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地方财政硬约束的必要性问题。
 
2022年8月16-17日李总理在深圳召集沿海经济大省主要负责人会议。会议传出来的消息,就是中央财政向这些经济大省额外摊派上缴收益。据说深圳本地分摊了500亿。
 
从这份报道可以看出,2022年中央财政出现了计划外缺口。这里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1,中央财政出现计划外缺口,至少说明中央级预算缺乏硬约束,或者推演考虑不周,或者决策者的决策,脱离了财政思维。2,中央财政出现计划外缺口,向地方摊派,这里至少反映了两个问题。之一,就是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缺乏硬约束,打破了地方财政的年度安排。之二,这种上级向下级索贡的方式,打击了地方发展的积极性,更可能导致地方向下传导摊派。据说有的地方已经开始向地方企业摊派上缴任务。
 
1959年的大饥荒,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央财政过度向地方索要上缴粮,导致的粮荒。而上级向地方过度索要上缴,一方面是中央预算或预算推演不周;另一方面是决策人脱离实际,作出了远超过财政能力范围的决策。
 
财政硬约束,在一定程度上,让决策人理解或懂得,任何决策是有代价的,任何决策需要在财力可控的范围之类。决策要科学化,在正式决策前,必须有财政收支的推演。避免脱离自身财政能力上的拍脑袋式的决策。
 
这次中央财政出现计划外缺口,至少让西方政客,看到了我们财政计划上的缺陷。肯定会评估各级决策者的科学性或随意性。当今社会已经到了21世纪20年代了,国家科学决策体系,应该更加科学完备,不能成为摆设。俄乌战争最大的教训,就是俄罗斯在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之前的推演不够,出现了过于仓促决策的问题。中国需要从中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