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3000 1
2011-06-25
 摘要:本文利用江苏省13市379个农村人口的调查数据,建立实证模型分析影响农村小额保险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保险认知水平、近三年的风险情况以及来源地等因素对农村人口购买小额保险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而就业状况、家庭年收入、储蓄情况、人均拥有土地情况以及保单持有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不太显著。  关键词:农村小额保险,农村人口,购买意愿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险业无可争议地成为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然而商业保险在利润的驱使下,一直偏重于相对富裕的群体,忽视了最需要风险分摊的弱势民众。因而当小额保险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成功推广时,这种依据公认的国际惯例运营的,由多种不同实体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保险的创新形式很快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在中国保监会的组织和推动下,国内多家保险公司开始积极调研和启动农村小额保险市场,力图为农村中低收人者建立风险保障机制。从理论上说,农村人口对于这种针对其收入特点而设计的小额保险产品应该既有现实需求,也有客观的支付能力,完全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然而前期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农村小额保险在业务规模以及推广效率方面成效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供求失衡、有效需求不足等特征。现有文献中,以供求作为切入点的研究并不多见。曹晓兰从我国低收入者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两方面分析了目前小额保险的供求矛盾。她认为,农村的中低收入群体对基本保障型保险服务的需求是现实存在的,但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与农民需求不相适应,适合广大中低收入者的保险产品很少,因此,有必要降低小额保险的交易成本,将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高峰和王珺对我国农村人口巨大的潜在保险需求和受到抑制的实际保险需求进行了分析和估算,并就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对发展小额保险提出了建议。陈之楚则对小额保险供给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传统商业保险所遵循的同质风险、同等价格的交易原则,对低收入者而言是难以实现的,为此建议调整传统保险“可保性”的限制,采用同质风险、分层对价方式,将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功能相融合。陈华基于广东部分地区的调研,对农户购买小额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储蓄状况对于小额保险购买意愿具有明显的影响。
  考虑到江苏是一个保险大省,有着良好的保险市场基础,且目前江苏省相关部门已将农村小额保险列为在农村重点推广的业务,因而该业务在江苏有着可以预见的发展前景。同时,江苏的经济发展具有地区不平衡性,苏南、苏中、苏北农村经济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农村小额保险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因而基于江苏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推广性。为此,本文基于江苏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村人口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保单持有及保险认知情况,以及购买农村小额保险的意愿,并进一步利用Probit模型寻求影响购买意愿的诸多因素,力图为促进农村小额保险的需求提出政策建议。
  二、 研究假说
  本文拟从个体与家庭特征、保险认知与风险情况等方面,考察影响购买农村小额保险意愿的诸多因素,并提出以下两点假说:
  假说1:个体与家庭特征会影响农村人口的购买意愿。(1)年龄。一般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于保险的购买意愿会降低,但该因素对于农村人口购买小额保险意愿的影响方向不确定,有待验证。(2)受教育程度。通常情况下,文化程度较高者会对保险有更加科学的认识,从而购买欲更强些,但该因素对于农村人口购买小额保险意愿的影响方向同样有待验证。(3)来源地。地域经济越发达、保险市场发展越成熟的地区,其农村人口购买小额保险的愿意可能更强。(4)就业状况。拥有正式工作的农村人口,可能会由于参加社会保险,已经获得基本保险保障,对小额保险的需求较弱。(5)家庭年收入。收入水平与农村人口购买小额保险意愿的关系为正,但收入超过一定程度后,影响方向可能会转变,因为小额保险无法满足高收入者更高的保障需求。(6)储蓄情况。具有一定储蓄的农村人口拥有更强的支付能力,但对小额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不确定。(7)人均拥有土地情况。土地越多的农户,一般会拥有更多的生产性工具,因此对小额保险,尤其是小额财产保险的需求更强。
  假说2:保险认知与风险情况会影响农村人口的购买意愿。(1)保险认知情况。对保险有一定了解的农村人口更具购买意愿。(2)保单持有情况。它表明农村人口对保险的态度,但影响方向很难确定,对保险有科学认知且获得较为理想保险服务者通常更愿意购买保险,反之则更加不愿意购买。(3)近三年风险状况。近几年遭遇过财产或人身风险者更具购买意愿。
  三、 样本的统计特征描述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于2010年10月笔者在江苏省展开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个体与家庭特征、保险认知与风险情况以及农村小额保险投保意愿等方面。调查范围包括江苏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农村,涉及13市66个自然村。共发放问卷390份,收回有效问卷379份,其中苏南有效样本共199份,苏中苏北有效样本共180份。样本的统计特征描述见表1和表2。本次调查中,男女分别占53.03%和46.97%。以中青年为主。其中47.23%是3口之家,家中主要劳动力2人。家庭年收入有57.26%在2万元以上;其次是1万一2万元之间;5千元以下仅20户,以苏北地区为多,占5.28%。就业状态方面,赋闲在家者37人,占9.76%;纯务农者55人,占14.51%;灵活就业者共118人,占31.14%;具有稳定工作者169人,占44.59%。77.57%的被调查者家中有一定的储蓄,但储蓄金额一般较少,仅能应对较小损失的风险。人均拥有1亩左右土地者居多,其中有53户家庭人均拥有土地在2亩以上,占13.98%;另有60户无耕地,占15.83%。在了解农村人口对保险特别是对农村小额保险的认知情况时发现,知晓者对保险了解的渠道主要是营销员上门推销、亲友口口相传,以及媒体宣传等,仅有33人(10.62%)属于主动了解。从保单持有情况看,72.30%的农村人口家中无商业保单,其中近一半未投保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余钱”或者“对保险公司不信任”;22.99%的被调查者是因为“已经参保社会保险”;此外“家庭能够承担可能遇到的风险”、“无合适的险种”以及“周围买保险的人很少”等也是未投保的常见原因。目前,农村人口持有的保单主要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意外伤害保险三大类。近三年面临的风险依次是:“生小病看门诊”、“大病住院”、“意外伤害”,面临“财产损失”的仅有6户。绝大部分农村人口在遭遇风险时,会“自己承担”,这一比例高达79.42%;其次是“亲友帮忙”,占8.18%;5.54%的被调查者曾经获得相应的保险理赔;少数人是通过“ZF救济”等其他途径弥补损失。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人口对农村小额保险的投保意愿较高。在问及“若有一种保险,只需要一次性交纳几十元保费就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保财产、保健康、保意外等),您是否愿意购买”时,72.82%的人选择愿意购买。其中,苏南愿意购买者达78.39%;苏中苏北地区愿意购买者达66.67%(见表3)。

