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吴本龙
举例来说,在收藏孤品的拍卖会上,随着拍卖价格的攀升,举牌的人数越来越少,直至一锤定价。成交后,需求量与供给量就是收藏孤品的数量。可以说,只要是成交价格下的需求量与供给量,一定是对应量。这里有一个价格形成过程或者说是价格失衡的问题,就是在收藏孤品的起拍价与成交价之间,随着拍卖价格的攀升,举牌的人数——需求量,在逐步的减少。现在的问题是,不论在何种价位的举牌人数即需求量是多少,供给量——收藏孤品的数量就是一个;这就意味着,这时的需求量与供给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解决供不应求的问题,是通过价格上涨,直至达到供需平衡。只要是供需平衡,必然是在成交或者能够形成成交价格下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的平衡。
可以说,只要是供需平衡,必然会形成成交价,需求量与供给量是对应的等量;只要是供需不平衡,必然是价格波动,如果价格不动,定价者(一般是卖方)必然违背市场规律(市场向最大经济利益方向运动),导致亏损发生。如果举例来说,同样是收藏孤品的拍卖会,在起拍价10万元时,有10人举牌,可以选举牌最快的人成交,那么拍价就低,拍卖者利益受损。
在市场经济中,供需平衡是指有成交价下的动态供需平衡。至于需求量是否最大,并不重要。西方经济学只是各种学派或观点的集合,与经济学认识经济、指导经济的目的和作用,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对于吴版主的提示,我个人表示感谢,但是作为经济学基础——(价格)的论述,实质上从概念和定义,都是从市场实践和事实中,归纳总结所得,与西方经济学或现有的各种经济学派,没有任何关联。
如果说在需求量的定义和概念上有所差异,那么,我可以断言,只要是与价格相关联的需求量,在需求总量(近似于需要量)的范围内,随着价格的波动,需求量既是动态变化,也必然与供给量动态对应;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形成成交价格或者成交,一定是(静态或动态的)供需平衡,需求量与供给量一定是对应等量。如果说需求量与供给量在不是对应等量的情形下能够成交,从古至今,全世界的人也找不出一个实例。如果说不能形成价格或者不能成交,那么,市场经济不可能发生运行和变化,经济运行必然停止,这时研究与价格无关的需求量或供给量,都是水中花、镜中月,似有还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