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假设瞎子对于象的认识按照时序1、2、3、。。。n是从相对不完全信息性到相对完全信息的过程的话:把瞎子符号化为“瞎子A”, 把“瞎子A”对于象的身子的形态认识程度的变化符号化为“象1”、 “象2”、 “象3”.。。。。。。“象n”;“瞎子A” 摸到象的时间过程分为:“瞎子A” 1— “象1”、“瞎子A” 2— “象2”、“瞎子A”— “象3”、 。。。。。。。“瞎子A”n— “象n”;把瞎子A对于大象的认识或者大象被瞎子A的认识的信息完全性单位符号化为q。
那么,从信息的完全性的接近程度大小比较来说“瞎子A” 2— “象2”时间阶段肯定比“瞎子A” 1— “象1” 时间阶段的信息的完全性的接近程度肯定大,而“瞎子A” 3— “象3”时间阶段肯定比“瞎子A”2— “象2”时间阶段的信息的完全性的接近程度肯定大。。。。。。依此类推
所以,对于“瞎子A” 1来说,被“瞎子A” 2所证实的象的身子的形态认识程度 “象2”来说,显然不是“瞎子A” 1所能够理解的,尽管被“瞎子A” 2所证实的象的身子的形态认识程度 “象2”比被“瞎子A”1所证实的象的身子的形态认识程度 “象1”更加接近“真相” (用数学逻辑表示即:这个大象本体的信息集合的全集)。而这个比“象1”更加接近“真相”的“象2”相对于“瞎子A” 1来说存在着未被感知的真相,依此类推,比“象2”更加接近“真相”的“象3”相对于“瞎子A” 2来说也存在着未被感知的真相。
我上面用瞎子A1、瞎子A2、瞎子A3.。。。。。瞎子An来符号表示作为不同时间阶段的瞎子A这个人对于大象的不同层次的认识,客观实在的“大象” —— 这个在自我意识的信息映像的本源,在不同时间阶段的瞎子A的自我意识之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 “大象”的信息映像的信息集合,现在如果我们把这个“大象”在自我意识之中的信息映像的信息集合设为{1、2、3……N},其中1、2、3。。。。。。N为信息集合之中的要素,假设Q为“大象”这个本体的信息集合的全集,那么,如果瞎子A1可以认识的大象的真实信息要素A或者信息集合{1},而瞎子A2可以认识的大象的真实信息集合{1、2},但瞎子A3可以认识的大象的真实信息集合{1、2、3},那么,瞎子A2可以认识的大象是不是比瞎子A1更加全面?瞎子A3可以认识的大象是不是比瞎子A2更加全面?.。。。。。。依此类推。那么,对于瞎子A1来说瞎子A2可以认识的大象的信息集合{2}对应的大象实体是不是瞎子A1没有认识(意识)到的客观实在?对于瞎子A2来说瞎子A3可以认识的大象的信息集合{3}对应的大象实体是不是瞎子A2没有认识(意识)到的客观实在?.。。。。。。依此类推。可见,瞎子A作为同一个人,在不同时空对于同一事物具有不同映像。在第二阶段瞎子A2考察第一阶段的自身——瞎子A1时,瞎子A1是作为被考察的对象或者参照系,在瞎子A2与瞎子A1进行比较时,瞎子A发现瞎子A2比瞎子A1对于的大象的认识更加全面,因此可以说瞎子A1没有认识到瞎子A2所能够认识到的大象的信息集合{2},所以,大象的信息集合{2}对应的大象实体是瞎子A1没有认识(意识)到的客观实在,。。。。。。依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