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pengleigz,天涯诗客:
-----------------------------------------------------------------------------------
首先,回复pengleigz:劳动量的投入越多,劳动的边际贡献就越小,边际贡献越小,资本家支付的工资越低...随着最低工资制度和对劳动时间的限制,在相同的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这应该说是一个反证。如果没有对劳动力竞争的限制,可以想象,工人马上就会重回到水深火热之中。
这个观点很好,它应该是边际产量概念的一个运用,very good。
但是,我体会了很长时间,我的感想是:边际产品价值(P*MP)仅仅是对工资(W)数量方面的分析,它只能回答“在现实的市场中劳动力的本身的价值为多少”的问题,但它不能回答“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究竟为多少”的问题。
即,它不能回答“工人的工资究竟为多少才符合道德或马克思的价值观”这个问题。
边际始终只能回答“最后一单位”的问题,但是,整体的问题它回答不好。
工资W听命于“最后一单位”,这本身是市场原理自发形成的,但这是否符合公平的价值观,就另当别论了。
这仅是就数量谈数量的问题。
我是这么理解的。
你认为马提出了一个假命题——
pengleigz 发表于 2011-7-1 12:27 
为了解释这个现象,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论,认为所有的利润都是剥削而来的。可惜,他的理论前提是个假命题。
然而,我不是这样认为的,我认为这件事上,马只是给出了一个比较极端的价值判断——资本家不算劳动者且不劳动者不应该拿钱
价值判断本身应该没有逻辑对错之分,这或许只是根本立场的问题。
-----------------------------------------------------------------------------------
其次,回复天涯诗客: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11-7-1 07:43 
问题在于,这个动机不纯是指什么?无论是为了资本增殖,还是为了工资上涨,都缘于自利之心(也许有人会说工人要求工资上涨不过是要求得到其应得的,而资本家则是剥削——这其实是以需要论证的东西当成结论)。我们能不能说自利就是动机不纯呢?工人想得高工资的动机如果我们认为是正当的,那么资本所有者想得到更多的利润或利息,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是动机不纯呢?斯密在他的两本著名的书中,都有关于看不见的手的话。也许,我们应当认真体会之。。。。
我想了一下,我的上一个回复有点乱,回复确实不得要领。
从动机是否纯洁判断确实有欠妥当。
正如你所说:劳动者和资本所有人都是自利的,他们自利的心没有区别。
所以,我的上一个回复失败了,但我觉得总有一种意思我还没有表达出来,直到回复pengleigz时,我突然想到以下的回复方式:
***********************************
***********************************
首先,你指出了“资本所有人——经理人——普通劳动者”的结构,那么,我们现在来讨论:
(1)资本所有者选择经理人的行为是否算是“劳动”?
单独考虑这个问题容易陷入误区,现在,我们换一种角度提问:
(2)资本所有人得到利润,究竟是因为他有资本,还是因为他选择了合适的经理人这种行为?
我们现在就是要回答问题(2),但答案可能有正反两方面:
(A)答案是:因为他选择了合适的经理人,不仅如此,还因为他选择了合适的行业、合适的产品。这个世界无非是一堆劳动者和一堆消费者。但是,将他们连接到一起去的是资本家,于是,资本所有者更像是“中介人”,利润更像是“中介费”。由于资本家的“选择性行为”一次又一次的将
有能力的劳动者与
饥渴的消费者联系在一起,那么,他一次又一次的收取“中介费”也是合理的。
另外,还有一个理由支持该观点,你想一想:如果资本家真的能凭资本赚钱,那所有的资本家应该都能拿到利润呀,为什么现实世界中却有人亏损呢?
(B)答案是:因为他有资本!答案(A)中将消费者与劳动者一次又一次的联系起来的不是资本家的“选择性行为”本身,而是他的资本!他的劳动——无论是选人还是选行业——都是一次性的劳动,但他的资本却实质性的将消费者与劳动者永远拴在一起了,只有他的资本才能实现“一次又一次”的连接。
另外,还有一个理由支持这个观点,你想一想:如果真的能凭选择合适的经理人这种行为来获得利润,那为什么拿到利润的全是资本家,而不是身无分文的人呢?
我认为答案(A)和(B)都有道理。
***********************************
其次,我们要公布两条水火不相容的原则——“不劳动者
不应该拿钱”的原则和“只要有需求就
应该要价”的原则
注意,“不劳动者
不应该拿钱”的原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借钱给别人,不应该收利息——这并不意味着你实际上收不到。
在别人向你借钱时,你有拒绝借钱的权利,也有保值的权利,但没有增值的权利。
而“只要有需求就
应该要价”的原则又意味着什么呢?
借钱应该收利息。
劳动者本身没有资本品,他们只能到工厂工作,这是对资本的一种需求。
于是,资本家也应该凭借这种需求加收利润。
***********************************
综上,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表格:
“不劳动者
不应该拿钱”的原则 “只要有需求就
应该要价”的原则
答案(A) 资本家
应该拿利润 资本家
应该拿利润
答案(B) 资本家
不应该拿利润 资本家
应该拿利润
这个表格不难,它显示了不同立场的叠加所得到的不同结论。
***********************************
于是,你如果想得到“资本家
应该拿利润”的结论,那么,你的策略可以是:
策略(1):仅论证答案(B)是不合理的。
策略(2):仅论证“不劳动者
不应该拿钱”的原则是不合理的。
策略(3):论证答案(B)和“不劳动者
不应该拿钱”原则都是不合理的。
从你的帖看,你选择的是策略(1),但另外两个策略也可以。
***********************************
***********************************
我现在来谈一下我的看法:
答案(B)不见得不合理,它看问题的方法只不过与(A)不同罢了。
同样,“不劳动者
不应该拿钱”的原则也只是个价值判断,其本身只是立场问题,不牵涉到逻辑对错。
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得到“资本家不应该拿利润”的结论,那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