  四、模型与变量说明
  (一)模型本文
  采用Probit模型,形式如下:
   
    式中,P表示概率;G是标准正态分布函数;β(β1,β2,…,βn)是系数估计值;x(x1,x2,…,xn)是解释变量。需要说明的是,在结合估计结果进行分析时,由于该模型的非线性特点,不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纯考虑某一控制变量对响应变量的影响。一般而言,估计解释变量x对整体概率的影响只需要明确系数估计值β的符号就可以获知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需要更加具体的变动关系,则要借助式(2)计算出边际影响:
   
    式中,为所有变量在平均水平下的整体概率发生值;为单一变量x相对于其平均水平发生变动时整体概率发生值;△P即边际影响,用来说明单一变量x相对于其平均水平发生变动时整体概率变动值。
  由于Probit模型是假设累积分布函数为正态分布,本文将运用logistic分布对应的Logit模型估计结果对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
  (二)变量说明
  本文中被解释变量为农村人口购买农村小额保险的意愿,用虚拟变量表示(愿意=1,不愿意=0),反映购买意愿之间的差异。
  解释变量一般包括个体与家庭特征变量等,具体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就业状况、家庭年收入、储蓄情况、人均拥有土地情况、来源地、保险认知及风险情况等。解释变量取值见表4。

  五、估计结果与分析
  (一) 估计结果
  农村小额保险购买意愿的Probit估计结果见表5。表中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表明其可信度,边际影响则表示单位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
  (二) 结果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两个模型的估计结论一致。结果表明:

