尽快解决一点困难群众的需要;岂能因为过于紧张,才继续拖延,不予解决?你好了,我让你更好;你不好,我让你更不好。这是马太效应,如果应用在安居房的分配上,那就太不合理了。从执政为民的要求看,根本不合逻辑。
住房,作为最大的民生礼包,怎么发放,孰先孰后,事关ZF形象,事关民心向背。“苍南模式”的出现,让人担心,今年全国推出的1000万套廉租房,甚至于后5年全国推出的3600万套廉租,如何分配,将有可能会是一场前景难卜的博弈。(慕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