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693 0
2022-10-30

认识活动是人类旨在为了获得知识、运用知识、检验知识真理性的活动。认识活动包括识别(distinguish)区分、辨别、分清、看清、认出、听出等认识世界事物的活动的过程。这样的陈述内容都是以感官知觉认知活动,它们所获得的物象、物象知识。但是,人类进入语言文字时代以后,人的一切社会活动无不是在语言参与进行的;所以,语言交流也是人类认知世界事物的方法、途径。不过,运用语言文字作为工具认知世界事物的方式,仍是在心灵意识中形成物象、物象知识的心理样态。因为认知对象,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它们都是以一种实在者的状态,存在于宇宙之中的。

德谟克利特认为,(6)各种物体所具有的可感觉的性质(颜色、声音、味道和气味等等),不在它们本身之中,只是原子相结合对我们感官所起的影响。原子本身除去以上所述的不可穿透性、形状和大小以外,没有别的性质。因此,感官知觉不能给我们关于事物的真知识,它只告诉我们事物如何影响我们。德谟克利特的这种观点影响深远,是奠定西方哲学认识论中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区分的基石,它是西方哲学史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分水岭。

但是,感性认识活动也可以获得事物的真知识。虽说感性认知不能识别许多事物的假象(受到感官阈值限制),但不能由此全面否认感性认识有获得真知的能力。感性认知也是获得真知的一种正常通道或途径。所谓感性认识就是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知觉器官的看、听、嗅、尝、触等能力认识世界事物的活动。

这样将理性认识活动如语言思维、抽象、推理、判断等认知活动排除在实践范畴之外。或者将它们改换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实践与理论”相对应的认识活动。并且,坚信实践是第一性的、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由此,这种认识论理论就存在着三个逻辑矛盾:

1、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但是,理性认识又要被感性认识所检验;

2、实践是第一性,但“感性的人的活动”被规定为实践的基本内涵、特征。如果实践是感性的人的活动,那么,这种实践活动就如同动物界的活动的性质无差异了。感性实践只能认识直观的事物结构、形状、运动、作用等,并不能看到微观的世界事物的状态等等。那么,感性实践怎么能成为检验理性认识(知识)的真理性唯一标准呢?

3、理性认识是运用语言符号为工具如概念、抽象、推理、判断等思维方式的认知世界事物的活动,它们被排除在实践范畴之外。这样就把数学家、语言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教育学、文学家创作活动全部排除在“实践”活动之外。

因此,假设实践是人类旨在为了获得知识、运用知识、检验知识真理性的活动。我们就可以避免上述三个方面的逻辑矛盾。这样,我们可以划分出:“感性实践”,“理(性)智实践”,“意象性(语言)实践”和“直觉实践”等四种类型的实践。虽然,直觉是人的第三种认知能力,但是直觉实践并不能单独进行。现实中,直觉认知能力是在理智认知和意象性认知中不时地呈现出来的。但是,上文已经说过,“实践”在词源上并不是与获得知识、检验知识相对应的逻辑关系。

所以,我我在37、38节、39节分别提出“感性认知”,“理(性)智认知”和“直觉认知”等3种类型的认知活动。虽然,直觉是人的第三种认知能力,但是直觉认知并不能单独进行。现实中,直觉认知能力是在理智认知和意象性认知中不时地呈现出来的。由于直觉认知能力的重要作用,所以,有必要设置一节专门讨论。

因为在理智认知和意象性(语言)认知的活动中,都是可以实现检验知识的真理性。比如,逻辑实证检验,数理逻辑检验等等。如果有的人要将感性认知的重要性提升到“为王”的地位,那是一种荒唐的观点。比如,有的感性主义者认为,嫦娥四号是否登月着陆成功,最终判定是人的视觉看到了它的着陆场景。这种感官知觉为最高标准的观点,是非常荒谬的。这些人不懂得嫦娥四号登月车到达月球表面,是由数理逻辑的计算机编码程序所决定的。他们继续辩解说,如果是盲人,那么他是无法进行数理逻辑的计算机编码程序的工作。但是,如果是一位视力正常的文盲人,那么,文盲人能够进行数理逻辑的计算机编码程序的工作吗?此外,我们假设:嫦娥四号登月车到达月球表面,成功实现了登陆月球。只是由于登月车上图像转发器出现故障,导致地面上的人们看不到嫦娥四号登月车到达月球表面。这个场景被美国的卫星观测到了。那么感性主义者如何评价它的成功登月呢?所以,理智认知一定是高于感性认知的活动。或者说,感性认知与理智认知各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和地位。

但是,在认知活动与获得世界事物的知识和知识表达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认知和转换的过程。这个认知过程包括外在中介和内在中介,以及由内在中介即物象向语言符号转换的复杂过程。

参考文献:

(6) [美] 梯 利 著 《西方哲学史》 上册 第50页 葛力 译 商务印书馆 1975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