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起这个话题之前,我们不考虑那些一直不打扫寝室卫生的同学。前几天看到同学在校内上发的帖子,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我是女生,本科期间和研究生期间都是集体宿舍,寝室还有两个人。
本科期间,楼长阿姨(或学院)定期检查宿舍卫生,但我却总不情愿打扫寝室卫生、整理床铺。即使打扫,也是非常不情愿。
读了研究生,不再有楼长阿姨(或学院)强制检查卫生了,寝室生活更自由了。刚读研时,我还是老习惯,懒得整理寝室卫生;但慢慢得,我却自觉养成了打扫卫生的习惯。没有人监督,没有人强迫。”
我觉得这个女生的改变不仅仅可以从她长大了、爱干净了的原因考虑,也可以尝试从博弈论的角度考虑。
由以上我们可以简化出如下模型:
1、参与人:楼长、学生,
2、行动集合:楼长(检查卫生,不检查卫生),学生(打扫卫生,不打扫卫生)
3、策略组合:根据参与人的行动集合四种策略组合
下面,我们分析该博弈模型的性质:
1、重复博弈?因为检查卫生是不只是一两次,而是定期有检查或不检查,该博弈多阶段重复进行,所以为重复博弈。
2、纯策略博弈还是混合策略? 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打扫卫生是概率问题,所以为混合博弈。对于楼长来说,也可以看成概率问题,只不过是本科期间选择“检查卫生”的概率高,研究生期间选择“不检查卫生”的概率高。
3、至于这是动态博弈还是静态博弈,我觉得将其看做动态博弈模型比较合理。因为学生时代的卫生检查多为定期,即使不定期也会提前通知学生的,学生能够提前知道楼长的行动是检查还是不检查,从而做出反应。不过估计采用动态博弈会使分析更加复杂!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其简化为双人重复混合策略动态博弈模型。
我之前试图采用委托代理博弈模型进行静态博弈分析,但得不出合理的解释,而且把楼长看成委托人,学生看成代理人是不太符合事实的。我当时采用静态博弈纯粹是为了计算简单,因为动态博弈太麻烦了!
请问,哪位大牛能通过自行设计支付矩阵、折现系数,对上述现象来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