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金[简世勋]在英国《金融时报》9月19日一期上撰文批驳美国财长盖特纳针对中国汇率的言论,原文标题:北京不理会有关汇率的请求是对的。以下是全文内容:
    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法案”若通过生效或引发中美贸易战。
    在华盛顿,所有人都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但在中
国,并非人人都赞同这种观点。或许中国人是对的?毕竟,把贸易失衡归咎于其他国家恶意操纵汇率是件容易的事。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的贸易顺差被认为是日本故意低估币值的结果。但是,尽管自那时以来日元已大幅升值——日本银行因此上周决定平抑日元汇率——日本的贸易顺差还是顽强地增长了。     如今,引发华盛顿怒火的乃是中国。美国认为,中国是其在21世纪的全球竞争对手,这正是中国并不积极向华盛顿的要求让步的原因之一。但是,中国的不情愿也是因为它有一些理由更充分的怀疑。美国财政部长蒂姆·盖特纳上周在国会的证词清楚地表达了通常的看法:低估币值“帮助了中国的出口行业,并意味着进口商品在中国卖得比本来的价格更贵”,从而导致其国内消费减少。他的这番话是基于如下假定之上:名义汇率的变动导致竞争力出现持久的调整;接下来,这将使目前的全球失衡状况得到改善。这两个假定都有严重缺陷。
    首先,中国的人均收入依然不高,人均年收入约为3000美元,而美国为4万美元。这个差距正在缓慢缩小,因为中国新的开放态度吸引了高质量的资本和管理,它们与大量极为廉价的劳动力结合在一起,令中国具有超强的竞争力。换言之,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的份额日益增大跟低估币值毫无关系。
    而且,人民币升值对改变中国的竞争地位不会有多大作用。中国最重要的资源分配不当是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劳动力。中国大量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制约了工资的增长速度——工资稍微提高就会吸引更多的工人来到繁华的城市,继而限制了工资的进一步提高。假如人民币升值,这些限制会变得甚至更大,出口竞争力的暂时下降会被国内工资的下降抵消。因此,中国领导人的如下说法是相当正确的:人民币升值除了非常短期的影响之外不会有多大成效,从长远来看还会损害中国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