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该文对在煤矿事故中,因人的不安全操作行为而导致的事故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对为规范职工的安全操作行为而提出的“标准化岗位工作流程”管理法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实践表明,采用这种管理法能规范职工在岗安全操作行为,使职工的岗位操作规范化、程序化,能有效避免因人为因素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工作流程,安全管理,操作行为,标准化岗位
煤炭企业作为高危行业之一,一直面临着机械化程度低、安全设施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低等一系列问题,这是长期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难题。煤矿大部分伤亡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的安全技能差和不规范的操作行为。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煤矿事故中因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事故占80%以上。因此可见,要想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关键还在于从根本上规范职工的操作行为,实现本质安全。
1.“标准化岗位工作流程”管理法实施的目的
重要岗位标准化工作流程管理法就是要通过严谨、规范的工作流程使岗位工人的岗位行为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职工在岗期间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用标准流程作指引,一来可以达到岗位操作行为无差错的目的;二来可以使职工在事故或紧急状态下避免因慌乱而导致事故处理不及时或事故扩大,从而实现本质安全。
2.“标准化岗位工作流程”管理法的具体实施办法
标准化的岗位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交接班流程、班中巡检和安全操作流程、反事故操作流程以及迎检工作流程。
2.1 树立行为管理标杆,规范现场交接班
交接班流程的主要内容从“两确认、六不交接”细化而来。
“两确认”
一是交班人要对接班人的穿着、精神状态以及持证情况进行安全确认;
二是交接双方要对本岗位设备运行、环境卫生、工具材料、记录以及有无遗留问题等进行确认。
“六不交接”
一是接班人酒后上岗或精神状态不好不交接;
二是岗位卫生不好不交接;
三是工具、材料不齐全不交接;
四是设备运行不正常不交接;
五是本班检修任务未完成、有遗留问题不交接;
六是记录不齐全、不规范不交接。
交接班流程的具体实施是根据岗位设备的具体情况和岗位特色按巡检路线制定规范的交接班方法和步骤,并严格执行。
2.2 建立精细化管理体系,规范班中巡检和安全操作
根据各岗位的设备情况和岗位特点,以岗位操作规程为依托编制详细、科学的安全操作程序和巡检路线。对安全操作的要点及巡检重点按流程编制的要求作出详细的规定,杜绝因人为操作失误而造成事故。
2.3 强化安全培训,规范反事故操作
根据各岗位设备运行方式和可能发生事故的性质、特点编制相应的反事故应急处理程序,并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反事故演练,提高岗位操作人员s的事故应急反应能力,提升业务素质,减少事故影响。
2.4 树立人员素质标杆,做到迎检标准化
目前,各类安全检查的日趋频繁,为规范迎检行为,提升企业形象,我们根据行业特点和岗位特色制定了迎检工作流程,其主要内容和做法是:上级领导进入岗位检查工作时,当班工作人员应主动向领导问好,并使用标准化的迎检礼貌用语:“领导好,欢迎领导检查指导工作。”适时进行岗位描述,介绍个人基本情况、持证情况,本岗位基本状况和各设备运行情况等。然后带领领导进入岗位,按事先编制好的内容为领导介绍设备、设施的基本情况及运行状态。领导检查结束离开岗位时要礼貌送别:“感谢领导光临指导,欢迎下次再来!”
3.重要岗位标准化工作流程管理法的实施效果
“标准化岗位工作流程”管理法推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严格的交接班程序杜绝了以往交班不清,接班人不能及时了解上班设备运行情况的现象;班中巡检和安全操作流程规范了操作行为,提高了职工安全操作技能;反事故工作流程的经常演练,提高了岗位操作人员的事故应急反应能力,减少了事故影响;特别是在反事故方面,各岗位值班员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均能做到“快速反应、操作规范”,为预防及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
4.结语
“标准化岗位工作流程”管理法是在“岗位描述”、“手指口述”工作法基础上,通过具体实践认真总结而来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善的的安全管理模式,它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安全管理办法,使职工的安全操作行为具体化、规范化、程序化,有效避免了人为失误而导致的事故发生,具有创新意义,很值得推广。
作者:周占威 常成军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