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6629 10
2011-06-22

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竞争假设与稀缺资源配置的逻辑谬误


何全胜


   

  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对于这个问题,新古典经济学给出的答案是: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价格的灵活变动可以实现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但是,这个解决办法存在着根本性的逻辑谬误。所谓稀缺资源,必然是供求不均衡,供大于求或者求大于供。而完全竞争假设,指供给和需求是无限的,信息是完全的,供给一发生变动,需求也跟着变动,也就意味着供求始终是均衡的,即完全竞争=供求均衡,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资源始终是不稀缺的。所以,如果资源是稀缺的,就不存在完全竞争;完全竞争的假设,就已经意味着资源是不稀缺的。新古典经济学在假设完全竞争时,资源就已经不稀缺了,供求已经均衡了,还需要市场机制去解决什么“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呢?
    因此, 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理论分析,在逻辑上完全是一个“骗局”,存在着循环论证的逻辑谬误。
    正是在这种错误的假设和逻辑分析过程中,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认为,价格的灵活调整可以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既然是完全竞争,价格又怎么会发生变化呢?在初始的供求情况下,价格一发生变动,需求和供给就会跟着变动(完全竞争),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又使价格不发生变动。因为价格一涨,需求就会减少(需求定律),需求减少,价格又会降低,最终价格不会发生变化,永远保持在均衡价格水平。因此,在完全竞争下,价格不会发生变动。价格不发生变动,价格又怎么灵活调整呢?又怎么通过价格机制使稀缺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呢?
    新古典经济学理想化的完全竞争假设,与稀缺资源的现实情况存在着根本的逻辑冲突,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假设条件,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也就根本无法应用于现实的市场活动分析。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认为,价格可以决定供求,可以使供求从不均衡(资源稀缺)达到供求均衡,这不是一个神话吗?价格机制如果有这种作用,当粮食短缺时,通过价格机制就可以实现供求均衡了,还怎么会出现饥荒呢?新古典经济学在论证的过程中,把稀缺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转换成了均衡存在的问题,已经完全忽略了原来资源配置的问题,对市场机制的认识并不深刻。
    对于这种情况,何全胜通过对现实的市场交易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了“新价格理论”,认为供求决定了价格,价格对供求的作用是不确定的,从而否定了新古典价格理论的均衡分析。
当资源稀缺时,如供不应求时,价格会上涨,收入高的人可以支付更高的价格,稀缺资源配置给了收入高的人,低收入者的需求意愿不是消失了,而是在竞争中落败无法获得这个资源,这个时候的稀缺资源配置,是按照“资本”的大小进行配置的,即所谓的“资本主义”,从而造成了贫富分化的问题,而不是按照“价值”进行配置,并不能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
    如在收取道路拥堵费的问题上,持有新古典思想的经济学者,认为当一个孕妇在道路上拥堵时,道路对她的价值更大,因此她更愿意支付道路拥堵费,从而获得优先通过权。可是,这些学者忽略了一个前提,就是孕妇和其他人收入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她才会在价格竞争中胜出,如果这个孕妇没有钱,虽然她的需求更强烈,道路对她的价值更高,但也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得到道路的优先通过权。
    当然,对于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我也不是完全就反对采用市场的办法,只不过这里限于篇幅,无法展开讨论。我也认为市场是一个相对于掠夺和欺骗更文明的办法,但这个办法有其自身的缺陷,这就需要对市场机制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了使用市场机制和弥补市场的缺陷,通过政治手段来进行资源的配置(如产权的界定),也是必须的(当然是民主的政治),而不是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思想,市场能够很好的进行稀缺资源的配置,完全反对政治手段,否定ZF的积极作用。



