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组织管理与领导力
743 4
2022-10-04
HRGO 人力资源分享汇 2022-10-04 12:00 发表于上海

前阵子,关于西贝前副总裁一条言论,引起大众的广泛讨论。
事件的引爆点在于,西贝的前副总裁楚学友转发了一则微博:

“西贝和海底捞涨价之所以产生较大舆论反弹,是因为得罪了一大批微博网友,毕竟95%的微博网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
楚学友不仅转发,还评论“学习了”。

因为这个转发举动和一句评论,直接冒犯到部分网友,其中不乏西贝的消费者。怒火中烧,民众的舆论一下子压住了西贝。
这时,西贝公关总监出来说话了,表示:楚学友已于2020年9月从西贝离职,该条微博不代表西贝的立场。
这样说了,虽然算是给了一个交代,但却暴露出更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西贝内部的文化管理。
01
先说说往事。
去年,在疫情的笼罩下,一切线下的商业活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冲击。
尤其餐饮企业,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至暗时刻。
如果你还有印象,就应该记得西贝首先公开表示“现金撑不下三个月”,创始人贾国龙更是多次公开“哭穷”
在当时,无数网友纷纷声援西贝。几天后,浦发银行带着1.2亿流动资金入账了西贝,随后还审批完成了5.3亿的授信额度。
也是得益于西贝的发声,让多家银行业都出台相对办法,为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纾困,包括贷款展期、减免罚息、续贷、提高业务审批效率等多方面的支持措施。
可以说,在疫情的艰难时刻下,四面八方都在伸援手
不过有了资金渡过难关的西贝,立刻做的事情又很快让人们大跌眼镜。
就是菜品涨价”事件。

餐饮业亏损严重是事实,但没道理让消费者来填补亏损。
那在这样的环境下,西贝的邻居,盒马又是怎么做的呢?
为了缓解线下餐饮门店的连连亏损,同时帮助到许多待工歇业的工作人员,再结合疫情之下需要大量的配送员,盒马在业内率先打造出了一套“共享员工,临时供应链”的独特运作方式,同时缓解了门店亏损、员工待工、盒马缺人三大现状,可谓一举三得!
盒马与多家线下餐饮企业合作开展的共享员工,共抗疫情,在特殊时期,体现了企业间的智慧和担当。(盒马大喊:西贝,快把员工租给我!)
你看,环境同样糟糕,但有人在考虑自己,有人在考虑自己的同时,还考虑着他人。
▲云海肴员工在盒马门店核查库存
02
再说回西贝的公关解释,其实这是很经典的一套说辞。
“因为人不再是我们公司的了,所以他说什么我们没有办法限制,同时他说的内容也不能代表公司。”
这看起来似乎很正确,但仔细琢磨一下,是存在问题的。
要知道的是,往往在一家企业内,职级越高的人通常都要有两个特质:要么管理能力强,要么技术能力强。
换句话说,你要么在管理序列拔尖,要么在专业序列亮眼。
这也是公司提拔你,以及给你更大权力和更多利益的依据。
但是不是只要满足二者其一后,就一定能够到达公司领导层?
不一定。
因为越大的企业,往往对职级的要求也就越高。这里的“高”,指的不是单纯的能力高低,而是从“硬实力”逐渐偏向“软实力”。
说直白一点就是,如果单论工作能力的话,有很多人都足以胜任,但作为团队的领导者,管理不是硬性的,所以一定需要工作能力之外的本事。在决定哪些人可以来管理团队时,性格允许大相径庭,但对公司文化的认可一定要不约而同。
比如,马云性格外放,常常高呼各种战略,可具体的事务又很少经手,很多都是直接交给彭蕾去牵头。相比马云,彭蕾显得内敛许多,她专注阿里长期发展,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等。
尽管二人秉性相差甚远,但依旧可以形成非常好的配合。
这也才有彭蕾的那句话:“无论马云的决定是什么,我的任务只有一个:帮助这个决定,成为最正确的决定。”
高度的文化认同,是共同管理企业的基础。
显然,在这件事情中的西贝前副总裁,并没有和西贝达成文化认同的一致。不然一定不会做出这样有损公司品牌的举动。
当然,你可以说人家已经离职了,言论自由了呀。
但你有没有想过,当一个人在在职时,与离职后呈现出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状态,不是更可怕吗?

03
再举个例子。
阿里的中供铁军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支销售团队之所以能够叱咤江湖,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是团队本身的战斗力极强。
据了解,早期的中供铁军成员学历都不算高,很少有出身名校的,但即便如此,当这样一群人在一起时,却能爆发出极其团结的凝聚力,以及极强的战斗力。
某位铁军就曾采访时表示:只有做过阿里巴巴的销售,才能够真正体会出什么叫销售。
由此,这支团队内部的感染力多么强大,可见一斑。
第二,是即便脱离团队后,成员也依旧能实现遍地开花。

滴滴打车创始人兼CEO,美团网COO,同程网CEO,大众点评COO,易到用车COO,闪电购CEO,瓜子二手车CSO... ...

中供铁军培养了大半个互联网行业里的“CXO”,被马云称为最有“阿里味儿”的一支团队。
如果你去看这些铁军大佬们,一定能在他们身上看到共同属于阿里铁军最原始的坚韧品质,这是不论他们是跳槽、创业,都难以磨灭的。
不受时间地点立场的限制,这就是一个团队,一家公司成功的内部文化管理。
▲阿里铁军旧照
04
相信你在面试过程中,一定有问过候选人这样一个问题:

“对于你自己的上一份工作/上一家公司/上一任领导,如何评价?”
这道面试题背后的真实目的,其实就是在看候选人如何评价已经离职的前公司,对于现在已经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是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站在面试官的角度来说,他是在度量候选人。
因为如果候选人对于上一份工作/上一家公司/上一任领导没有丝毫感恩,而全是批评诋毁,已达到衬托自己的作用,想必HR也不会要。
公司是一个集体,当每个分离出来的子集不被待见时,根源所在,或许出自集体内部。
每一公司,不指望员工离开后能对自己赞赏有加,但一定不希望变相抹黑。

而这,光指望员工自身不够,更要管理达到身体力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2-10-4 14:55:11
谢谢分享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10-4 15:54:0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10-4 18:50:36
点赞支持
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10-8 14:15:23
离职员工的流程处理,确实能反映出一家企业的文化氛围。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