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享: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10月
一、商品房销售
1. 1~10月累计值
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3945亿元,同比下降8.8%;其中,住宅投资86520亿元,下降8.3%。
1—10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1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5%。商品房销售额108832亿元,下降26.1%,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8.2%。
从1-10月的累计值来看,房地产投资额的跌幅稍有扩大;商品房销售面积跌幅稍有扩大,商品房销售额的跌幅略有回升,仍均位于低位;
2. 10月单月
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386亿元,同比下降16.0%;比上月跌幅有所扩大。
10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9757.0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2%,商品房销售额9452亿元,同比下降23.7%,相比上月跌幅均明显扩大。
从单月数据来看,于在8月和9月连续两月出现了明显回升后,10月又出现滑坡,同比跌幅重新开始扩大。
3. 拿地
再看今年的拿地情况,1-10月的土地成交价款为6061亿元,同比大幅下跌-46.9%,而且这还是在之前大量城投左手导右手拿地托底的情况下。
众所周知地方财政收入中的相当大一部分都是来自土地财政,很多二三线城市土地财政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甚至超过50%,而今年的拿地收入则接近腰斩,同时防疫的支出则又大幅增加,不少城市今年的财政已经出现明显的赤字,这也是最近国家连续出台一系列重磅救市措施的最直接原因。
也有说法认为房地产税是补充土地财政的最好方式,应该尽快出台。具体会不会出,什么时候出不好预测,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即使出台,从试点到正式全国推行,到能够补充拿地收入下降这个窟窿的程度,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之前,能够稳住房市,同时使优质房企恢复拿地意愿及拿地能力,会是这一系列救市政策的现实目标,且预计会有持续的政策推出直到能达成目标。
当然,政策可以直接放松限购,放宽融资,调整利率,但却无法直接改变需求端的信心,这一系列政策何时能传导到需求端,促使销售端回暖,还会有待进一步的持续观察。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271亿元,同比下降0.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6575亿元,下降0.9%。
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575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23702亿元,增长0.5%。
10月社零同比增速转涨为跌至-0.5%,一方面基于去年的高基数,另一方面和10月间全国范围内更多城市疫情加剧相关,也在情理之中。
三、CPI&PPI
2022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其中,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2.5%;食品价格上涨7.0%,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消费品价格上涨3.3%,服务价格上涨0.4%。1—10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0%。
2022年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3%,环比上涨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0.3%,环比上涨0.3%。1—10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5%。
CPI相比上月稍有回落,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1.8%,是支撑CPI的主要因素;PPI则是今年内首次转涨为跌,部分是因为去年的高基数导致,同时也可预期未来中下游企业的盈利空间能够得到改善。
四、PMI
10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9%,比上月有所下降;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49.2%和48.7%。
综合PMI有所回落,且和制造业及非制造业PMI一样,同时落到了荣枯线以下,反映了受疫情影响下的10月经济处于不够景气的下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