何全胜:《交易理论》(新华出版社,2010)的作者,在该书中提出了“新价格理论”,认为需要在市场与ZF、效率与公平进行权衡。


何全胜博客http://blog.sina.com.cn/hequansheng

参考资料:从虚拟均衡到真实均衡-—一般均衡论质疑[url=http://www.studa.net/jingji/060208/16573047.html[/url]http://www.studa.net/jingji/060208/16573047.html[/url[/ur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6-22 17:05:10
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4 14:39:48
楼主,首先这篇文章对稀缺的理解有问题,  可以看得出此人并没有仔细理解稀缺的意义,有些望文生义。稀缺的意思是相对于人的无限需求而言,商品是稀缺的,就像人总是希望房子越大越好钱越多越好一样。
再者,帕累托有效率的含义也并不是每个人的效用都是平均的,可以满足的,比如一个人占有了世界上所有的财富,而其他人没有任何财富,当这个人认为他把自己的财富分给其他人的时候自己的效用降低了。那么他占据世界上所有财富也是一种帕累托有效率。
研究理论的时候不应该带有感情色彩。而在实行现实政策的时候,应该考虑整个社会中个体的效用(即考虑道德)
中国很多学者,不能分辨出学术与道德,所以做研究的做不好,搞管理后又肚子里又没有墨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4 14:47:37
新古典的理论里没有竞争,把一种形式的竞争排除,那就是资本追求更高利润率的积累式竞争。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率。
把资本主义的竞争说成技术为主的竞争,而不是古典经济学(包括马克思经济学)揭示的积累为主的竞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4 14:50:36
《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主义中的一种实质性的竞争,那就是跨行业的追求更高利润率的积累式竞争。而新古典为给资本主义遮丑,把积累式竞争完全排除,把它说成是技术竞争,新古典经济模型完全是实物经济,而资本主义压根就不是什么实物经济,而是追求对劳动支配的经济。
新古典实际上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商品(货币)拜物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4 14:55:35
新古典的厂商理论中,固定成本是堆机器和厂房,它们短期是不变的,再把作为可变成本的工人加到机器上去,考察产量,由此可以得到一条U型的平均成本曲线,可以采同样的方法考察长期成本和规模收益变动,这些可以说都是正确的,也在企业的实物生产中存在这样的状态。但是,你只要拿出企业的财务报表,就会发现,上述这些成本和产出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根本找不到的。这里只有花多少钱和赚多少钱,如果货币成本收益是按新古典的生产涵数的那样,那么总经理或者懂事长一定是工程师,而且还必须找一个数学最好的财务总监给他计算。而现实中懂事长、总经理们根本就不懂技术,也根本不需要知识技术,与成本收益有关的是货币,即工程师和雇员的工资。他们并不需要理性的像工程师那样核算实物成本,所要的只是凯恩斯所说的“动物精神”,去和其它“动物”争斗和摆平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斗争。他可以不懂技术上的事,甚至不懂算术,但他们能没有勇气,正如前面所说,实际成本核算只是工程师的货币工资,与新古典的生产涵数是没有关系的。
  即雇员(包括说工程师)等的工资是按契约预先确定的来支配的,这是根本找不到它与生产力的关系,包括奖金也不是按实物状态来确定的。这就如同夫妻双方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我们是无法确定其代价和贡献的,但在离婚时分割财产确是按法律规定的条文来确定的。这就如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解释的天、周、月一样。也就是说生产效率无论如何提高,都不可能在一定周期改变货币(资本)与劳动交换的比例,每个领域的货币供给量并不是凭空变出来的,而是受资本制约的。而资本主义追求的正是金钱,改变货币与劳动交换的比例,即资本向其向领域流动,或者其它行业它某一行业流入。也就是说货币价格根本不可能影响实物生产的产量,实物生产的生产只受生产周期的技术状态来决定。资本可不是机器,某些机器或者说技术的周期很多是十年,资本家追求的是利润,他们的生命就没有多少个几十年,很少有几十年才收回收益的?如把金钱投入到来钱更快的房地产领域远对去慢慢等待僵化的生产力(机器)调整,对于资本家来说要实际得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