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538 10
2011-06-23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今年89岁的杨振宁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日前,他携小他54岁的娇妻翁帆参加南开大学的一项研讨会。夫妻鹣鲽情深,翁帆对他照顾很细心。
      6月18日,他出席了南开大学举办的“理论物理前沿讨论会”,杨振宁在会上谈到他在冷原子领域的最新研究工作。学术报告会后,他牵着翁帆的手来到老友陈省身夫妇的墓前,与众人一同揭开陈省身先生的纪念碑──一块写着数学方程序的“黑板”。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说,杨先生不喜做寿,因为真正做科学的人是“没有年纪的人”。1986年,刚刚创办南开数学所的数学大师陈省身,邀请老友杨振宁到此创办理论物理研究室。尽管“完全没有思想准备”,杨振宁却欣然从命,只因“陈先生的邀请是无法拒绝的”。
没架子什么都可以说
      同年,被杨振宁聘到南开大学任教的葛墨林说,“很多人学问很大,脾气也比较大一点,而杨先生,你跟他什么都可以说。”葛墨林说,杨振宁是位尊重人的忠厚长者,什么事都可与他辩论。“每次到南开参加理论物理讲习班,都可以看到杨先生跟学生们一起排队领自助餐,边吃边谈。”
翁帆对他照顾很细心
      在非学术领域,外界对于这位物理学大师最感兴趣的无非是2004年、当时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美丽女子翁帆结婚。而当年不被看好的婚姻,如今已迈入第7个年头。
      葛墨林认为,杨先生目前的健康身体,“翁帆绝对是有功劳的。”2010年9月,杨振宁突发高烧,陷入半昏迷状态,说的话人们都听不懂,进了重症病房。葛墨林说,杨先生住院时,翁帆的照料有目共睹。
      葛墨林说,翁帆对杨先生照顾很细心,杨先生冬天出门前,翁帆一定为他系上围巾;逛公园,走10几分钟路,翁帆就坚持要歇一歇,将石头扫干净后才放心让杨振宁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3-10 06:43: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8 15:08: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8 15:11: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18 15:19:00

为什么要辟谣?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追求真理本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真相未必被人接受。再有意义的文字,必然会有反对者。很正常,没有反对者,早就世界大同,科普就没有必要了。也有人说,老子就是喜欢骂人,言论自由,你管得着吗?我不想辩解,只能说:法律之外还有做人的基本道德素质。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个体总是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做出非理性的判断。记得在2009年6月底,一股谣言突袭福建,说盐场受到污染,食盐断货且要涨价,许多市民抢购食盐随之劲刮的食盐抢购风席卷全国。缺乏独立思考,就是谣言的土壤。好在科学的思维,是战胜愚昧的良方,可以培养独立思考之精神。

作文做人,首推“德”字,我们看见,很多不负责任的网站散步各类谣言和伪科学,为量子佛学、风水通灵、星象占卜、易学算命等伪学说背书。我国总体上科学还很落后,承认差距、勤奋磨砺才能进步;靠歪门邪道的“超科学”、“走捷径“获取“民族自豪感”,以诋毁真相的文章博取读者眼球,无助于社会的进步,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的利益。作为媒体工作者和科普人,严守职业操守,以事实真相为准则,是最基本的要求。多揭露些伪科学、迷信,世界上就少些“假、空、丑”,子孙后代生活的环境就好一些;实事求是多一点,人民群众就多一点福祉。

由于特殊原因,网络上出现一些诋毁杨振宁先生的歪风邪气,欺骗、误导了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制造、故意传播谣言者,无君子之诚,更是不义的可耻行径。

诋毁杨振宁只是社会现象的一个小小缩影,说明我们的人文生态出了问题。辟谣的意义,不在于能否还原杨振宁的真相,即使不做任何辟谣,在太阳系也只是一个小事情,地球还在转动,我们更注重的是透过个例给国民性把把脉,提倡更务实、更理性的科学人文精神。

