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组织管理与领导力
632 6
2022-10-28

作者:精亦诚刘欣

  来源:卓越运营实战(ID:yunying-pub)


我在管理咨询过程中,经常听到有管理者和我抱怨,说一项任务或一个要求提出来,三令五申警告多次,还是有很多员工当做耳旁风,不放在心上。我多次在企业访谈调研时,也听到很多员工和我说,公司领导就知道骂人,我们也习惯了。甚至有员工调侃说,我们的工资里面,包含了一部分挨骂的工作。


为什么管理者的警告,总是不起作用?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让管理更有效?



01

及时的小奖励,胜过未来的大威胁


伦敦大学学院的行为神经科学家Tali Sharot博士,在一次TED演讲中,讲过一个医务人员洗手的案例。


众所周知,洗手是防止疾病传播的有效方法,这对医院来说更为重要。研究者在美国的一家医院,安装了一个摄像头,用来记录医务人员在进入病房前后,是否会洗手消毒。而且,所有医务人员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摄像头存在,也就是说,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现在是处于被观察中。但是,即便如此,仍旧只有10%左右的人,在出入病房前后会洗手(如下图)。



接下来,研究者采取了一个干预措施。在洗手处放置了一块电子板,上面会显示大家洗手的表现,而且每当医务人员去那里洗手时,屏幕上的数字就会上升,并告诉他们自己洗手的频率和次数,以及每周其他人最近洗手的频率和次数。你觉得,结果会有什么变化吗?


变化是惊人的。


洗手的医务人员,从之前的10%,飙升至了接近90%(见下图)。



研究者也非常惊讶,为了确保可复制性,又换了医院的另外一个部门做实验,结果仍然不变。为什么干预的效果会这么好?


Tali 博士解释说:“因为它没有警告或威胁别人,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坏结果,例如生病。相反,这种方式符合了社会激励、及时奖励、进度监控三个原则。”


社会激励,即周围人的行为会激励你的行为,例如知道其他同事在洗手,你也会主动洗手。


及时奖励,不洗手可能在未来会产生疾病,医务人员比我们更清楚,但那是未来的事,人们一说未来就会觉得很远,哪怕这个未来就在下周。但如果说现在洗手能马上得到奖励,就会立刻洗手,哪怕只是带来屏幕上一个数字的变化。


进度监控,每天每周都能看到自己的表现,进度监控会让行为变成习惯。


研究者在实验中,没有做过任何严厉的警告,只是改变了自己的干预措施,却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


及时的小奖励,胜过了未来的大威胁。


这让我想起,原来公司推出商用净水机的产品,先后在机场、车站等公众场所投放,并进行了一些环保的宣传,但始终没有多少人使用。后来我们在产品上,安装了一个只有一行的小显示屏,上面会显示,例如“使用这台净水机已经减少了15867个矿泉水瓶的使用”。这让很多人觉得非常新奇,都想让这个数字再增加一个,使用的人因此变得越来越多,哪怕只是得到一个数字的改变。


及时的小奖励,胜过苦口婆心的劝告。



我做咨询后,给不少企业做过战略地图的培训辅导,帮助客户进行战略分解和落地。但要想在两三天时间内,让几十号人都掌握这套工具,并非易事。毕竟,不是所有管理者,都看过卡普兰和诺顿合著的,那5本一套有关战略地图的书籍,也不是经常会做战略地图的研究和实操。


有一次课间休息,客户方一个尚未毕业的实习生,本来是负责资料发放和培训安排的,走到我旁边,给我提了个建议:“刘老师,我们这个战略地图的使用,能不能设计成像《斗罗大陆》的游戏那样,打怪升级赚积分呢?这样更容易操作啊!”


