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2294 0
2011-06-18
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是现代经济社会赋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变革的历史使命,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召唤。我们要在党中央总书记“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精神指引下,在县乡两级党委、ZF领导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整合社会公共资源,调动村两委领导下的村民调解组织,专业经济合作社等民间组织,鼓励群众广泛参与,大力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实践活动,推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科学化体系建设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一、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结构布局
    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一是要强化乡镇包村工作职能和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大与对口帮扶部门的有效对接,大力整合司法所、派出所、共青团、妇联、计生、民政、医保、乡镇人武部和事业综合服务中心,等社会公共资源的行政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二是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充分调动村两委领导下的村民调解组织、禁毒防艾组织,以及专业经济合作社等民间组织,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与实践活动;在建设服务型乡镇党委、ZF的旗帜下,转变工作职能,创建“便民服务管理调处帮扶救助中心”,建立健全“便民服务工作机制”,“社会管理工作机制”,“矛盾调处工作机制”和“帮扶救助工作机制”;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行政事业性综合服务,全面探索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新途径,新模式。
    县、乡两级党委、ZF一方面要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与实践;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抓好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宏观调控管理机制建设和微观调处机制建设,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与实践把稳舵,护好航。
    (一)、建立健全便民服务工作机制。
    有效整合社会公共资源,建立健全便民服务工作机制;为群众提供婚姻登记、户籍办理、修房造屋、计划生育、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养老、低保、定补、医保、失业登记、伤残救助和文化体育、农、林、牧、渔等综合性便民服务;为群众提供进一道门办事,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终结的优质高效行政事业性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工作机制
    一要建立健全人口基础台帐,完善人口管理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
    二要进一步加大社区矫正,建立健全两劳释放人员管理无缝对接制度,切实解决两劳释放人员的实际困难,帮助两劳释放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防止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
    三要加强对精神病患者、吸毒人员、艾滋病病人和邪教人员的摸底排查,强化动态管控。
    四要抓好治安联防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电子信息化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警务电子地图,对重点地段依托电子眼进行实时监控,构建点、线、面三维立体防控模式,完善“打防控”处突机制建设。
    五要加大“扫黄打非”、“打黑除恶”等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力度,开展警校共建,警企共建等模式,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三)、建立健全矛盾调解工作机制
    依托村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室,加大矛盾排查,建立以村民调解组织等草根组织为一线,以村、组干部为中坚,以乡镇包村干部为最后防线的三道关矛盾调解处置工作机制,争取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敏感、突出问题产生的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打造乡村人文和谐新环境。
    (四)、建立健全帮扶救助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残疾智障家庭以及流浪乞讨人员帮扶救助机制,打造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道德新风尚。
    二是建立健全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和用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劳资双方创建双向互动的就业、用工帮扶服务新机制。
    二、创新基础工作体系,是夯实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工程建设
    创新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性工作建设,是对“便民服务管理调处帮扶救助中心”工作机制的完善与补充,是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科学化体系建设的有效保证。
    一、建立健全乡、村人口民情综合动态信息数据库建设,为“便民服务管理调处帮扶救助中心”提供详实有力的数据信息资源,为建立健全“便民服务工作机制”,“社会管理工作机制”,“矛盾调处工作机制和”“帮扶救助工作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进一步完善村务、财务公开和村民代表一事一议制度,定期、不定期的召开联席评议会,把村两委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透明,取信于民,真正把村两委建设成为农民群众真心信赖、拥护和爱戴的新时期战斗堡垒。
    三、抓好“村校共建”、“警校共建”,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长效工作机制;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进一步加大对网吧、电子游戏厅接纳未成年人娱乐的打击力度,打击“黑网吧”,努力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课外活动模式,依托文化站、图书室、历史名胜古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又红又专的革命事业接班人;再一方面要充分应用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品牌效应,推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帮助每一个贫困学生,使他们都能得到良好教育。
    四、进一步加大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站)建设,完善乡村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库建设,抓好村卫生室(站)定期入户调查,上门服务,送医送药的村卫生管理服务机制建设;做好季节性、突发性、地方性和流行性疾病的预防、检测、处置和报告工作,做到早预测、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置,彻底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就医难、吃药难、转诊处置难的现实问题,打造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新机制。
    五、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由城镇转移到农村,进一步完善乡村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建设,着力纠正乱排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打造绿色生态、清新怡人的和谐乡村新环境;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引向深入,把“打黑除恶”,“扫黄打非”机制引入乡村,使综治工作无盲点,法制建设无盲区,让外出务工者走得放心,干得安心,回得开心,把宝贵的资金技术带回家乡,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的主力军。
    六、进一步加大“支部+协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支部+协会+公司+农户”等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加大乡村食品安全生产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机制,共铸诚信生产,诚信经营理念,铸造乡村“诚信”金字招牌,发展壮大村域生态经济,推动农民快富增收。
    七、要倍加关注和维护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首先要严格宣传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工作机制,切实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好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要维护好孤残、五保、低保、特困、定补以及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尽享改革成果好时光。
    八、抓好文体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村、组图书阅览室、农民文化书屋等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投资扶持力度;组建村、组文艺队,竞技体育队和兴趣体育队等群众性文体活动队伍建设,有效整合文化、教育、体育等活动中心和场所,使群众就近便捷地享受公共文体娱乐服务,在文体娱乐活动中,达到沟通思想,增进感情,加深友谊,提高政治思想综合素质,共同进步的目的,共铸彼此信赖,相互牵挂,相互依存的和谐亲情社会关系,有效杜绝空巢老人病死生蛆无人知晓等尴尬现象的再度发生;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九、在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一方面要鼓励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人才群体向城镇发展和转移;另一方面,在有条件的村组,宜采用个人出资,集体补偿,多方赞助的方式,在最大限度地合理节约使用土地的原则基础上,因地制宜,连片规划,多层建筑,搬迁村民集中居住,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再一方面,拆除占地面积过大的老式建筑,还耕于民;允许土地合理流转,成片规划,科学布局,精心种植,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闯出一条建设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生态产业的新路子。
    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科学化体系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道,与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以农民群众为本,全心全意为农民群众服好务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理念,不仅要推进农村社会管理机制体制的创新,更主要的是要努力实现思想观念的创新,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和谐新农村建设。



作者: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泸沽镇人民ZF 赵作奎 来源:国研网 2011年06月14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