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1-6-27 22:22:05
夸克之一 发表于 2011-6-27 16:40
常见手法,还没有到道德层面。。
  概括的很到位,大家关注下国内高产的作者,有几个不存在类似的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7 22:42:06
Leokeeper 发表于 2011-6-27 22:04
与夸克及诸君共勉:
若确实想在学术圈混,还是洁身自好。
老实讲,lz的行为其实已经有问题了,尽管有些人提出了一些理由
若单纯只是lz一个人的写作,作为硕士生还是可以理解,但有导师指导还有这样的行为,实在感觉可惜。
ls某位质疑现在搞学术的有几个能够做到一个数据库只做一篇论文
我个人觉得,这是对研究理解有一定的偏差
同一数据包含了很多信息,关注的问题不同,所提取的信息也不不同
即便是同一个数据库,如果用来研究不同的问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不行,而可能是不会,或者不愿意而已。
所以在研究上,还是需要沉下心来,与高手交流,不断提高和进步。
我内心赞同这个说法。

但我也不敢把标准定的太高。。。不然,很多人真的就混不下去了,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7 22:53:37
楼主,加油,你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7 23:01:53
百家争鸣,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7 23:20:13
lz完全没有必要发两篇这么类似的文章,基本属于一类。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前面有位同学说得很好,“良心”真的很重要。
做事讲究问心无愧,活的安稳踏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8 09:53:13
如果按照高标准严要求,这个确实感觉有点投机,呵呵,不过,在国内目前的学术环境下,大家的底线都比较低,所以不必过于苛责。与那些窃居高位的学术骗子,学术混混比,楼主这个根本就是小小case了,而且本人也正准备干这事,就怕不能如愿呢。估计楼主当时也是急着发表,如果再淡定一点,只发一个《经济研究》,那就比较完美了,估计楼主现在也有点后悔吧?
但不管怎样,楼主是有真材实料的,应该比我导师牛,呵呵。
BTW:我有意考暨南的博士,不知楼主是否能留个邮箱,咨询一下,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8 15:36:49
所有的论文数据和方法的选择,不是第一位;它们都应该为论文的思想服务!从作者对这两篇论文的说明看,我没有发现这两篇论文思想上有何不同!尽管作者的这种的做法在中国很常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8 15:45:55
从现有的制度看,作者是一稿多发的可能性较小。但我不赞同这种做法。原因在于:(1)它为很多同学和老师,特别是投机取巧的人,提供了一种路径或模仿的方式,尤其在目前中国的学术考评体系下会促使很多人这么做;(2)对我个人而言(包括我所辅导的研究生),我是不允许同一个思想,通过不同方法和数据重复验证的。原因在于,重复同一种理论思想的做法,并不能给我们带来认知世界的新贡献(除非你能重新证伪原有的理论,并给出新的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8 15:49:14
62# 夸克之一


我的做法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和别人的研究生,用最低要求作为考核标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8 22:06:49
看样子对有些人来说楼主的解释是多余的,也不知这些人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前认真读过这两篇文章没、或者说读懂没,如果没有,那这些人连做学术基本的严谨都没有,十足的伪君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 17:19:15
既然有区别,就别吹毛求疵了
毕竟很多文章就没差别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8 21:34:27
楼主解释得很有说服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9 00:41:43
研究是循序渐进的。。。理论和方法也是不断的成熟的。。。允许在原有研究内容上的深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9 09:59:19
严厉打击学术不端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9 11:11:16
作者能站出来很好。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6 17:09:43
实际上对于方法的执着追求,恰恰说明了国内研究者在追赶国际前沿的努力啊,如果哪一天国内的研究方法与国外基本一致的时候,大家竞争的焦点应该就会回到所研究问题的思想方面了,所以如今重视方法应用也是一个阶段的必然结果,你说呢。 9# luofumi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3 15:57:43
各种羡慕嫉妒恨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3 17:51:00
尽管有着方法的不同,但是研究的问题是一个问题,其中很多内容包括综述等应该有很多近似的,即便不算是一稿多投,也至少其实际研究效果大打了折扣,我觉得研究者还是尽量避免这类问题产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4 01:02:25
天下为菊 发表于 2011-6-27 16:55
当自己完成了一篇论文已经发表,但发现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重新搞定了一篇,在理论与论述上更令人信服,但是 ...
再发表只证明你的不严谨,别在学术圈混就行了
不发表才是做学问应该有的
你想改进写个更正启事就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4 01:05:12
天下为菊 发表于 2011-6-27 16:40
按照一些人的观点,那xxx早就被一稿多发打下去了,他同一个问题,用同一个方法,同一个数据库,就不是同一个 ...
有人批评就是眼红,这种心理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4 12:33:15
夸克之一 发表于 2011-6-27 22:42
我内心赞同这个说法。

但我也不敢把标准定的太高。。。不然,很多人真的就混不下去了,呵呵。
我也深表赞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12 23:47:32
我想知道的就是 Metafrontier Malmquist-Luenberger 这个方法是如何实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13 08:51:22
最后,因为《金融研究》和《经济研究》编辑部还没有把电子版发到网上,所以我也不好擅自发电子版给各位需要的同学,十分抱歉。

其实完全可以选择更好的论文题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 16:26:26
你好,想向你请教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问题,可以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 19:18: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 19:26: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 20:38:04
个人感觉作者这么做完全可以。同一个问题用不同方法、一个方法解决不同问题,这两种都是很常见的发文套路。不能说没有贡献,对他人工作至少有帮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