《斗罗大陆》我倒是都看过,但是把战略地图和斗罗大陆相提并论,而且还要把战略地图设计成像《斗罗大陆》游戏一样,我当时心里第一反应是“年轻人就想着玩,怎么能把战略的事当游戏呢?”,不过我在口头上没有直接否定,只是委婉地说“这个思路不错,回头我想想。”


晚上,我回到酒店,想起白天实习生的建议,反问了一下自己:“为什么不行呢?”如果把操作步骤再分解得细一些,每一步完成的结果更直观一些,那么即使没接触过战略地图的人,也能更容易实施,而且在完成每一小步的时候,都会看到自己的进步,也就更愿意往下进行。后来,由于能力所限,我还是没能把战略地图的工具,设计成像《斗罗大陆》的游戏一样好玩,但却鼓捣出了“战略地图八步赶蝉”,让客户高管们操作起来,可以分成8步逐级而上,每一步都有小小的成就感,不再有原来的畏难想法和照猫画虎的模仿做法。


及时的小奖励,胜过强制执行的要求。



02

警告变成“狼来了”,因为没及时让狼来



管理中,能用及时小奖励解决的,就没必要用警告。因为,人性都是喜欢奖励、厌恶威胁的。那,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管理者,爱用警告的做法呢?难道警告的做法,真的没用吗?爱用警告的做法,是因为警告的成本很低,张张嘴就可以,所以很多管理者会不自觉地就采用警告的做法。


警告的做法,如果被错用,当然就没用。如果能正确使用,还是可以发挥不小的作用。


我弟比我小四岁,我上初中的时候,他上小学,正是玩性很重的年龄。那时候,城市里网吧还没兴起,不过游戏机满大街都是,“街霸”、“魂斗罗”、“坦克大战”是那个年代的主打游戏,吸引着每一个放学的孩子,包括我弟。每天放学都是我先回到家,却迟迟等不到我弟。我知道他是去打游戏了,实际上我爸我妈都知道,只是那时候父母是国企的双职工,实在没空管。


我弟回家,是越来越晚,好几次过了吃晚饭的时间,还不见人影,都是我妈怒气冲冲地到游戏厅里,把他抓回来,每次都厉声警告,“再玩游戏不回家,就要挨打”,但我弟依然毫不悔改。我弟不怕我妈的警告,但是怕我爸的警告。


因为我妈总是不停的口头警告,却没有几次实际行动。但我爸只警告一次,剩下的全是实际行动。所以,在我妈管我弟的那段时间,我弟虽然总是被训斥,但该怎么玩还怎么玩。后来是我爸实在看不下去,终于出手了。这一出手不要紧,我弟发现不对了,如果被我爸在游戏厅逮住,回到家肯定没好果子吃,什么拖把、笤帚、衣架、球拍……,只要是能单手抓起来的木质器具,都会往我弟屁股上招呼。


这样打了没超过3次,我弟每天放学乖乖回家,比我回去还早。只要是我爸的警告,我弟都会认真对待,绝不敢敷衍了事。我弟不怕我妈的警告,怕我爸的警告,是有道理的。


不是警告无效,而是警告要有配套。


我原来的老东家是美的,美的创始人何享健曾说过:“跨国企业的普遍做法是,经营单位两个季度未完成指标尚可原谅,第三个季度还未完成,职业经理人就要下课。以后我们也要形成这样一种文化,原则上不完成指标、不完成任务的就要承担责任。”


美的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次的警告都不是吓唬,不是在喊“狼来了”,而是每次都让“狼”真的来:没完成经营指标的,轻则奖金打折,重则位置不保,而且每年根据经营结果,年中调整一次、年底调整一次,绝不姑息、绝不儿戏。


所以,美的职业经理人对待自己的经营指标,也从不敢掉以轻心,每一年都严阵以待。曾经有一个企业老板和我抱怨,说他手下有几个高管,业绩越来越差,老板在公司会议上多次批评警告,但几个人还是连续3年没有完成指标,问我有什么好办法。我问他,除了批评警告,还有没有采取过别的什么措施,他说没有,只是批评更加严厉了。


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这几个高管的问题,而是所有人会认为,老板对于业绩差的干部,批评得再厉害,也只是说说而已,不会来真的,大家都不用太担心,就像我弟对待我妈的态度。孔子他老人家,在面对“朽木不可雕也”的宰予时,曾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重要的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


