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610 3
2022-11-30
免费赠送精彩研报

  地方财力吃紧,预计23年中央将承担加杠杆稳增长的主力。当前国有资本占比较高的医疗、教育、公共设施和部分设备类制造业将最为受益;制造业具体指向两个方向,一是“还不能造”的“卡脖子”行业,通过中央加杠杆来支持技术攻关(半导体);二是“能造但还不好用”的行业,受益于产业链供应链国产化率、设备更新改造低息贷款,能够带来企业资本开支的现时需求(医疗、教育、机械设备等)。
  摘要:

 疫情冲击以来,地方ZF新增专项债规模迅速扩张,导致地方ZF]杠杆率快速上升;相较而言,中央加杠杆的力度相对温和。如果考虑政策性金融债、发改委专项建设债、城投债等预算外的广义财政工具,则中央ZF杠杆率近20年增幅不大,22年地方ZF广义杠杆率则首次超越中央。

  过去地方ZF快速加杠杆带来两个明显的债务风险隐患,继续加杠杆空间被大大压缩:一是地方预算内财政利息支出负担加重,部分省区市利息支出占两本账收入的比重超过10%;二是广义债务规模扩张速度较快,部分省区市城投债务占地方综合财力的比重超过300%。

  地方加杠杆受限将使得中央成为加杠杆的主力,复盘历史上四轮中央加杠杆较快的时期,我们总结出以下规律:

  中央加杠杆空间受限制较少,预算外的广义财政工具没有额度限制;从预算内支出角度来看,中央加杠杆倾向于增加教育、医疗和社保等公共消费类支出;

  从行业资本开支角度来看,中央加杠杆主要推动部分高技术制造业以及信息软件、教育、医疗、公共设施等三产领域固定资产投资。

  23年中央将通过加杠杆承担更多稳增长的重任,哪些行业将更加受益?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寻找投资方向:

  从国有资本占比角度来看,三产中的公用事业和民生服务行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部分高技术制造行业国有资本占比较高。

  从制造业更细分的角度来看,存在两条逻辑线索,指向制造业中的两个方向:

  一是“还能不造”的“卡脖子”行业将受益于中央加杠杆推动的新型举国体制。中央加杠杆有助于更好贯彻国家发展规划,政策性银行通过发行政策性金融债融资,建立产业发展基金,能够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发展规划;

  二是“能用但还不好用”的国产设备在低息贷款的催化下有望迎来确定性需求。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明确了重点支持的10个领域,其中国有资本占比较高的教育、医疗等行业受到ZF采购设备国产化率的规范限制,同时政策也鼓励民营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预计都将产生确定性的国内需求。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2-11-30 09:44:01
点赞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11-30 12:40:43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11-30 13:57:46
好文章,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