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樊纲:保持人民币汇率小幅浮动 (上海综合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昨日称,中国目前持有这么多美元是有风险的,同时认为美元必然不断贬值。
他在世界知识出版社举办的“世界知识论坛”上称,由于美元发行过多,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必然不断贬值。
他并明确表示,反对“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小幅浮动是正确的,“人民币每年2%的升值幅度可能太少,但太多也不行。”
他称,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太快,外贸顺差过多。并预计中国外汇储备余额本月底或下月底就将达到1万亿美元。
截至7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增至9545亿美元。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日前召开三季度例会认为,下一步应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进一步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币在9月份一路上扬后,中国央行昨日下调其兑美元中间价至7.9128元,上日为7.9103元。分析员指出,这一做法显示在货币政策上,央行有意通过让人民币波动来阻吓投机行为。
另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中国试图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思路和策略出现了新变化,即以升值的行动来化解升值的压力。
昨日,彭博社报道,人民币9月份创下自去年汇率改革以来的最大升幅,人民币贬值增加押注人民币稳定升值的投机客的潜在损失。技术指标也显示美元对人民币过度贬值。
荷兰银行驻新加坡的经济学者表示,分析员预测人民币上月升值速度难以持续,因为央行希望看到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动。
上海一银行交易员则表示,人民币昨日的回落应只是技术性调整,年底之前人民币对美元总的趋势还是缓步上涨。
针对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上海证券报》刊载文章表示,除了中国经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所表现出的良好适应性、8月份出口继续快速增长、外汇储备持续攀升等基本面因素外,促成这种“跑步升值”的另一尚未被各方重视的潜在原因可能是,宏观当局试图化解升值压力的思路和策略出现了新变化,即以升值的行动来化解升值的压力。
自去年7月21日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以来,“人民币将会持续升值”的预期就已成为各方共识。文章称,在宏观当局透过各种途径,多次宣称人民币不会在短期内大幅升值,甚至警示赌人民币升值注定不会得逞依然无济于事的情况下,就已预示:要想从根本上缓解升值压力,光说不做是不行的。基于自去年以来,宏观当局就宣称:每年升值3%的幅度是可接受的。果真如此的话,打破升值预期最有效且直截了当的手段就是,快速将3%的幅度升值到位,这样就可极大缓解年内的升值压力。
文章还表示,在目前人民币升值幅度已达2.592%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回调的时机已在不断迫近。根据3%的上限,年内人民币汇率最高可达7.86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