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钢铁行业面临着成本控制的严峻考验。只有将生产成本控制到最低限度,才能够在市场的浪潮当中处于不败之地,使企业获利。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天行健精益生产顾问总结如下:
(一)优化工艺方案
1.折罐工序:优化铁水分装制度。折罐间根据高炉供应铁水条件以及两座150吨转炉生产钢种对铁水要求不同将铁水分装,既能满足生产,又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转炉生产普碳钢以及低合金系列钢种时走双渣炉次造成的成本升高。
2.脱硫工序:对铁水进行分类预处理。铁水分类预处理工艺措施,发挥铁水预处理在炼钢工艺环节中的基础作用,实现炼钢工序提质增效、降低运行成本。通过优化KR脱硫工艺生产操作实践,实现脱硫周期稳定、提高终点硫命中率、有效降低脱硫剂消耗。另外通过工艺优化有效地提高搅拌头使用寿命。
3.转炉工序:优化入炉原料结构。优化转炉入炉原料结构,在不降低钢水质量的前提下,使用部分低价料替代部分高价料,从而降低生产运行成本。用云石渣替代部分白灰以及轻烧白云石消耗;采用锻煤替代部分低氮增碳剂的消耗;部分合金料可采用低价料替代部分高加料,降低生产成本。
(二)建立更加合理的激励机制
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地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根本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三)推行标准化岗位建设
标准化建设是班组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提升班组文化、优化工作流程、规范内部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进精益化管理,从而实现向管理要安全,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发展后劲的有效手段。针对工作实际,细化考核细则,坚持做到“有标准、有控制、有监督、有检查、有记录、有考核”,真正将标准化工作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岗位、每项工作中,实现了由精细化管理向精益化管理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