员工看待管理者,也是同样道理。管理者的警告,最后会变成“狼来了”,不是喊的声音不够大,而是没及时让“狼”真的来。



03

动力机制与压力机制,都要显示进度条



我们前面提到的,及时小奖励与及时让狼来,属于企业中要建立起来的动力机制与压力机制。关于动力机制与压力机制,商学院或EMBA课程中会讲很多逻辑与概念,要么不明觉厉,要么容易让人蒙圈,我还是从落地的角度,讲一个实操的关键点:不论是动力机制还是压力机制,都要显示进度条。


什么意思?还记得我们在电脑上开机的进度条吗?实际上,不仅是电脑开机,就连安装程序、下载软件、拷贝大文件等操作,都普遍采用了进度条的方式。但计算机刚发明出来的时候,是没有进度条显示的,而且早期的计算机运行慢、处理时间长,操作人员不得不忍受漫长的加载过程,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压根不知道已经完成了多少,也不知道还要等待多久。


这事直到1985年,一个叫做布拉德 A· 梅尔斯的大学毕业生,在他的论文中,正式提出了让计算机显示进度条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实现,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但却解决了计算机用户等待的问题,既减少使用者的烦躁,又让他们变得更有效率,因为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点什么,哪怕只是休息一下。实际上,我自己一直都很怀疑进度条的准确性,因为有时从20%到80%会瞬间划过,但有时在99%的地方又停留很久,但不管怎么说,进度条还是给了我明确的目标感和距离感,让我知道距离100%完成还差多少。


所以,不论进度条准确性如何,有比没有还是好了太多,如果现在取消进度条的话,我想我一定会抓狂的。现在企业中,管理者都会制定各种KPI、财务预算、项目甘特图、工作计划等等,但是很多管理者完成这些之后,就将其丢在一旁,还是本能地采用口头警告的方法,而不是让各类进度条经常显示出来。


如果日常管理中,能做到经常显示进度条,其效果要远远好于口头警告。


比如上面案例中,医院里的电子屏幕,就比开会强调洗手的重要性,更管用。


精益生产中,车间和办公室随处可见的看板,就比领导拍桌子骂人,更管用。


每周开项目周例会,检讨项目完成进度,就比偶尔抽查秋后算账,更管用。


每月开经营分析会,对比预算执行情况,就比临近年底才做总结,更管用。


下图是我们原来的一次经营分析会上,各部门费用进度与销售进度的对比,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国内营销部的费用支出,超出销售进度10%,制造部的费用支出,超出销售进度3%,其他部门并无超出情况,而且还有多少费用空间也是一清二楚。



这只是一种进度条的表现方式而已,其他像每月KPI的得分等等,也都可以做类似的呈现。日常管理中,经常显示进度条的做法,实际就是在明确的目标下,想方设法做到及时反馈,这样才能让动力机制和压力机制都起作用。


动力机制,是利用人的需求满足心理,包括薪酬上的物质满足、荣誉与成就感的精神满足。


压力机制,是利用人的损失规避心理,包括金钱的损失、面子的损失、机会的损失、位置的损失等等。


在动力机制下,经常显示进度条,可以让员工明白,只要继续努力,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奖励,满足更多的需求,从而持续产生动力。在压力机制下,经常显示进度条,可以让员工预知,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减少和规避各种损失,从而消除散漫和怠惰。


目标的制定,也许有拍脑袋的成分,进度条的显示,也不一定百分百准确,但一定要有,而且要经常显示。因为,这样才能让全体人员知道,我们走在什么样的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走在队伍的什么位置,我们的每一步距离目的地还有多远。



04

最后的话


管理者的警告,总是不起作用,这并不奇怪。因为总想用最低成本的做法,靠动动嘴皮子,就想获得好的效果,这也算是一种妄想吧。试着先放下警告的本能做法,尝试采用及时的小奖励,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行为改变。


如果真想让警告有效,就一定要有配套,就要及时地让“狼”来


最后的最后,别忘了,不论是动力机制还是压力机制,都要经常显示进度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2-10-28 12:07:46
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10-28 21:53:13
点个赞加点人气
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10-29 12:13:21
谢谢分享,有启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11-8 08:48:10
谢谢楼主分享精彩帖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11-8 22:00:08

谢谢 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