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问题是我怎么知道价格是否是均衡的?
其实我们在市场里只能知道趋势,或者说自己的市场地位。从图示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一个价格我们只能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中取数量小的点,也即使在供给短缺(P2<P)时,成交点在供给曲线移动,而在供给过剩(P1>P)时,成交点在需求曲线上移动,即市场交易的点总是在均衡点或出清点数量的左侧移动。
在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需求者处于更大的信息不对称的地位,需求者只知道产品品质、性能、外观和价格等信息,但是供给者知道更专业的产品信息,并且供给者知道产品的成本,这就是“买的没有卖的精”。
供给者根本不会去考虑什么均衡或出清,但是供给者对需求者的信息无法判断,均衡或出清是市场供求的宏观结果,这种结果是市场力量产生,也是供给者处于信息不对称时要面对的。供给者虽然不知道需求者的很多信息,但是供给者至少知道自己的成本,同时还包括自己的期望利润,供给者会在这个底线上通过某种定价策略进行报价,定价策略其实就包括很多对市场经验总结的结果,包含了一定的市场规律,即包括对需求者历史状况的总结。供给者会根据成交情况进行价格调整,如果产品热销,供给者会自动抬高价格,这就是趋势。均衡是指市场趋势,而并非市场的实际成交价格点,供给者会根据市场销售的变化趋势来调整价格。
现实中没有人会按照所谓的均衡或出清的概念去交易,但是每个交易者都会感受到趋势,市场供求关系会压迫我们趋向均衡。
如果我们是宏观的实时统计者和观察者,我们可以很容易确定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但现实存在一个问题,其实每一个交易者都处于信息不对称中,每个人面对的只是自己的需求和利益而已。而宏观的统计总是滞后的,如果统计是实时的,我们在通过略微的延时,可以判断趋势,然后通过趋势判定现在交易点在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上移动,通过统计的交易点,我们可以画出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
市场的价格均衡模型正是对市场交易的抽象,由交易点和趋势我们可以反向判断和计算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比刚加刚性,因为技术、管理的进步总是相对缓慢的,而投资也是存在周期的。
所以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并不存在循环逻辑!所谓循环逻辑是进步主义钻在线性逻辑的牢笼里。市场价格是供给者根据自己的成本和利润期望孤立报出来的,然后需求者接受或不接受,均衡是在信息对称情况下才可能确知的,但是在市场上没有一个人是信息对称的,这种对称是指宏观上的情况。均衡价格只能是时候的推测和计算,而且这个计算还是ZF统计部门才能做到的。但是孤立的个体并不因为信息不对称就不进行交易,交易者至少知道趋势。
所以我难以认同进步主义所认定的均衡价格理论的脱离现实和循环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