  1.年龄对农村小额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为负,并在1%的水平上统计显著。根据边际影响判断,农村人口购买小额保险的可能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且年龄每上升一个区间,购买意愿就会降低10%。这意味着年轻者由于保险与风险认知水平更强,更习惯于积极进行风险管理,而保险作为一种有效的风险转移工具,受其关注在情理之中。而年长者由于“养儿防老”的思想以及深信土地的保障功能,通常无意寻求更新颖且更为有效的风险转移方式。
  2.受教育程度同样是比较重要的解释变量,该变量对于农村小额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为负,并在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边际影响表明,受教育程度越低者,其购买的可能性越强。在农村,受教育程度越高者通常具有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一般已经参加社会保险,即便意愿投保商业保险,也是更倾向于购买具有更高保障水平的保险产品,而不是低保障水平的小额保险。
  3.保险认知水平和近三年的风险状况对于农村小额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均在1%的水平上统计显著,这与实际调查所反映的情况比较一致。一方面,对于保险比较认可者通常更具有购买意愿,而不了解保险或对保险不认可者购买意愿较弱;另一方面,近三年来遭遇风险者更希望寻求有效的处理风险方法,以避免家庭因遭遇风险陷入贫困的境地,这一愿望在风险损失程度较大或风险发生频率较高的被调查者中尤为明显,相比之下,近三年平平安安者对小额保险购买意愿较弱。
  4.相对于苏中苏北地区农村人口,苏南地区的农村人口对小额保险购买意愿更强,这受到收入水平、保险认知水平以及地方保险市场发达程度的影响。
  此外,从表5可以看出,越是拥有稳定工作、家庭收入越高、拥有土地越多的农村人口,其购买意愿越弱,但是影响并不显著,这是因为稳定工作者通常已经具备社会保险,拥有基本保障,所以对同样只能提供低保障的小额保险购买意愿不强。而家庭收入越高者,一部分人对保障水平更高的产品有更强的需求,另一部分人认为自身有足够的能力应付风险。人均拥有土地越多的农户通常更加深信土地的保障功能,风险应对方式更为传统,因此对于保险等化解风险的手段不甚了解。储蓄和保单持有情况对于购买意愿影响为正,这表明,越有购买力的农村人口越具有投保欲望,但由于储蓄越高者通常会追求更高保障或认为自身有一定的储蓄应对风险,所以该因素影响并不明显。保单持有情况的影响为正,这表明,从整体来看,持有保单者因为更了解保险的功能,因而更能接受保险产品,但由于目前保险服务水平不尽如人意,以及可选择的小额保险险种偏少等现实原因,该因素的影响同样不显著。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借助江苏全省农村相关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验证了相关因素对农村人口购买小额保险意愿的影响方向与程度,并利用Logit模型对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人口购买意愿受到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保险与风险认知水平的影响。首先,年龄、受教育程度、保险认知、近三年风险状况以及来源地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为负,其他因素的影响为正。其次,就业状况、家庭收入、储蓄情况、人均拥有土地情况以及保单持有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不太显著,但从模型估计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储蓄状况和保单持有情况与农村人口购买小额保险意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为促进小额保险需求,推动农村小额保险的发展,本文基于模型估算结果,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一是充分考虑农村人口保费承担能力,集中资源开发该群体买得起的小额保险产品,将潜在需求逐渐转化为现实需求,切实为农村人口提供人身和财产方面的保险保障。二是改善保险公司展业方式与服务水平,提高保险公司可信度,加强农村人口对保险的认同感。三是宣传商业保险的作用,尤其要让保险市场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人口了解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有效搭配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从而使家庭拥有充分的保障。
    [作者简介]刘妍(1981一),女,江苏姜堰人,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讲师,江苏省农村小额保险研究所所长,管理学博士;卢亚娟(1966一),女,江苏宜兴人,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教授,副院长,管理学博士。



作者:刘妍 卢亚娟 来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第5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6-25 10:13:16
理论建构不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