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需求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主观需要,二是客观购买能力。需求由于在买卖中随着成交价格的不同,会有不同的量化表现,所以,在需求总量之内,需求的量化表现是与成交价格相联系的,表达为需求=价格×商品量。如果从购买力的货币支付看,购买力的货币支出=价格×商品量。在需求一定时,不同的价格×商品量的数值基本不同,但是,并不影响需求整体水平或状态的一定。可以说,需求一定时,需求=价格×商品量既表示等号的左右相等,又表示在不同的价格,价格×商品量的数值不等。需求一定,就包含了需求=价格×商品量在任何价位的左右相等和不同价位的价格×商品量数值差异。所以,需求除总量之外,一般不宜用需求量进行表达,而应用价格×商品量进行表达。举例来说,商品量一定,如古董的拍卖。不论需求量是多少,受商品量的制约,只能表现为商品量。需求由于由人的个体总和构成,而人的活动、爱好相差甚远,因此需求量不易测定,只能间接用商品成交量进行表达。成交量客观上也是需求量的实际反映。需求由于是由人的个体总和构成,个体的差异不予考虑,只要是影响到需求的普遍因素,例如收入普遍提高、季节交替、流行传染性疾病等等,都会使需求发生整体的变化。在经济分析中,需求不变时,商品量的变化导致供需关系变化,影响价格,分析较为简易;在影响需求的因素发生变化时,引起需求变化,同样形成供需关系的变化,形成价格×商品量的动态变化。由于商品的生产因素较为简单,所以,经济分析的中心,就是主要围绕需求的变化而展开。需求是经济分析的主要对象,而需求量则是由商品量进行客观的反映,因此,在经济运行变化的分析中,把需求的水平或状态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把需求量直接用商品量进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