制造、传播谣言是不义行径

尽管在知识界,杨振宁受到广泛赞誉,但总有些不负责任的言论,说杨振宁替敌国干活出卖祖国,年纪大了人家不要了,就回来养老了,骗吃等死,是一个大汉奸;还有人拿杨振宁娶翁帆以证明其“不伦”,所以“人品差”。

然而,稍加思考的人都会知道,这些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歪曲言论,背后是一种恶意的炒作,以达到非道德的目的。这种谣言,有四个站不住脚:道德上站不住脚;证据上站不住脚;目的上站不住脚;逻辑上站不住脚。要说杨振宁有“争议”的话,他的爱国之心、对中国的贡献是没有争议,所谓的争议类似于“科学是不是宗教”这样的伪争议。杨振宁中年频频回国,已经承担了其爱国的责任,对祖国是有情分的。

道德上站不住脚:有恩于国反遭诋毁


任何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在知悉真相之后,都不会去侮辱杨振宁这样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老人。杨振宁对中国的外交、科学、教育、思想建设都是很有贡献的。知恩图报,饮水思源,是中华传统美德,而不是学习少数人不遵道德,哗众取宠、为了制造点击率而恶意传播谣言,大搞人身攻击,与“文革”批斗何异?

证据上站不住脚:皆为捏造事实

迄今为止,对杨振宁先生的诋毁,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我们统计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十几个谣言,没有一个在证据上站得稳,皆为不实捏造。比如谣言传播者说,杨振宁回国后是“享福”。然而,据我们调查,为了中国科教事业的发展,高龄的杨老先生不辞辛劳,往返奔波,访问过国内几十所大学,应聘担任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几十所高校的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他还在我国许多高校主持并且直接参与建立研究机构。比如,1986年他不仅应聘为南开大学的名誉教授,同时应陈省身之邀,负责建立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并担任该所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对这个研究室的建立与发展,杨振宁从组织工作、专家构成、基本规划到学术活动、研究方向、具体课题,他都亲自过问,倾注了大量心血。值得一提的是,杨振宁到处学术演讲、参加科研活动,所有报酬分文不取。

请问:

   美国的生活条件不好吗?不足够“享福”吗?80年代中国的生活水平难道比美国还要“享福”?一个70多、80多岁的老人,义务协助中国建设了60多座一流的科研实验室,他难道不能在家中“享福”吗?

   他图什么?名?不要说华人首获诺贝尔奖的荣誉,在美国领导以自己姓名命名的研究所,还被学术界评价为古往今来排名第10的科学家。这个名不够吗?利?他的养老金不够用吗?清华大学给杨振宁年薪人民币100万元,他为什么多年来分文不取全部捐献?他为什么把美国的住宅卖掉折合百万美元捐献给国家?他不能作为遗产留给后代吗?1997年,高龄的杨振宁还开始为本科生上课,难道他没有资格养老吗?

杨振宁为科教事业,冒着酷暑严寒奔波各大学,所有报酬全部不取。居然还有黑杨振宁的人说:他坐汽车的,不累。请问:您家有老人吗?谁家的老人70多、80多不是颐养天年?您的心肠、人品、道德在哪里?

目的上站不住脚:他们为什么制造谣言

     众所周知,杨振宁1971年回国之后,积极赞美周总理、邓公,以致惹怒了一些“公知”。

   朱邦芬院士:现在网络上谩骂、造谣和污蔑杨振宁先生的话很多,我想他不在乎这些。他几十年来被人骂惯了。在美国,联邦调查局一直盯着他,因为他是在中美中断了20多年关系后于1971年第一位访问新中国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回到美国后他到处公开演讲,称赞新中国的成就;中苏关系交恶的年代,苏联人也时常攻击他,说他是中共在美国的“第五纵队”;他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个级别的科学家中第一个回到大陆的,又说了很多大陆的好话,所以台湾和美国很多亲国民党的华人一段时间内也一直在攻击他,攻击得非常厉害。

此外,我曾经和辱骂过杨振宁的朋友有过对话,颇能反应某些心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4 15:47: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